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乐》2006,(8)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钟,来了一位老人,年龄80岁靠上,他是来拆拇指上的伤口缝合线的。他急切地说,他9点钟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优先给他安排。我请老人坐下,看了看他的病例卡,按惯例,老人应该去找另外一位大夫给他拆线,但至少得等一个小时。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而且正好我有一点空当,我便决定为老人拆线。治疗中,我和老人聊了几句,问他是否已经和为他拆线的大夫约定了时间,老人说没有,他知道那位大夫9点半以后才上班的。我好奇地问道,那你还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他必须9点钟到康复室和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她的妻子已经住在康复室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她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随口问道,如果你去迟了,她是否会生气。老人说,那倒不会,至少在5年前,她就已经不知道我是谁了。我非常惊讶,问道:"5年前就已经不认识你了?你还每天坚持来和她一起吃早餐,甚至还不愿意迟到一分钟?"  相似文献   

2.
年近耄耋之年的李奶奶独身一人居住,一双儿女都在外地成家立业。老人的身体还算硬朗,每月的退休金也足够自己花销。每天,老人自己买菜、做饭、洗衣,"子女们都想接我过去,可我这一把年纪,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老人说,最难熬的不是这些生活琐事,而是无边无际的孤独,有时候她坐在窗口看窗外带孩子玩耍的邻居们,能看一整天。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年老有伴,历来被视为晚年生活幸福的基础。然而现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还有许多老人不得不独身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单身老人,是退休老人群体之中最孤独无聊的存在。对于单身的老年人来说,正确排遣孤独无聊的情绪,才能享受自己的退休时光。  相似文献   

3.
在这一天,似乎要感谢的人太多了,但最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的妈妈,是她给了我生命,并且因为给予还遭受着磨难。  相似文献   

4.
明天 《社区》2012,(3):62
因为我自己是个老年人,所以在国外生活时,特别愿意关注当地老年人的生活。在北欧瑞典,我看到社区老人们生活得很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的车。先说老人专车。在斯德哥尔摩SOLNA社区,老年人不仅乘车优惠,还备有老人专车。老人专车,也是路线车,但专为老年人服务,年轻人是不准坐的。而且行车路线也与一般公交车不同,专行小街小巷,开到街头巷尾,方便社区老年人出行。有一天,我和老伴坐了一次老人专车。这天因下雪路不好走,乘车的老年  相似文献   

5.
郝一星 《社区》2005,(5):57-57
我居住的西廊下大院最值得回忆的时期是1964年和1965年。在夏天的晚上全院的人几乎都在院里乘凉,晚风徐来,女孩子们围坐一起轻声漫歌,歌声荡漾,树影婆娑,一派平和景象。有时大家还自发地举行个小型的文艺演出,谁都可以露两手。一位花甲老人也从楼上搬下一张小桌,支上扬琴,奏一曲《金蛇狂舞》。此老是从苏联抛下俄国妻儿归来的。我曾看过一首他写的长诗,字里行间满是思念和追求。老人身体很棒,文革中还坚持到什刹海滑冰,在社会上混的小青年们都认得他。文革后,老人仍不减当年热情,和萧军、姜椿芳、张执一等人发起成立“野草诗社”,后又成立中…  相似文献   

