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形式,博客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中,有"红色博客"正在高校中悄然兴起并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被各种新兴媒体所改变。"红色博客"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若运用得当,必能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大助力;若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也可能导致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本文首先分析了"红色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创新和局限性,进一步分析其可行性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希望"红色博客"能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珂  冯斌  孙昌辉  陈月 《公关世界》2022,(24):87-88
高等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目的,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方法融合是“大思政课”开展有效途径之一。将中国女排精神的内容、意义、实质结合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教学当中,必然会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化青年人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并塑造其牢固的爱国热情、感恩的情怀,肩负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以此来保证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相关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表现出主体的思想性、事实的理论性、实施的亲和性以及问题的针对性等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3.
博客,又被称为网络日志,是将自己的文章或图片放到网络上供人阅读广为传播;播客,是在博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音频甚至视频的内容。随着播客的出现,博客广告的受关注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有人预测,两年内,包括播客在内的博客广告将成为在线广告的主流。这一预测或许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的是,未来的博客营销势必打破今天网络广告乃至互联网营销的格局。一家美国调研机构就博客使用者的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写博客的人还是经常阅读博客的人,他们都有着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较高的收入;他们年轻,对新生事物有着很强的接受能力。此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培育"中国梦"筑梦人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群体之一,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脊梁,所以,将"中国梦"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和认识"中国梦"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人梦,并与国家梦、民族梦融合为一体,推动"中国梦"的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博客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构建符合青年文化特点与网络传播规律的辅导员博客,对引领青年主流价值。构建新的思政教育生态系统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通过分析“90后”青年的思想价值特征与辅导员博客的开设现状,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90后”青年主流价值观下的辅导员博客建设方案,以达到改善和提高高校辅导员博客水平的目的,使辅导员博客更有效地引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才、成长。  相似文献   

6.
笔者试图探索利用网络这一平台,采用当今网络各种流行的交流方式,如QQ、博客、微博、微信等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发挥网络对学生管理积极有利的一面,将其中的经验更好地推广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去,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廖然 《公关世界》2022,(12):88-89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发展历程积淀下来的,是中国梦的筑梦之魂,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内涵充分渗透到思政教育内容中。文章首先分析传统文化的价值,然后指出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最后提出高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旨在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希望能够为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以"大思政"为指导教育背景下,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校内思政资源的整合,推行新的教育制度的建设以及开展思政教育的改革。而在整合高校思政资源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到,在高校教学指导思想上实现全员统一,在高校教育内容上实现全程贯通,在教育的载体上实现全方位的连接以及在教育环境上的精心布置。  相似文献   

9.
网络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给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身发展。要发挥网络德育优势,应利用好这个新载体,努力发挥网络博客在改变教育方式、整合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特有优势,办好学生博客、教师博客以及师生互动博客。  相似文献   

10.
进入到新时期的教育阶段,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和高校学生而言,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高校的思政教师必须明确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不断查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否出现弱化.当出现弱化问题的时候,思政教师也要及时的找出弱化的原因,并且找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探析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原因及对策,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效领 《公关世界》2022,(4):106-107
基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的背景下,协同育人已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研究内容.进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比对,在教育途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二者存在较高的契合度,所以将劳动教育融合于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在促进高校协同育人高质量开展的同时,为学生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助力.本文从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内在契合性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措施来促进二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就高校思政教育以及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不佳的问题,提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学校方面可积极联系教育者更新并扩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方式,采取多元化思政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的模式,提高思政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优秀的看家法宝、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走向胜利的政治优势。因此我们要大力发扬革命精神。将吕梁革命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吕梁精神中的教育资源运用于思政教育,充分发挥吕梁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作用。针对大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思政课教学,对吕梁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指导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面临众多新挑战,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动力,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落实到课程教学体系中,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同时,积极推动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明确思政教育工作的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成为影响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辅导员的思政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沟通交流方式、健全考核测评体系的主要路径,以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慕课横空出世,以后被逐步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其中也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政课具有其特殊之处并且影响深远,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然而,慕课与思政课结合在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及教育主体四个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可以从将慕课应用到合适且特定的场景、政府和平台提供支持且加强管理、高校勇敢谨慎地交流实践、师生树立正确态度几个方面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7.
"微思政"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天地,但多元的网络环境削弱了其话语权,"议程设置"理论着眼于改变受众的认知,从而引导舆论,影响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行为,这与"微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契合。因此"微思政"应充分把握"议程设置"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做好把关人、活化传播语言表达等方式建构"微思政"话语权,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推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模式融合发展。高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通过阐述融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以提升网络思政工作意识和素养、增强网络思政教育培训和激励、完善网络思政工作制度和组织构建、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公共平台的主要工作路径,旨在为高校辅导员实现高效化与科学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平台不断涌现。新媒体平台的诞生推动了我国信息社会建设,实现了信息之间快速传递、共享、交互与繁荣。高校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平台的深度用户,其知识获取、发展规划乃至价值取向都受到新的广泛影响,因此,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充分了解新媒体特性,认识新媒体平台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进而将新媒体平台应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博客作为网络条件下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性与传导性、中介性和取向性、可控性与外显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间,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了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双方的理解与沟通,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