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思想是柏拉图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柏拉图刑法思想中则贯穿始终。以此原则为基础,柏拉图从犯罪的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两个方面考察各种具体的犯罪行为,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和排序,并且根据犯罪行为危害性程度的不同设置了与之相对应的刑罚方式,强调了"罪刑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费希特从知识学的实践精神出发阐述了劳动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国民经济学之中。他真正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劳动是人的基本权利。首先根据知识学的基本原则考察劳动的形而上学基础,从绝对自我演绎出劳动的先天条件和作为先天权利的劳动;然后论述费希特"靠劳动生存"的劳动观在其国民经济学中的运用,包括劳动与所有权、劳动与国家分工、劳动与闲暇;最后,从劳动的本质、组织方式和目的三个方面论述费希特劳动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11):82-85
马克思在早期思想发展中不断亮出"消灭哲学"的利剑。从历史语境来看马克思首次提出的"消灭哲学"具有五层意蕴,其实质上意指人们只有用现实的物质力量(而非纯粹的理论批判)来变革现实的社会制度,才能扬弃源自这种现实制度的哲学。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过程中前后两个阶段的"消灭哲学"是在唯物史观批判和超越旧世界观中不断深化和提升的哲学批判,唯物史观的形成成为马克思推进"消灭哲学"的逻辑主线。在唯物史观形成的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从意识形态维度、物质经济维度、历史主体维度、革命实践维度来推进"消灭哲学"。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文学终结论"的现有阐释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黑格尔从艺术与"绝对精神"的关系出发得出的艺术终结论;二是米勒等从文学与电子媒介的关系出发得出的文学消亡论;三是朱国华等从文学与权力资本的关系出发得出的文学末日论.在文学发展的现实面前,所谓的"文学终结论"是禁不起推敲的.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文学属于"生命文化",当代文学虽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甚至"终结"的危险,但根本原因不在于"绝对精神"的演化、电子媒介的进步或权力资本的转移,而在于生命的危机和自然的终结.文学要走出"终结"的魔咒,实现自救与救赎,就必须与捍卫自然与生命价值的生态运动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3):43-48
德国古典哲学达至黑格尔时代已形成丰繁庞杂的哲学成果,无论从思想积淀还是民族精神抑或文化条件诸方面,都为形成一个哲学高峰和黄金时代提供了丰润滋养和理论支撑。黑格尔以其集大成者的睿智和建构,使德国哲学的思想在形式上总体化、体系化,内容上理性化、古典化,从而具有了普遍性的意义和古典化的特征,宣告德国古典哲学的最终形成。黑格尔的愿望在于构建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从而穷尽绝对精神和绝对知识,然而哲学史却清晰地显示,这个庞大的体系在黑格尔离世不久便轰然倒塌,"出乎意料"地在并不算长的时间里从"终点"走向"终结",既使其思想至今仍然十分深远地影响着世界哲学的发展。贝尔纳﹒布尔乔亚的《德国古典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内容和脉络作了较为清晰的阐述,这对于探究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的历史进路、体系构架和解体原因具有重要参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实用主义批判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耶阿本德哲学虽然不是从美国的实用主义的哲学传统中生长出来的,却充满着实用主义的精神:从思想来源看,费耶阿本德哲学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批判精神;从思想内容看,"什么都行"的认识论无政府主义是最彻底的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7.
易鹏 《社科纵横》2020,35(1):104-108
从历史之维审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一个重要问题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进路是怎样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道路维度、现代化维度和民族精神特质维度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思想探索轨迹和鲜明时代特征,他们对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以思想启蒙使命和现代化图景批判解构封闭僵化的"天朝上国"梦,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成分的滋养,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下汇聚力量进而推动中国历史巨变。明晰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进路及其贡献,对于我们更好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生成、发展过程及其当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罪与自由意志--论奥古斯丁的罪-责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不仅开辟了哲学的新维度,而且首先为伦理学奠定了新的基础,使伦理学不再仅限于充当"生活指南",而是承担起确立人的绝对罪责、绝对权利和绝对尊严的根据这一使命的学问,开始了伦理学的历史性转向.而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则完全是出于他对基督教"原罪说"的信仰和理解.如果说对自由意志的追问是对人的自由存在的觉识,那么对自由的这种觉识首先是哲学从基督教信仰开显出来的.对人的自由的全面自觉是近代启蒙哲学的核心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遥远地召唤了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9.
