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的会党活动非常活跃。通过革命党人陶成章等在会党中的宣传、联络和组织,不仅促进了各会党之间的联合,而且建立了革命党人与会党的紧密联系。当时浙江革命党人在群众中进行的宣传发动工作,以及光复会的成立和发展,都始终是与浙江会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浙江会党和光复会并肩战斗(包括其后一度与同盟会的共同战斗),在旧民主革命史上功绩卓著,这是浙江辛亥革命运动中的一大特色,很值得研究。 浙江会党的历史渊源和分布状况 会党,简括地说,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经济上团结互助,政治  相似文献   

2.
1911年爆发了在孙中山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究竟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它颁布和实施的一系列法分、政策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又为什么很快就夭折了?本文试就这些问题,结合南京临时政府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加以论证。武昌起义以后,各省同盟会领导的新军和会党立即响应,成立独立政权.不到一个月,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脱离情的统治,当时的客观形势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机构,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首义的武昌,同盟会中部总部的上海都准备成立领导机构,争夺领导权.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的当初,召开各省都对代表…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国成立之前,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已经与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会党组织有过密切的联系,如三合会、哥老会等。当时会党大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从事活动,虽然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像资产阶级那样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但就其“反清”的目的来说与革命党人是一致的,所以和同盟会曾有过合作。它们在推翻封建统治过程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在革命取得初步成功后,民族资产阶级因其软弱性最终与封建势力相妥协,使得会党组织从此与革命党分道扬镳,有的会党甚至遭到革命党与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  相似文献   

4.
刘古香传略     
刘古香,原名起今,字古香,广西马平县(今柳江县)人。1869年10月(清同治八年九月)生。1892年考取柳州府学,1896年考取广东广雅书院。1901年考中庚子、辛丑并科举人。他鉴于清廷腐败,国势险危,志欲兴民族、救国家,乃弃文就武。1906年,入广东将弁学堂学习陆军,与姚雨平、张醁村等同学。是年暑假,刘回柳州,同柳州知识界邓承绪等创设“龙城求是学会”,讲求救国之道。1907年与钱权赴香港,由姚雨平介绍加入同盟会。旋奉派潜入广州进行革命活动,在人塘街廖氏书室暗设机关,吸收同志。不久,又与钱权回广西,运动梧州、浔州、柳州各属防军及各地会党。刘古香在柳州、借办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他是举人,又是将弁学堂毕业生,允文允武,在柳州甚得人望。他协助马平县当局次第开办柳郡中学、柳郡师范、马邑两等小学堂,并兼任劝学所总董,负责管理教育行政事务。他还担任柳中、柳师、马邑小学的经学、国文、体操教师,在学校教育方面成绩卓越,声望日著。他对各界士绅的联络工作极为重视,地方团总和地方自治会人士以及教育知识界人士大都与刘古香接近。有些士绅和教育界人士受刘古香影响,逐渐倾向革命,并通过刘古香和柳城县邓宝书(字仙舫,同盟会员)的介绍先后加入了同盟会。当时加入同盟会的有柯汉资、李德山、李子廷、杨秀芝、王干廷、杨瑞池、  相似文献   

5.
晚清之际湘赣边界会党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赣边界会党为个案,从会党的组织成份,会党首领的思想、文化素质及会党活动的性质等 3方面分析了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世纪之交 )湘赣边界会党的历史嬗变。认为在革命党人的宣传与影响下,该时期的会党运动已渐具民主革命性质,有的甚至还成为革命党的同盟,成为民主革命的积极参与者。  相似文献   

6.
宋绍唐(1877-1921),字尧臣,鲁西南曹州府菏泽县(今山东菏泽市牡丹区)人,清末拔贡。1902年9月考取山东大学堂师范馆,次年6月获派公费留学日本。在日本东京,宋绍唐经徐镜心介绍,于1905年10月9日加入同盟会,成为菏泽县乃至曹州府所辖11州县第一个同盟会员,同时也是山东地区早期同盟会员之一。回国后,宋绍唐以培养革命人才为己任,约集同志,先后创办了东阳寺小学堂、曹州普通中学堂、南华女塾等多所新式学堂。其后,宋绍唐更与王鸿一等人成立了曹州同盟会员组织,创办了  相似文献   

7.
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在直隶省发动的最大一次武装行动,它震动了京津;影响到全国。 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兵谏失败后,二十镇第七十九标第一营管带(营长)王金铭和第二营管带施从云,仍领兵驻扎在滦州。1911年12月下旬,王金铭与施从云商议后,便到秦皇岛附近的海阳镇,同驻扎在那里的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冯玉祥秘密联络。俩人彻夜长谈,决定等业已起义的烟台革命军一到秦皇岛,滦州和海阳两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鉴于西南袍哥的广泛影响,同盟会对其进行了积极的联络和发动.第一,吸收袍哥加入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第二,运动袍哥策反滇黔新军;第三,发动袍哥进行武装起义;第四,依靠袍哥作为西南光复的主力军.在同盟会的努力下,西南袍哥中的大部分开始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在西南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固有的缺陷也在革命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给革命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九一○年广州“新军之役”失败以后,同盟会领导集团在发动起义的方略上产生了分歧。黄兴等人仍主张继续经营两广,而宋教仁、谭人凤、赵声力主开辞长江流域,“就沿江各省,同时并举,先立政府,然后北伐” (张相文:《宋教仁传》)。以后,宋教仁等更将“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以谋长江革命”的主张付诸实行,于一九一一年七月在上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致力于皖、鄂、湘等省的起义组织工作。黄兴也逐渐意识到应当重视长江流域。然而,他毕竟没有亲临华中;即使是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舞台上,先后出现过德国的“正义者同盟”(1836年在巴黎建立)、英国的“全国宪章派协会”(1840年7月在伦敦成立)和“共产主义者同盟”(在马克思、恩格斯领导下,于1847年6月在伦敦成立)等工人阶级革命组织。这些组织的性质是不是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不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我国学术界大致有三种意见:多数同志认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少数同志认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只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或雏型;有的同志认为它只是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组织。  相似文献   

