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韦玖灵副教授的专著《壮汉民族融合论——历史上壮汉民族融合与同化现象研究》,已由气象出版社于 2 0 0 0年 8月公开出版发行。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上壮汉民融合与同化现象研究”的最终成果。研究历史上壮汉民族的融合与同化现象 ,目的在于让世人了解自古以来壮族和汉族这两个中国社会中人口最多的伟大民族的频繁交往与密切关系 ,相互融合与普遍同化。主要内容有 :古老的稻作民族与“那文化”;壮族先民与南来的中原民族的关系 ;从壮族称谓的演变到壮族的形成 ;儒学在壮族地区的传播与壮汉民族的相互…  相似文献   

2.
壮族的农事祭祀节日系统内容十分丰富。在文化属性上,它体现了鲜明的稻作文化或说“那”文化特征,反映了壮族宗教信仰的内涵,展示了壮族的认识水平和民族心理。壮族的农事祭祀节日系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异化”策略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提倡“存异”而非“求同”,在译文中体现源语文化特色,从而丰富译语表达.壮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形成了意象丰富的壮族文化负载词,体现了鲜明的壮族文化的本土性、宗教性和民俗性.采用“异化”策略对壮族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有助于弘扬壮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丰富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4.
壮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我国古代史籍如《淮南子》、《史记》、《汉书》中均有“百越部落”的记载,今天的壮族可能是“百越部落”的众多分支中的一个。而后来的“西瓯越”和“骆越”,则可以肯定地说是壮族的较接近的祖先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壮族人民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著名的花山崖壁画就是这种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样,古代壮族人民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璀灿瑰丽的神话传说。而且,如果我们注意到壮族  相似文献   

5.
壮族女性是壮族纺织文化的主要载体,她们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纺织文化的同时,自身角色也在被纺织文化不断地塑造着。纺织文化已成为壮族女性角色认同的标志和能干与否的衡量标准,是壮族女性杰出的劳作和交际方式,对壮族女性有着双重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6.
《嘹歌·唱离乱》时代背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达一万六千多行的《嘹歌》是桂西壮族地区“噉仰”歌圩里自成系统、自有程序的壮族民歌的总称。它集壮族散歌之大成,是壮族文化艺术宝库里独具特色、璀璨夺目的珍品。“噉”,壮语,意为岩洞;“仰”,该岩洞的名称,其地点在桂西田东思林公社。据传古时这一带常兵荒马乱,附近百姓常到  相似文献   

7.
壮族“牛魂节”是源于万物有灵的图腾崇拜、适应“那(稻作)文化”生产方式的集体节日.人牛同甘共苦、人畜一家、兄弟情般的生活实践传承了壮族敬牛的生态文化习俗,不仅有节日时的“野祭”与“堂祭”,“栏祭”与“庙祭”,更有日常生活中常态化的敬牛.建构在生态链深层意义上的智慧、神圣、独特的“牛魂节”创造了民间和谐共处的生态范式,这在当下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民间故事看壮族的文化源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滇东诸多的神话传说反映古越人鸟崇拜和竹崇拜的观念是壮族文化源头之一 ,壮族在发展进程中虽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 ,但并没有失去“自我”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壮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文化特色浓厚。壮族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与汉文化接触 ,并从汉文化中吸收了大量的文化因子充实自己。在汉文化的强大影响之下 ,壮族民众的文化观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 ,但由于民族“底层文化”的影响 ,使他们的文化心理取向与内在的民族文化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0.
[摘要]壮族地理处于一个视野宏阔的区位优势中,汉文化、现代文化和壮族周边多样化文化生态与壮族地域特色文化相互交织;壮族自然资源富饶、生态环境优越;壮族先民们的首创精神涵化在稻作文明、石铲生产性文化以及干栏建筑等壮族特色文化中。根据壮族天人互动互适文化模式,找准壮族文化发展方位,有针对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众认同,对于调适壮族文化,引领壮族文化良性转型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