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济喜 《求是学刊》2003,30(6):91-97
林语堂是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对于中西文化的了解与修养,阐释了中国文化与美学中的重要问题。他的美学重在对于生活艺术的探讨,以及倡导感性至上的审美价值观,其中既有西方美学的影子,更有中国传统美学与文化的神髓。  相似文献   

2.
冰雪艺术美学,就其本源来说,也属于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部门,或者说,是美学范畴中的一个具体门类学科,是从美学中分化出来的既属于物质生活领域又属于精神生活领域的一个实用性的分支。  相似文献   

3.
肖鹰 《浙江学刊》2002,(6):57-63
本文以现代文化发展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基本影响为背景 ,探讨美学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关系 ,揭示美学对于现代生活的独特意义。文章围绕着“自我”这个中心概念 ,着重分析“美”、“崇高”两个核心美学概念的文化内含和历史演化。作者的基本思想是 :把被抽象化和普遍化的美学思想还原到历史深处 ,更进一步地发掘它们的文化价值。在新世纪的背景上 ,作者肯定美学的积极意义 ,但明确承认它的危机 ,并且指出 ,新的美学前景需要经历一个从“自我”中心到“世界整体”的审美意识转换。海德格尔的美学美学已经提示了这个转换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则为之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空白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美学意蕴.其讲究"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以留出空间给观者进行再创作."空白"在各个艺术领域里都有体现.系列电影<女神捕>中的空白把读者再创造的空间留得更大,其深刻的美学意蕴得到充分体现,给人以无尽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李文东 《社科纵横》2013,(6):124-125
本文通过对石涛生活经历、艺术经历的深入研究,以新的视角去探讨其生活经历对美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影响,重新认识石涛美学思想对当代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创作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夏日里,啤酒街才真正达到了高潮,开怀畅饮、快意淋漓是这里的主旋律。然而真正懂生活的人,并不只求一醉方休,他们喝酒要讲究气氛和环境格调,美食也要讲究滋补身体。  相似文献   

7.
艺术讲究"气韵"、"气脉"、"气骨"、"气象",讲究"风气"、"意气"、"神气"、"逸气"。并将"气"纳入艺术美学范畴,成为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艺术的中"气"与"空白"经营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特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也在积极参与着艺术创造,而且发挥着奇特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一、"透风漏目"的虚实处理、"借景移光"的整体留白、"烘云托月"的蓄势铺垫、"取法自然"的借景抒情等都是这种空白运用。  相似文献   

8.
本心之悟与存在之思--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审美的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之间存在四个方面的相似点 :一是美的本体 :存在与本心 ;二是美的显现 :敞显与顿悟 ;三是美的世界 :诗意与禅境 ;四是美的对象 :生活与自然。禅宗与海德格尔美学之间的比较 ,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与巨大的现实价值。借助海德格尔美学 ,考察禅宗生态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美学研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应面向大文化、面向精神和物质层面、面向应用。大文化将自然科学技术及人文科学完全包容,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文化的整合。美学研究在关注精神层面的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应面向生活的物质层面,为科学与艺术、科学与美的结合,做出自己的贡献。美学研究面向应用,是从理论的高度分析解决这两个层面的实际问题,去创造美、宣传美。  相似文献   

10.
审美与生活的同一———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潘知常审美与生活的对立,是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然而,在当代审美文化之中,对于审美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审美化的强调却成为其不可抗拒的历史进程的两个方面。审美的生活化意味着审美被降低为生活,生活的审美化意味着生活...  相似文献   

11.
崔燕 《青岛画报》2011,(4):92-93
品茗/沉香/家具/紫砂/丹青/器物/佛具/古琴/锦鲤/赏花古人说"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具是中国茶道美学的气质注脚。茶道美学包含六个要素:茶美、水美、器美、境美、人美、艺美,其中的"器美"就是指泡茶的工具要让人赏心悦目。茶器和茶的关系,跟水和茶的关系一样,非常密切。中国古人讲究茶道,对于沏茶之水也极为讲究。先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智取好水的方法——以铁壶煮水。但铁壶虽诞于中国,却在以精致文化取胜的日本发扬光大。三生缘藏壶已久,既有目前国内一线的朱可心、何道洪、范洪泉、周桂珍、鲍志强、毛国强、鲍利安、任倍安等做紫砂壶,又在前日藏得日本老铁壶及银壶近百余件。老铁壶中有几款龟文堂、龙文堂、晴寿堂所制,壶钮别致,壶身嵌金嵌银,或塑桃李之  相似文献   