11.
民初唐绍仪内阁中的同盟会阁员,历来史家均认为有五人,即国务总理唐绍仪、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后由王正廷暑理)、司法总长王宠惠。但从笔者接触的资料看,同盟会籍的阁员不止五人,还应有内务总长赵秉钧。1912年6月15日,唐绍仪因不堪袁世凯的专擅而潜定天津,此后,蔡元培、宋教仁等同盟会阁员也联袂辞职,而赵秉钧却未辞职。《盛京时报》1912年7月5日报道“赵总长不辞职之理由”时称:“内务赵总长亦同盟会分子之一,此次同盟会国务员辞职,赵总长不在其列。闻其理由,系赵总长受职在前,入会在后,故不必与其它国务员(以同盟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说,彪炳史册的辛亥革命是以清末辛亥年一举成功的武昌起义命名的,因为后者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这场起义不是孙中山和同盟会直接领导的,而是在所谓“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引爆并取得胜利的,所以长期以来,无论是视武昌起义为“总理第十四次起义”的国民党史家,还是新中国的一代史学工作者,人们除了对被誉为“打响首义第一枪”的湖北新军工程营代表熊秉坤谈论得较多外,对发动和组织湖北新军革命士兵的有关领导者的研究显得很不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阶层联络下层社会的历史传统 近代进步知识分子与会党的联系,倘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观察,并非创闻。中国“知识阶层”联络“下层社会”,溯其由来,可谓源远流长。 自“下层社会”而言之:“中国的农民阶级素来没有文化”,一旦揭竿而起,对于政治军事经济组织等等各种知识的需要,便格外突出。自身队伍中,纵然可以涌现若干能在斗争实践中迅速学习、  相似文献   

14.
论秋瑾与光复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雷鸣  金燕 《船山学刊》2008,(1):171-173
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最杰出的女革命家.察其革命行迹,她主要以光复会相号召,以大通学堂为中枢,运动会党,联络新军,促进光复会的组织发展,建立光复军,策划浙皖起义,推动了光复会武装斗争的开展.继陶成章、徐锡麟之后,成为光复会的主要领导人,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也谈共进会和同盟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共进会是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地区最有影响的革命组织之一,它与文学社一起,共同发动了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但是,关于共进会与同盟会的关系问题,史学界看法并不一致,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管见,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 研究共进会和同盟会的关系问题,不能不回顾共进会诞生前后两湖地区各革命组织的演变情况。1904年2月,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革命分子在长沙成立华兴会,策划联络会党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之日(11月16日)于长沙起义。同年夏,武汉各界革命分子吕大森、胡瑛、宋教仁、欧阳瑞骅、刘静庵、张难先、曹亚伯等发起成立武汉第一个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不久,黄兴来汉商量起义计划,要科学补习所在武汉策应,后  相似文献   

16.
1911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三日)晚,以自治学社为代表的贵州资产阶级革命派,联合一部分新军官兵、陆军小学学生和会党群众,推翻了清政府在贵州的统治,次日,大汉贵州军政府宣告成立。这是继武昌首义,湘、陕、晋、滇、赣等省独立后,资产  相似文献   

17.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就是指1905年夏建立的同盟会。同盟会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中具有重大的地位和作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和方案在当时无疑是比较先进的、科学的民主主义政纲;组织机构采取三权分立原则,摒除了会党的宗法观念和习气;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量加盟为骨干,他们胜任政治指导者的角色;形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核心,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制定了《革命方略》,包括了纲领、方针和相关政策;基本上统一了全国的主要革命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地域性和分散性。同盟会进行了革命的宣传鼓动,批判了保皇谬论,坚持了反清武装斗争,促成了伟大的辛亥革命。当然,同盟会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芜杂涣散,也给革命运动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留学生李喜所孙中山一生,比较注重的社会力量有华侨、会党、新军和留学生。其中,有些华侨来自留学生,不少新军军官,也由留学生充任,总起来看,留学生在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从1894年成立兴中会算起,在孙中山30多年的...  相似文献   

19.
蒋翊武是武昌起义的总指挥,他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使反清起义成功的路子,从而对辛亥革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革命的主要力量问题上,孙中山主要依赖会党,蒋翊武则主要依赖新军中的革命力量;在起义地点方面,孙中山一直在华南发动武装起义,蒋翊武则盯在武汉;在起义的时间问题上,同盟会中部总会对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估计不足,先是定1913年为大举时期,后黄兴又希望推迟定于1911年10月上旬发动的起义。蒋翊武则于10月9日果断下令揭竿而起,由此引发了全国性的辛亥革命。蒋翊武在实践中,为推翻专制的清王朝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中山学社、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同盟会成立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7月29—3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学者向会议提交了69篇论文。会议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关于同盟会;(二)关于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党人的思想;(三)关于同盟会、辛亥革命与周边国家革命运动的关系。张磊《中国同盟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为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在民主革命年代起着“革命之中枢”的作用。蒋永敬《孙中山革命希望的新纪元———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从“中华民国”、“三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