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明成化斗彩海马纹天字罐,系明清瓷器的精品代表。此罐高10.2厘米、腹径11厘米、底径7.4厘米;罐直口,鼓腹,平底,圈足。全器以白釉为地,口、颈部饰以青花、黄彩双圈线,肩、底足上部分分别以黄彩填绘俯、仰双重蕉叶纹。腹部以青花、红、黄等色绘制四匹海马,它们奔腾飞跃在云层及海浪之间,底部有青花楷书"天"字款,无框、无栏。器物胎体细腻、轻薄,有透光度,从内壁可窥见外壁的纹饰。整体设色以釉下青花与釉上红、绿、蓝、黄等色彩相配,发色纯正,构图舒展,纹饰线条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2.
单色之美     
<正>按照定义上的划分,除了白瓷和青花以外的瓷器都可以称作彩瓷。但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单色釉似乎和"彩"字相去甚远,"彩"就应该是色彩斑斓的,而单色釉尽管总体上色彩丰富,但表现在一件作品中的却往往只有一种色彩,和色彩斑斓根本不着边。但事实上,中国瓷器中色彩最丰富的就是单色釉,除了青白单色釉以外,很多"珍贵"的色彩都是在单色釉中得以保留和传承。其纯粹的色泽让人不得不惊叹窑工的神造。也正因为此,单色釉也被誉为"彩瓷之母"。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  相似文献   

3.
南海“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正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打捞出水的瓷器与中国福建、江西和浙江等地的瓷器在窑口、造型、胎体、釉水、纹饰等方面完全一致,充分证明中国南海海域是中国人民的“祖宗海”。瓷器主要以青瓷为主,福建各地窑口的产品居多,也有龙泉窑的,还有部分景德镇的影青,建阳窑的黑瓷、建盏等南方各窑系的瓷器。遗址表面散落的器物有碗、瓶、盘、碟、罐、粉盒等,并以刻划花青瓷、青白瓷为主。“华光礁Ⅰ号”沉船瓷器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实体物证,填补了国内关于中国瓷器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陶瓷史、海外贸易史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物依据和参考资料,开启了中国南海海域文物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正航运是大江大河的功能之一,辽河作为辽宁人民的母亲河,通航历史悠久,早在汉魏时期,就有东吴船队从东海一路北上溯辽河直抵辽阳的记载;辽、金、元三朝,都有"运槽辽东"的记载;明清时期,辽河航运达到顶峰,一度出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繁荣景象。明清时期,辽河是运送军粮的主要通道。特别是康熙年间,清廷为运送军粮,抵御沙俄侵略,特意在巨流河渡口、乌喇(吉林省境内)等地分别建造百余艘官船,作为运送军粮专用船只。同时在  相似文献   

5.
齐慧源 《阅江学刊》2012,4(4):122-125
《世说新语》在明清时期成为许多小说家竞相仿拟的对象,大批"世说体"小说陆续问世,数量可观。除了《世说新语》本身的价值在明清时期的升华,明清刊刻技术的发展和明清文人的评点也对小说续书繁荣有很大的推动,这与明清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社会文化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正青岛市博物馆现有藏品12万余件套,异彩纷呈的瓷器是馆藏特色之一。其中一件北宋时期钧窑鼓式洗,更是位居青博最重要的三件镇馆之宝之列。此器高9.1cm,口径23.8cm;直口,口内平,口外有二道弦纹,弦纹之间与足部有等距离排列的乳钉两周,上周20个,下周18个;身如鼓形,兽面三足承托洗的主体。胎体厚重,洗外釉层肥厚,呈紫红色,洗内釉层稍薄为天蓝色。它有什么独特而珍贵之处呢?其实只要解读它的名字即可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武威水利开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仁  谢继忠 《社科纵横》2005,20(6):180-182
明清时期是河西走廊内陆河水利开发的鼎盛时期,不仅渠道数量超过前代,而且农田开发、经济效益等也都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主要对明清时期石羊河流域武威、民勤一带水利资源的开发及其特点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瓷器是中国的象征和载体,是中国文化的使者和代言人,是古老中国献给人类世界的伟大创造之一。千百年来,通过茫茫西域和波涛万顷的海陆丝绸之路,中国瓷器震撼风靡了欧亚大陆,深刻影响了欧亚的上流社会和现代时尚。瓷器是高贵的,也是平易的。可以是人们日常吃饭喝茶的器皿,也可以是文化人士几代收藏欣赏的雅玩和文物,它是中国文化中"器"与"道"结合的完美体现。海派画家历来有非同寻常的广泛兴趣和开阔视野,他们不仅在宣纸和画布上尽情宣泄自己的艺术才华,也  相似文献   