人学价值论与人的价值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对于人学价值论的研究正在向着多元、开放和辩证的模式转变,"人的绝对价值"作为一个崭新的理论维度正在被揭示出来,这就使得长期以来我们对人的价值的研究停留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维度的平面理念逐渐向三个维度及其辩证关系的全新理念转变。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了人的相对价值,但是人之更为根本的价值乃是其绝对价值。人的相对价值与人的绝对价值虽然呈现出排斥和紧张,但更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两者的相通之处。只有通过对人的绝对价值观念的确认,才能使人的相对价值在理性文明的深处获得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思想作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表达存在多个维度。潜藏于俄罗斯文学之中的俄罗斯思想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生活秘密的视角;而对于历史文本而言,俄罗斯思想隐藏于"莫斯科-第三罗马"的话语之中。但构成上述维度的源文本是语言,所以语言维度是打开俄罗斯思想作为哲学思维之门的一把钥匙。文章通过对俄语"思想"一词的词源和意义的深度探索来分析俄罗斯思想的哲学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社会关系解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山 《学习与探索》2005,1(1):164-167
着眼于社会关系来考察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根本特色和深刻之处。无论是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缘由、出发点和理论基础,还是对人的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和实现过程的论述,都是以社会关系为考察视域的。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的社会关系解释模式,旨在破除个人与社会关系理解上的原子个人主义和绝对整体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新现实主义看来,"绝对获益"是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合作的理论依据,但实际上,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合作理论的依据不是"绝对获益",而是"共同利益"。"绝对获益"是新现实主义基于各国间的利益对立、冲突基础上的假定,建立在这一假定基础上的任何"获益"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绝对获益"实质上是相对的"绝对获益";而"共同利益"则是建立在各国间利益的共同性、相互性、互补性基础上的。因此,新自由制度主义不是关注"绝对获益",而是追求"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3.
杜梁 《求是学刊》2014,(3):124-129
新时期以来对"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质疑与阐释相互缠绕,引起了不同范围的论争。对这一命题学理逻辑的质疑与阐释,从生态文艺学角度提出的自然与人之关系的质疑与阐释,以及对于命题中"人学"理解的歧义与争论等,都既具有启发意义又值得进一步商榷。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困厄向我们昭示了新的阐释之维:一方面,追求自由与超越是人的生命本性;另一方面,文学以审美的方式显现着人的自由性,因此人的自由与文学的自由性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这是一个文学价值论的维度,从这个维度来理解文学,作家以审美创造的方式实现超越和追求精神自由,而读者则通过文学作品,以审美想象的方式实现超越并获得自由,"文学是人学"的意义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闫会心 《浙江学刊》2012,(3):121-124
本文从文化与发展、理论与现实、逻辑与意义几个维度系统梳理考察了胡锦涛文化发展思想的理论脉络,论证了胡锦涛文化发展思想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正在孕育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趋于成熟的文化发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主张民主、推崇科学、追求自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从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来看,"五四"运动前后实际上是中国哲学初步成形的时期.在其基本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哲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地创造和转化了传统哲学与外来哲学,创建了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学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五四"精神的缺位来寻找原因.中国的哲学工作者能够焚膏继晷,为中国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英雄文化是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推进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是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国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高校应从英雄文化和国防教育的特点、价值和导向出发,深入探讨融入的内在机理,总结归纳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并从思想引导、精神培育、模式创新、资源挖掘、平台搭建等多重维度同时发力,从而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7.
刘芳 《社科纵横》2013,(10):147-150
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是人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又推动和深化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正是我们构建一种不同于以往,立足于人的发展维度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的原理和机制所在。本文从经济、政治和精神三个层面探讨了新媒体革命在推进以人的发展维度构建核心价值观念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8.
庄汉山 《探求》2005,(Z1):93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本质,紧密结合社区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不断改进创新.  相似文献   

19.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民生"指的是百姓的生存.同时,《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这些都是对民生最本质的诠释,即人民生产、生活资料.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社会的进步,民生在现代社会中与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结合当代中国国情,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维度下的民生,笔者认为主要从社会层面上着眼.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城市中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7,(5):51-57
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出现的人性假设为数众多,且多数都对人类管理实践产生过深远影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基于特定历史条件和世界观下产生的人性假设的片面性、先验性和教条性等弊端也逐渐显露。管理哲学的目的在于理解管理科学,面对管理人性观研究的这一现状,管理哲学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构建一种更加尊重人性现实的、全面的、客观的人性假设。而从管理实践论角度提出的"价值人"假设,把人看作一种在自身个性化需要的驱动下,以自身需要的满足作为价值指向和目标去进行行为选择和社会活动的人,合理而又全面、客观地诠释了人的存在本性。相比以往的经典管理人性观,"价值人"假设具有更强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