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王梦丹  付云鹏 《城市》2018,(1):43-48
以人口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社会城镇化、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假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六个方面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2000年~2015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因素分为四个主成分,结果表明人口、 经济、 社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至关重要,并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这四个主成分的值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城镇化率的提高离不开各个指标的发展,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2.
苏南、温州、珠江三角洲这三个区域的乡村城镇化发展过程及其成功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本文通过对温州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城镇化道路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乡村城镇化模式的不同特点,说明了实现乡村城镇化的不同途径及其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代燕 《城市》2014,(3):19-22
正城镇化的经济内容表现为产业的非农化,城镇人口的经济属性体现为从事非农经济活动。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2010年,兵团城镇化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仅2008年~2010年,城镇化率就提高了4个百分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兵团城镇化率与全国持平,高于新疆7.5个百分点。2012年,兵团城镇化率达到  相似文献   

4.
王庆生  王春蕾 《城市》2018,(5):69-79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城镇化实现结构优化与质量提高的必由之路,而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动力之一.笔者以2016年我国部分省、 市、 自治区的城镇化指标及旅游业收入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的主成分提取以及相关性分析工具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旅游业发展将积极促进地区城镇化进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Arcgis)及克里金插值法生成专题图,直观分析得出旅游业将从人口结构、 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三方面积极促进城镇化进程.在数据分析与图形对比的基础上,依托旅游城镇化概念,从城市作为目的地和客源地的两个维度出发,研究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首先从人口总量、人口分布以及城镇化格局变动三个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现状。其次剖析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区域中心城市培育问题,浅度城市化问题,以及城市社区管理转型问题。最后就城市群整体实力提升、城市间协作分工以及城市社区管理提升等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和城镇化被称为经济现代化的"两个车轮"。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46.6%,已进入世界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以及城镇现代化水  相似文献   

7.
孟兆阳  吴娟  刘爱华 《城市》2013,(9):72-76
一、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文化的得与失(一)我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由1.72亿人增加到7.12亿人,城镇化率由17.92%提升到52.57%(见图1)。我国的城镇化经过了快速发展时期后,随着城镇化率过半,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要求。正如国内相关学者所言,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兴,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8.
未来20年将是我州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中国到长期持续的大规模怏速城镇化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中国经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关键时期。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超过50%时,就到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从人均GDP看,按照当年汇率6.2855计算,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102美元,城镇化率达到了52.57%,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样人均GDP水平时期的城镇化率,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刘维新 《城市》2014,(2):3-4
正201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27%,这一数据包含在城镇工作两年以上的农民工,他们当中有城镇户籍的不足40%,半城镇化的农民工达2.6亿人。针对这种状况,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把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而不是土地城镇化。"这就说明在推行新的城镇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蔡玉胜 《城市》2015,(5):15-19
京津毗邻区城镇化进程呈现出平稳发展、形态调整、全面发展和深化发展几个不同的阶段,在形式上体现了通过撤乡建镇和村庄合并提高城镇化率、以新城规划建设主导城镇化发展等特点。当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方式分散、集体经济不发达、村镇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该区域的城镇化应该采取后新农村建设时代的“生态型城镇化”和后示范镇时代的“市场+社会保障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两个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孟颖  周长林  沈锐 《城市》2015,(12):24-28
从我国近年城镇化发展历程来看,县级单元已经成为新增城镇人口的重点空间,这一现象在西部地区更为明显.由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区域发展差异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其城镇化道路不能过度依赖大城市的集聚吸纳能力,而是需要形成多点支撑的城镇化空间格局.笔者以宁夏为例,分析县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县城在西部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以集聚为核心动力,突出"以人为本"、生态底线和文化底蕴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一、城镇化的内涵总体来说,城镇化是一种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它既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镇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了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镇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还包含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从阶段上划分,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基本处于乡村城镇化阶段。这也决定了我国当前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两个转变:人口非农化和农地非农化。本文依据城镇化的内涵,侧重分析推进这两个转变时…  相似文献   

13.
李若帆  吴佳明 《城市》2013,(8):69-72
一、概述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相当于用30年的时间,将美国和日本的总人口都从农民变成了市民。这些数据凸显了我国城镇化的巨大成就,但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城镇人口增长30%的同时,城镇地区能源消耗却提高了6倍,占世界总能耗的19%。如果不改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数量达到41个,100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数量超过80个.2000年以来,全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5个百分点,2010年末达到49.68%.根据城镇化“S”形曲线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预见,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届时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将对地区政策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区域整体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特别是东部地区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且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现代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京津冀地区非常典型,故本文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为依托,对京津冀服务业发展做Moore值分析,用2004—2013年的数据对北京、天津和河北服务业结构调整的程度和态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详细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发展路径和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借鉴已有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化要求,从城市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三方面构建了由33个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2014年珠三角地区的相关数据,综合运用主客观赋权法对珠三角9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湖北城镇化的发展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破解我国三农困境,促进农村及整个国家发展的基本之策。本文通过对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的深入调查,分析湖北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促进湖北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同的思路和对策。作为我国中部农业大省,湖北省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研究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尚教蔚 《城市》2015,(12):20-23
我国城镇化进程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2011年城镇化率超过了50%.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对原有城镇化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要探索的新的发展模式.在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这是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积累的问题,而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现阶段只能通过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出发,对我国四大区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省市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从而总结出了四大区域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特征和变化趋势。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整体和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从整体分析来看,我国中部地区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我国东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这两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程度的上升趋势,而且发展都比较协调。但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的不协调,经济发展的水平有所下降。而中国各级省市城市中,只有小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在下降,大部分城市的经济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王晓玲 《城市》2011,(5):12-16
辽西北地区由阜新、铁岭和朝阳3个地级市组成。长期以来,这3个城市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直接导致该地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加快辽西北地区城镇化步伐,是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辽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长期滞后,只有从区域、城市和县域3个层面共同推进,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