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比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更骁勇善战的了。作为文化巨人,鲁迅同旧文化的搏斗,近乎是青年式的;作为青年导师,鲁迅对新青年的启蒙,又多半是文化性的。本文注意到,尤其是在1925年-1926年前后的时期,正是鲁迅对封建传统文化抨击最猛烈的时期,也是前期鲁迅作品最多、思想最  相似文献   

2.
1.青年鲁迅思想轨迹。文化比较与“人的发现”;思想启蒙与主体意识的觉醒;个性发展与意识主体的解放。2.鲁迅青年思想意义。价值重估:对旧传统文化内核的历时性的深度反思;观念重组:对旧传统文化心态的多侧面的透彻反省;文化重构:对旧传统文化体系的共时态的全方位反拨。3.鲁迅青年思想启示。人的观照与文化嬗变;旧文化的投射与人的奴性和依附性;新文化的折光与人的个性和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是老庄所开创的道家文化传承的重镇,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曾受到陶渊明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鲁迅、夏目漱石的诗文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夏目漱石赞赏陶渊明的出世思想,鲁迅却每每提醒人们注意陶渊明金刚怒目的入世情怀,这与鲁迅、夏目漱石性格不同有关系,更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而精准的批判。他身体力行,致力于用实际行动将国家解救于道德灾难之中。从鲁迅著述的字里行间,我们发现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恨”之余,还流露着对民间文艺毫不掩饰的“爱”。在不留任何余地尖锐的批判下留有的这丝“温存”,激起了笔者对鲁迅先生的民间文艺对象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准风月谈吃教》中,把中国文化下的教徒精神概括为"吃教",可以说是极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传统文化下人们对宗教的基本态度。本文从鲁迅的"吃教"入手,以儒释道为中国文化的三个侧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作为诗人的鲁迅留下了为数不多的旧体诗创作,散见于各种书信笔记中。其中,植物是鲁迅旧体诗中常用的意象,或是象征局势、或为隐喻他人,在诗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分类、出处和应用特点等角度具体分析鲁迅诗中的植物意象,挖掘其审美意蕴,从而探寻鲁迅旧体诗的文化渊源和艺术风格,为全面了解鲁迅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莉 《老人世界》2010,(5):20-22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鲁迅,恐怕绕不开“冯雪峰”这个名字。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以作家和党的文艺领导人(曾任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的双重身份,活跃在上海文坛。同时,他与鲁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鲁迅与胡适是一个互为镜像的奇异现象。现代中国最需要的两门学问,是鲁迅学和胡适学。把这两门学问加以整合,综合创新,对鲁迅与胡适所体现的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分进行融合与升华,正是创建新的中国现代文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究了鲁迅语言观的性质与功能、意义与目的及建设的方式和路径,旨在为人们更好地认识鲁迅文学,了解鲁迅的语言观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翻译向来被视作“硬译”,传统的观点往往着眼于其字面的不“顺”而对此译法大加驳斥。事实上,“硬译”这种翻译方法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它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翻译目的和态度,另一方面,先生并非在所有的文献中都使用硬译。而鲁迅的这些翻译策略和方法在文化日趋融合的今天也必将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朱安说的最伤心的一句话是,她是鲁迅的遗物,跟了鲁迅一辈子,没有享受过正常女人该有的生活。她只有一个名分,她与鲁迅的书稿一样,毫无生命,只是鲁迅先生的遗物。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一生相交的朋友中,以许寿裳与他的关系最为密切,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许寿裳是鲁迅的同乡、同学和同事,比鲁迅小2岁的许寿裳与鲁迅相识相交长达35年。是许寿裳介绍鲁迅先后到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教育部工作。当鲁迅被教育部开除公职后,许寿裳也断然辞职。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承担起了整理亡友鲁迅文字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该回首思忖:鲁迅这位文化巨人的思想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铭记,但胡适也不能遗忘,也该重视。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作为20世纪先锋文学,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把他对社会、对封建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深刻认识传递给读者,这一过程展示出了高超的传播谋略.本文将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从传播学传播谋略中的典型示范谋略、中间性定位谋略来解读鲁迅小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鲁迅还是胡适"的问题纠缠了一个世纪,至今仍然悬在中国人心中,远未解决.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对杨宪益和戴乃迭的两个英译文本在文化特色词与环境描写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语篇、语境着手解析具体语篇,评析两个英译文本的优缺点,并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17.
<正>鲁迅文学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由来已久。自20世纪鲁迅文学产生之初,韩国青年学者柳基石便翻译了鲁迅的首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次《狂人日记》的翻译不仅创造了外国人翻译鲁迅文学作品的最早记录,同时也拉开了鲁迅文学在韩国传播与接受的序幕。在此之后,韩国近现代汉学家纷纷加入译介、研究、阐述鲁迅文学的队伍,韩国的鲁迅研究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更是衍生出试图将“鲁迅学”由“东亚视野”推向“世界场域”的韩国“鲁迅学派”。早在2018年初夏,韩国Greenbee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韩国“鲁迅全集翻译委员会”统筹翻译的韩语版《鲁迅全集》20卷,至此实现了韩国汉学界自主翻译《鲁迅全集》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鲁迅与雨果不同的创作风格开始讨论,鲁迅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要方式对当时中国旧社会封建主义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雨果在其命运的跌宕起伏中利用浪漫主义创作方式写出了两篇不朽的著作,虽立场相同但手法却各有不同。在文章最后,总结了鲁迅与雨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且对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鲁迅生前一直倡导“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他说: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两地书》)。本文即意在阐发鲁迅的这一光辉思想。它通过对鲁迅大量书信、杂文的分析,论证了鲁迅对社会病态(主要是“黑色染缸”和“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露和对“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大力倡导,论证了鲁迅杂文、鲁迅书信的卓越成就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朽价值及巨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著述丰富,包括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他的诗歌共70余首,其中旧体诗67首,内容广泛,有着不容忽视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鲁迅是一个敏感而又忧国忧民的性情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境遇的影响,因此鲁迅的诗歌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的情感特征。他对于民族命运的关注,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人民深深的爱,以及自我献身精神,使他的诗表现出独立的自我人格。而他渊博的文化知识,开阔的精神视野,又使他的诗歌充满了透彻、深刻的艺术品味。本文将全面客观地展示鲁迅旧体诗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