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中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防范单个银行风险,从而避免造成整个银行业的恐慌。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在隐性担保的逐渐削弱和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下逐渐增大。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角度看来,其目前最重要的风险防范手段---隐性担保使得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很多弊端,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从强制性保险、差额保险费率、合理赔付限额三个方面着手逐步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建立一个在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观导下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而面对充满竞争、充满风险的商品经济社会,习惯于传统经营方式的各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国外已成功的经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推进我国银行体制改革、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指出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开放式投资基金的运作已势在必行。分析了开放式投资基金的出现对我国现有的银行机制和银行业务产生的影响 ,如对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和数量的影响 ;对人们金融意识和经营理念的影响 ;对商业银行基金托管和基金代理业务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在这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前 ,商业银行应不失时机地采取积极稳妥的政策 ,在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方便快捷的基金销售服务、尽快建立基金结算中心、提供融资便利、金融业务创新等方面做足文章 ,否则 ,将陷入落后和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银行危机处理措施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客观存在,但我国处理银行危机的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处理措施单一、制度设计过于简略、对个人的存款利益保护不充分等.国外许多国家银行危机处理措施除了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外,尚有最后贷款人手段和存款保险制度两种保障措施.我国完善银行危机处理的措施在于完善接管重组制度,构筑必要的应急措施,收购兼并制度、破产制度,谨慎实施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手段,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利益 ,稳定金融秩序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安排 ,同时对 2 0世纪末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出现的危机及改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存款保险制度是世界各国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国家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迫在眉睫。通过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社会环境的分析,阐述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保护储户的利益、增强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促进金融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是金融安全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款保险制度自诞生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建立了这一制度。在全球对金融放松管制的大背景下,如何设计出有效的适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存款保险制度,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当前状况,从存款保险机构、保险费率等方面提出对于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在中央银行领导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及政策性银行正在建立之中,要顺利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并有效发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首先必须明确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一般行为模式及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本文意在性质、经营目标、职能及业务领域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一般模式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它们的互补关系.这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商…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存款市场现状,分析存款市场变化的原因,提出合理运用政府行政行为和市场调节“两手”力量,争取存款市场份额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入世后金融风险体系的加大,为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目前我国理论界正在认真研究国外存款保险制度,以期能够成功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因此,研究我国具体国情下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至关重要。综观世界各国已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基本都是从保险人、投保人、存款保险资金和存款保险标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规定。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也应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对以上几个主要内容进行规定。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仅仅从贷款企业角度来评价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而且评价企业信用风险时,也集中在贷款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上,忽略了银行本身存、贷款结构和风险状况对信用风险的影响,造成了评估主体缺位。作为对众多文献的补充,从贷款企业非财务风险因素、银行风险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信用风险因素分析,完善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各国银行业已意识到加强信用风险监管的必要性.研究信用风险特征,建立合适的度量模型准确地度量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降低信用风险的必然要求,而Credit Metrics模型以其擅长度量非交易性资产的信用风险而著称.作者首先对Credit Metrics模型加以改进,使用我国的信用评级转移矩阵,其次考虑宏观经济和企业本身的非系统性风险,重新调整信用评级转移矩阵.最后以某家银行为基础,使用Credit Met-rics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于模型中的部分参数进行修正并对模型加以改进,从而完善CreditMetrics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存款保险定价是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成败的关键。根据IMF相关指引,银行的价值主要由其资产价值决定;而信贷资产的价值与信贷资产的质量密切相关。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绝大部分为信贷资产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了计算,并通过期权计算得到了银行信贷资产的价值,将信贷资产的价值与银行存款总量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了基于信用风险的存款保险定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很好地对我国银行进行了合理的存款保险定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高是我国金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银行业经营风险因此增大,为金融危机的发生留下隐患,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因此,认真研究信贷风险的内在规律,分析和审视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对于健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控体系,提高信贷风险监控的效率,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稳健、高效运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采取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根源,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决策程序的现状。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信用风险管理决策程序整体上尚欠完整,部分决策环节在功能实现方面也存在不足。针对以上情况,本文设计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决策程序的理想模式,并对各决策环节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定义。  相似文献   

16.
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非财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传统的财务分析对银行信用分析存在着滞后性、灰色性及短期性等诸多弊端,为防范信用风险,银行应注重对贷款企业运用非财务因素分析。对度量非财务因素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可为进入WTO后的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银行信用风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后 ,遭受外资银行重大冲击的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体制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投融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采取建立健全银行风险预警系统 ,尽快完成企业化改革 ,提高资本充足率 ,积极化解不良资产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在四行联手以提高其竞争力的同时 ,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国际协调等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8.
出口信用险的风险管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出口信用险的经营业绩逐年攀升,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出口信用险也暴露出未能完全适应我国商品出口结构改变、风险准备金不足等问题。因此,我国出口信用险经营机构应当建立更为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发展中小规模业务,分散风险;参考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出口信用险经营模式,允许商业保险公司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同时经营,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注重国际保险业务合作,与国外保险公司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如何防范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的有效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用金融工具的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文中对信用衍生工具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分类,对每一种产品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使用2002~2007年商业银行贷款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有经济比重与银行贷款增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国有经济比重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差异,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安排中的国有经济比重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更为显著。这表明,中国近年来"所有制信贷歧视"现象仍然存在,这不仅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在于加快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