12.
以往美学中一向使用的是美与丑两个概念,作者却提出了一个概念(±)美。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看到一个共性的事实:(+)美与(-)美总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美全息律揭示了生活多元多层多变量的丰富多采不断发展的现实和规律。文中还运用数学和模型剖析了生活不可逆的三种反馈方式;形形色色的审美意识和千差万别的(±)美信息,通过自控自调均组织在有序的发展之中,美学应是(±)美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美而不是单一的割裂的美。  相似文献   

13.
这里有最便捷的生活线条/最大胆的生活想法/最讲究的生活方式城市上空。因为酒店式公寓,让我们享受一种孤独、年轻、简洁。青岛最热门的年轻公寓。我们以楼盘顶层俯视的角度和周边资讯的消遣形式为读者捕捉最鲜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张法 《求是学刊》2013,40(2):108-114
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可以重新定义为西方当代美学,它包括三个面相: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全球化美学。全球化美学在新世纪的主潮是生态型美学、生活型美学、身体美学,其特点是把西方自近代以来的区分型美学转到了与各非西方文化同调的交汇型美学上来,这不但表明西方美学发展到一个重大转折时期,而且也表明世界美学发展到一个重构时期。  相似文献   

15.
孙圆圆 《生存》2020,(10):0125-0125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生活美学的应用备受关注。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许多老师调整教学思路,深入剖析和解读传统生活美学的教育价值和教学要求,找准应用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此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及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学发展的新的历史开端是以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出现为标志的,王国维以对崇高的倡导宣告了古代美学的终结和现代美学的崛起,在和谐与崇高两大范畴转换的关节点上,塑造了他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奠基者和前驱的形象。王国维深受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哲学的影响,这是他的美学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有着明显区别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中国现代美学历史起点的确立同时意味着开始了它与西方美学思想接触、交流的历史,意味着中国美学走上了与世界美学共同发展的道路。但是,西方美学对中国美学历史进程的影响,是通过中国美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和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美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一)美学大观园的沸腾局面20世纪一方面是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几经激荡、分化、改组的时代,另一方面又是世界性的技术革命的时代,是人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极其深刻变化的时代。学术园地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美学在这种新形势下,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刘文潭先生说:“时至今日,不仅表现各种不同的形式与风格的艺术,形成了空前的盛况,同时表现各种不同的见解与主张的理论,也蔚成了罕见的大观。”美国学者M·C  相似文献   

18.
由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和国际审美文化交往的需要所决定,21世纪将是比较美学大力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应当重视比较美学,特别是中西比较美学的研究。中西美学理论建构的原点不同,中国美学的建构原点是人与物(自然)的审美关系,西方美学的建构原点是人与人(社会)的审美关系,所以从根本上说,中西美学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西方传统美学则是理性美学、宗教美学和心理美学;而不同的美学理论必然导致中西方在审美的方式、心理和理想上存在种种差异。只有通过比较研究,才能充分认识并总结出中西审美认识的规律,使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本质力量得到全面的确证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美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小敏  傅守祥 《创新》2011,5(1):113-115,128
20世纪美学从以美的本质为重心转向以审美经验的探讨为重心,在关注艺术美的同时强调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本身的意义。大众文化的主流化发展和审美化弥散,使当代美学走出经典美学的认识论路径、本体论路径和心理学路径,进入新的理论整合期,艺术哲学的视野明显扩大,并形成与生活世界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审美风尚逐渐偏重功利性,世俗性的审美趣味基本取代了崇高与理想,严格自律的审美观念正在被一种泯灭了界限的泛审美观念取代。日常生活意志的感性需求持续高涨和精神崇高性的失落尽管不是绝对对立的,但是这其中潜藏着的审美文化超越性消退的危机值得关注。审美生态的更替与当下关怀的世俗性、身体美学的可能与审美体验的纵深性、大众文化的张力与审美观念的生成性,成为现代性转向后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0.
<正> 现代美学需要新的系统化美学系统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就美学与其他学科,美学原理与美学分支的关系而言,在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各美学分支的基础上,加以系统综合,建立吸收多学科成果并对各美学分支具有指导意义的原理体系。其二是就美学体系自身的系统性而言,在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系统综合,建立严整的概念、范畴体系。先谈美学系统化的第一个方面。从世界范围上说,美学已经进行了一次系统化。这是在近代美学获得独立后,由康德完成而在黑格尔那里结束的。当时,美学克服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不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