6.
韩学忠 《社区》2012,(5):34
虽说天气寒冷袭人,但今年春节我过得很开心,因为我陪伴了十多位空巢、患重病老人过了一个欢快、喜庆的祥龙之年。大年三十中午,我端着自制的糨糊上门为绿景小区的三户空巢老人家贴春联。给第一、第二家空巢老人贴春联时都很顺利,可贴到空巢老人高民家时,浆糊结冻了,一粘一块,就是抹不上墙。没办法,我只好请老人帮忙倒碗开水化开,没想到,一搅竟成了一碗汤水,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唐装     
去年冬日的一天,当父亲穿着崭新、鲜艳的唐装,走进照相馆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70 多岁老人脸上荡漾的那份快乐和喜悦。父亲如同小孩过年一样开心的神态,引来了周围不少人羡慕的目光,顿时把我也感染得快乐起来。我没有想到,一件新衣服会让老人如此开心,而使老人快乐竟是这么简单和容易。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和往年的初冬一样,我陪父亲去做过年的衣服。因为前些年一直是做中山装,所以这一次也照旧选了他称心的毛料,做了一套中山装,并且还买了合适的鞋。陪他去取衣服时,我试探着说:“爸爸, 要不您变个样,也和电视里的老人一样,穿一件唐装试一试?…  相似文献   

8.
敬老光荣榜     
□夏县抗日老战士卫荣贵1982年从部队离休后,几十年如一日照顾邻里老人。刚离休时,老卫住在县城南关。他发现邻居一位老大娘吃水有困难,就经常帮大娘担水、扫院,直到大娘病逝。贾征侯老两口身边无人照顾,平常老卫便到老人家帮忙干些零活,农忙季节他就和老伴一起帮老人割麦子收玉茭,帮老人渡过难关。老人的房子漏了,他又拿出500元帮助修好。苏庄村卫乱样老人是村里年龄最大的,但家里条件较差。1996年卫荣贵得知情况后,每年都要到老人家里看望五六次。每次都要给老人留下100元钱和一些补养品。他还请人给老人治病,过大年还特意送去麻花、糖、…  相似文献   

9.
她叫杨完仙,是老干部王会政的儿媳,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名字在她偏僻的家乡——沁源县官滩乡家喻户晓。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1988年的夏天,那时她跟随丈夫在郭道住,我是她三儿子的班主任。那天我去家访,一推开门,看见沙发上坐着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双目微闭,悠闲自在,双脚泡在脸盆里,旁边小凳上坐着一位微微发胖的中年妇女,正弯着腰给老人洗脚。她看见我进去很不好意思地和我打招呼,给我让坐,并对我说:“人老人,腿直了,洗脚的事自己干不了。”我随便问了一句:“是你爸爸?”她笑了笑  相似文献   

10.
杨学友 《老友》2014,(3):55-55
正编辑同志:我是公交公司的一名司机。前段时间,我正驾驶一辆公交车在市区道路上正常行驶。在快要到达一个站台时,一位坐在公交车前部、年近80岁的王姓老人以车上人多,所携带的物件不便为原因,要求从前门下车。我没有同意,他便与我开始了争执,而且还赌气到站不下车。待公交车重新启动后,王姓老人还在指责我,突然他开始抢夺我手上的方向盘。幸亏我控制住了方向盘且踩了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03,(5)
许多人都说我显得年轻、健康,问我是如何保养的?我经反复思考,这也许是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之故。助人为乐。我觉得人们生活在一起,应该互相帮助。如过马路时见行动不便的人上前扶一把,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小孩让座……对希望工程、救济灾民,我都尽力捐款、捐物。1998年洪灾时,我不仅捐款捐物,还专门买了一床新棉被捐给灾区。平时有人请我帮忙,只要我做得到的,总是有求必应,尽力  相似文献   

12.
李蝉辰 《社区》2008,(22):30-30
记得刚刚参加社区工作,我就奉命去看护一位老人。老实说,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满心的不乐意,尤其是我一走进老人住的地方就让我大皱眉头——3个房间,老人偏执地只住最小的那间,里面有如今早就消失的火炕,火炕占了房间4/5的位置,除了可以坐在火炕上之外,屋里连站的地方部没有,屋里还弥漫着刺鼻的味道。我捂着鼻子,真想转身而逃。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了解了老人的生活经历后,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相似文献   

