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著名的美国成长小说,也是J.D.塞林格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霍尔登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最后,他开始试着适应社会,变得更加成熟。换句话说,他经历了迷茫和顿悟。本论文运用例证法和分析法,来论述《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登的迷茫和顿悟。  相似文献   

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现代小说的代表。作者通过一个小男孩离家出走的经历,反思了美国的教育、美国的文化以及美国当代人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动态。本文主要探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情怀。  相似文献   

3.
麦田守望者     
《女性大世界》2006,(3):60-6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行走的稻草人,漫步在空旷的田无里。缕缕春风像女人的手,轻轻抚摸着田垄,麦田沙沙作响,如梦里悠扬的歌曲在欢唱。旋转的风车,强壮的奶牛,还有草垛旁和农夫们追逐嬉戏的农场主的女儿,还有草垛旁和农夫们追逐嬉戏的农场主的女儿,田园风光,释放灵魂,将自己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小说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描绘出了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人物形象——霍尔顿。霍尔顿有着消极的性格特征,同时在他的生活中也不难见出他积极的态度。他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体现20世纪50年代美国青少年垮掉的一代的经典白话文小说,其间运用了大量的俚语和俗语。在这部小说的中译本中,由于时代的差异,孙仲旭和施咸荣的中译本在风格上体现出了极大不同。本文旨在从同化、异化及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两个版本的俚语翻译进行参照和对比,从而了解不同手法在翻译英语白话文小说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批判美国现代人混乱生活的小说,《夜林》与《麦田的守望者》分别是一战后与二战后的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它们进行比较,探索两次世界大战对人们精神的摧残。  相似文献   

7.
沙加 《女性大世界》2005,(10):82-85
如果,音乐是7月里起伏的金色麦田,宋柯无疑是中国主流音乐执著的守望者。2004年,全球唱片业巨头华纳中国爆出中国音乐界最大新闻——成功拓展华纳中国音乐版图的副总及音乐总监宋柯,率领已有的音乐品牌及旗下艺术“出走”华纳,与太合传媒合作,太合麦田就此诞生。一年时间,太合麦田迅速成长为中国内地仅有的知名唱片公司之一。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因为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审美意识等的不同,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文化差异,因而产生了大量"文化负载词",这些文化负载词在文化传递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实现文学作品间的异文化交流,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很有必要。《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春树的畅销长篇爱情小说,在中国引起的文学思潮至今有增无减。本文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大陆林少华的译本、台湾赖明珠译本、香港叶蕙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互文性理论对其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找出能有效地再现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美国两个惊天大案的凶手,都与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写作这本书的作家,2010年1月2713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他的名字叫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相似文献   

10.
年轻的翻译家孙仲旭今年8月份突然离世,让很多人了解到原来他就是美国经典文学《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的译者。同时人们也了解到,即便是高质高产的翻译家,由于国内不规范的出版环境,也过着一种近似被盘剥的生活。导致孙仲旭离世的直接原因,是他罹患抑郁症。孙仲旭之死,让人们更加直接体会到,抑郁对于生命的威胁,如此之近。  相似文献   

11.
遗憾事     
《中外书摘》2014,(10):109-109
2014年8月28日,年仅41岁的翻译家孙仲旭因抑郁症自杀。孙仲旭短暂的一生完成了30多部译作,包括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齐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动物农场》等众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老大对塞林格的评判只有一个词:装神弄鬼。理由很多,包括他与世隔绝隐居山林,写出成名作《麦田的守望者》之后就杳无踪迹,弄得一大群人跟在背后苦苦找寻;包括他每天早上携带饭盒,从自己的住所跋涉至另一处只有桌椅板凳的小屋写作,反正90多英亩的私家林地足够他挥霍。  相似文献   

13.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与《冰风暴》两部电影结构和主题有很多共同点。两者都以小见大,描写了不同背景中的残酷社会现实,并且在电影的结尾都出现了转机,使悲剧性的开始有了喜剧性的结尾。  相似文献   

14.
政治伟人传记片一直是我国传记电影的重要类型,本文聚焦于电影《周恩来》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从创作背景、人物塑造、表现手法来进行比较分析,最终通过传主定位和传者定位的不同得出两者之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绝不投降     
塞林格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总销售量已超过千万册。换上其他一些人,他们肯定是穿华衣、吃美食、坐豪车、娶名妻,极尽张扬,然而,塞林格却走上了一条相反的道路。他退隐到新罕布什尔州乡间,在河边小山附近买了九十多英亩土地,在山顶筑一座小屋,周围种上许多树木,外面拦上六英尺高的铁丝网,网上还装有警报器。每天八点半带了饭盒入内写作,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不准打忧他,如有要事,只能电话联系。他平时深居简出,偶尔去小镇购买书刊,有人认出他,他马上拔腿就跑。  相似文献   

16.
17.
18.
陈林 《现代妇女》2014,(4):350-350,347
吕远作曲的《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作为陕北民歌谱系的保留曲目,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抒情性及人民性的特征。作品本身的创作辨识度、创作背景和艺术表现手法同样值得关注,对于声乐系唱法处理有极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哈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但其作品中已出现比较典型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本文即以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技巧为切入口研究《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为读者能从这一角度品读两部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致远的《汉宫秋》和曹禺的《王昭君》是两部同样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历史剧.两部作品虽然题材相同,但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之处.本文主要综合戏剧情境的要素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全面地了解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