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教学中,通过创造特别的情境,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学生找到了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了一种强烈的要说出来的感觉,就能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人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起情绪,有创造的欲望,从而写出自己所必须要说出来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如何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作文教改之路,反思多年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了“趣读、仿写、创新、求异、自主、快速、个性、情景”作文教改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论述,不仅符合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写作的自身规律。因为“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因此,“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在课堂上让他们尽情地衷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留情地丢弃八股语言的面具,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用富有真情的个性化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以心灵的放飞,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人格,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被漠视。学生的个性心理长期被压抑,甚至被抹杀。因此,学生作文缺乏个性,千人一面,面目可憎也就在所难免了。其实,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活动,是学生能够以“我手写我心”.真正地体会并表达自己独立世界观的重要途径。综观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无不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视角的,有着自己深深的个性烙印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作文的灵魂,作文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诱导,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烛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呢?笔者在创新写作教学研究的实践中进行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6.
所谓开放性作文教学,就是改变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中心,把教学的“小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作文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作文质量。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作文教学尤应如此。因为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创造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认识、感知、情感、思维、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可以说作文是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句在写作的定义中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后一句对写作的要求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赵谦祥老师提倡的“绿色作文”,就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作文充满生机。其实作文教学需要“绿色”,有绿色也更体现出“阳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以前的作文教学流弊,语文课标的作文教学理念比起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的改变与拓展,主要表现在:减少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个性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自信,突出“生活作文”,强调写作过程的互动和合作,强调自我修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韩娟 《新天地》2011,(10):111-111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写作作为一种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心智活动,对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发展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重视儿童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此发掘创造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12.
“酷”——学生的口头语,即个性,标榜自我,让学生的作文也变得有个性,也“酷”起来,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问题。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早已形成了一种模式:布置题目——批改评阅——泛读佳作,这样的结果只能让大多数学生丧失了自己的写作个性,长期的潜移默化作文就变成了“同一首歌”。  相似文献   

13.
我注意回避作文教学中的“死胡同”,尊重学生的自我,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学生找到了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了一种强烈的要说出来的感觉,于是写出自己所急需要说出来的内容。这种作文教学模式,我暂且称它为“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写作大部分学生就胆战心惊,望而生畏,都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现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我想写”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表达熟悉的生活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快乐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做事,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有一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作文个性化的要求。所谓个性,就是人之本色。作文的个性化就是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真话,抒真情,展示自我,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敢于创新,敢于大胆表现。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使作文个性化不断发展,首先就要做到“四个尊重”。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的生活体验、感知、情感、想象、思维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作文是学生的自我升华,在作文里他们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我们要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把“作文教学”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地。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交流,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作文是学生的自我升华,在作文里他们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既然如此,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作文教学呢?我想就此从作文的命题、批改、讲评三方面谈起。  相似文献   

19.
写作教学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升华,也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学生在提高理解和运用母语的同时,也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体验、培育自我个性生命的过程。而原有的写作教学如秦锡纯教授所说:“它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是内容相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当前小学生的作文正面临着严重的“灰色污染”。文化市场适合少年儿童的作品匮乏.大量庸俗化、雷同化、成人化的影视剧、书刊的充斥,再加上不少家庭的“填鸭式”培养方式,学生的习作素材日益枯竭。部分学校和教师为追求优秀率、升学率。作文开展套路教学,热衷于传授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诀窍”。不少学生手中都掌握有一定数量的作文选,习作生搬硬套,程序化、模式化、成人化泛滥。不少小学生的作文由此被污染,有的过于早熟,作文中有明显的成人腔,让人根本分不清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有的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东拼西凑,“剪切作文”、“拷贝作文”大量出现;有的套路雷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原本生机勃勃的学生泯灭了个性,抹杀了灵性,窒息了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