13.
突厥 《新天地》2012,(4):47
俗话说:人到晚年不理财。因为人上了年岁,在"钱眼"里摸爬滚打,很容易因信息不灵、身体不便、反应不快等诸多原因而"伤财"。我可不信这个邪,近年来,我不但跻身"老年理财族"之列,而且还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理财法。量力而行。"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一种"超前消费"的理念,贷款消费就是这个意思。我个人认为:人到老年,不必去追赶这种时髦,因为老年人兜里的钱是有限的,而且还多是"过河钱"、"养老金",不能轻易投资;另外,"贷款消费"势必给老人背上经济包袱和精神包袱——定期  相似文献   

14.
徐为 《社区》2007,(12)
对范瑞玲老人来说,2006年10月1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老人躺在病床上,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迎来了自己的78岁生日。两个多月前,范老太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大腿骨折。总浦桥社区日间老年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闻讯后,多次上门看望,问寒问暖,老人深受感动。适逢范老太生日,工作人员与她在护理中心的好朋友一行10多人捧着鲜花、提着蛋糕来到她家。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说:“这么多人给我过生日,我真是高兴。腿好后我得马上回去和大家团聚。”  相似文献   

15.
李标 《山西老年》2013,(3):25-25
当年和女友谈恋爱时,随着我们的感情不断升温,一天,女友对我说,她爸妈想见我呢!这就意味着,要我正式"上门"。第一次见准岳父,我心里发怵,不知该带什么礼品,在老人面前如何表现。女友莞尔一笑,给我出主意道:"投其所好嘛!你就带两瓶高档酒,最对他的心思。老人问啥你答啥,他们不喜欢做作的人。吃饭时,一定要陪爸把酒喝好。"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位学者,当他声名显赫的时候,有记者问他,他最感激的人是谁。这位学者深情地说,他最感激他的第一位老师,是那位老师引导他从一个无所事事的少年变成一个热爱文学的人。这些话被一些人传到了那位老师那里,但是那位已白发苍苍的老人并没有表露出一丝兴奋与激动,仍然平静地生活。有人问他,你曾经引导过的学生如今显赫了,最感激的人也是你,你为什么无动于衷呢?老人缓缓地说:“我忘记了我所帮助过的人,所以我并不会因谁显赫而记起他。”一个记得,一个忘记,一个牢牢记着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一个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帮助,两者实在都是心怀大智之人…  相似文献   

17.
该对谁弯腰     
查一路 《可乐》2008,(4):61-61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摸摸口袋,惊出一身冷汗。身份证不在了。这玩意几一般人很少动它,我使用比较频繁——要用它取稿费。我一边努力回忆,一边折回邮局。邮局门口,一个老乞丐向我殷切招手。老人的胡子全白了,穿得倒还干净。我每次取了稿费,都给他一元钱。他常年坐在邮局门口,见了我就像见了亲人。  相似文献   

18.
何晓鲁 《21世纪》2001,(3):58-60
走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除了为周围宜人的景致所倾倒,更多地是感动于这里浓郁的爱与情、深刻的言与行…… 我始终坚信: 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采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整个过程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校董事长斯坦力先生。 能够去斯坦力先生家里采访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情,因为对家庭环境和人物的双重接触可以使我获得全方位的更深入的了解。这位老人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出人意料的是,呈现在眼前的并非我想象中与他身份相称的豪宅,而是极其简单的平房,院子中间有供他四季游泳的游泳池。 老人一个人呆在家里,…  相似文献   

19.
桩桩 《社区》2010,(11):9-9
我网上的写作专栏叫“微园”.名字源于一位老人家中的清雅小园。这位老人连小学都没有读过.但却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同时也是位书法家。他和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心里有花有希望有梦想,就一定能活出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肖家河街道为了破解社区内孤寡老人无人照顾的难题,采取了“钟点工上门、社区掏腰包”的做法,给老人们的生活解决了后顾之忧。 90岁老人喜得爱心援助“我倒是想有个人陪我说说话,帮我做点家务,但是哪里有钱请人呢?”昨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