9.
正我自2001年开始习画,先后拜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吴克典(叔父)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先生为师,学习陶瓷艺术绘画,包括釉下、釉中和釉上的粉彩、青花五彩、高温颜色釉的综合装饰技法和应用。自陶瓷问世以来近2000年里,中国画绘画载体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陶瓷艺术的创作和制作,从元代"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的旷世之作,到浅降彩程门、金品卿为代表的文人画派,再到明清时代的粉彩、古彩、珐琅彩的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的北京建有数量不少的马神庙,在一些大的庙宇里还建有马神殿。通过对马神祭祀活动和祭祀群体的考察和分析看出,马神信仰经历了从国家政治的象征符号到代表行业利益诉求的象征符号的转变过程。这与王朝马政的兴废和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透过马神信仰还可以窥见到,在不同的现实利益驱动下,不同行业间的竞争和不同群体间的利益争夺。  相似文献   

11.
《学问》2010,(4)
明清时期辽河平原东部地区河川变化加剧,今新民以下辽河河段和辽河入海口都大幅度西迁,浑河、太子河、蒲河等河流汇合口和河道也不断南移、西迁。其原因在于辽朝以来辽河上中游泥沙含量增加、河道泥沙淤积日渐严重;辽河平原西部地势低洼;明清时期辽东山地丘陵持续隆起等。河流的泛滥改道,使沈阳以西至辽河地段以及辽阳以南至牛庄地段扩展为沼泽湿地。明清时期辽河平原东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12.
《东西南北》2013,(8):34-36
历史上的瓷都景德镇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瓷器供给地,出类拔萃地传承和发扬了艺术陶瓷的制作水准。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声名远扬,始终主宰着瓷艺的审美标准。传统的手工技艺则奠定了它“世界瓷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出现了大批节烈女性,与之相伴的是众多的贞节牌坊矗立于各个街巷村落。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徽州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宗族文化,从徽州贞节牌坊的物化形态、空间象征建构,及其背后节烈女性在社会和文化中的生存状态,重新解读其承载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识,并从深隐层次探讨贞节牌坊的构成方式及其与节烈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序言对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以往大多数学术研究强调的是选种考试在明清社会中所容纳的社会流动性的范围。历史学家们也毫无例外地从欧洲和美国现代化进程的透视角度,来评价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作用。他们因而成功地揭示了儒家体系在推动科学技术的专门化和训练普及方面的失败。而对一个要超越其古代制度和专制政体的多民族国家而言,科学的专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之所以名叫黑龙江,是和龙的神话分不开的。要考证黑龙江名称的由来,先得考证龙的神话。中国是龙的故乡,龙是中国的象征。美国《韦氏大辞典》说:“中国龙是源出远古来历不清的超自然的造物”,“它是中国帝王的象征。”《大英百科全书》也说:“在中国,龙是国家的象征,是皇家的标志。”《苏联大百科全书》说:“龙”在中国“是权力的象征。”俄国人瓦西里·帕尔申在他的《外贝加尔边区记行》中强调:“龙是中国的徽记。”这些书中所说的完全  相似文献   

16.
明清案例汇编及其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判例汇编最多的时期 ,这些判例汇编比较详尽地记录了明清社会的种种生活样态 ,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该时期的时代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深入分析 ,作者对中国古代成文法与判例法的关系 ,律和例的关系 ,大明律和大清律的运作实态 ,以及司法官员的法律素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景德镇瓷器》杂志上发表了《中华陶瓷宝鼎创作谈》,详细介绍了"陶瓷宝鼎"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理念。由于"宝鼎"工艺在当时乃至今天也是比较大而精雕的工艺,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90年代,我在《中国陶瓷》发表论文,以"艺无止境,创意由心"为主题,阐述陶瓷高温颜色釉的实验和研  相似文献   

18.
论明清时期的艺术审美思维金丹元本文认为,明清时期的艺术思维是承唐宋而来,但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影响,思想解放不仅迎来了文艺的浪漫洪流,而且在艺术思维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情”与“趣”的地位提高了,人性的自觉得到了高扬,同时意境的具体运用也更为深化。作...  相似文献   

19.
《学问》2010,(6)
喇嘛群体是明清时期维系边疆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明清鼎革之际,明王朝与后金统治层对喇嘛群体在辽东政局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既有共识,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双方对喇嘛群体地位与作用认识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两代民族政策和边疆局势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宁波府市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宁波府市镇的发展乐承耀,徐兆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研究,曾一度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近几年来,对浙江杭嘉湖地区市镇,已作比较深人的研究。然而,研究明清浙东市镇的论著,至今还不多。本文试图对明清宁波府的市镇兴起和发展情况,作初步探索。一、宁波市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