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大文章是国家战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则是广州发展对接国家战略的新题目。在大湾区中,广州千年商都历久不衰,是"老城市",相比之下香港、深圳是"新城市"。坚持活力为王,新城市是好的,老城市更好。比较来看,香港、深圳的优势在更具现代特点的金融、企业科技创新,广州的优势在于传统的文化、交通枢纽功能上。朝着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广州一要注重文化延续和空间连接,充分发挥"文化门户+交通枢纽"优势,倾力建设超级"门户-枢纽"城市;二要把"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引领作为构筑"未来之城""明日之城"的重要产业方向,加快补齐"金融+科技创新"短板;三要把最优营商环境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以打造,打造成为"全球适宜金融科技创新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探求》2015,(2)
近年来广州经济总量出现了明显的"颓势",面对这种"颓势",必须要基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进入到国家战略层面谋划广州发展的大格局。必须要着眼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突出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和对外文化门户城市地位,以使其在塑造中国在亚洲自贸区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方面担当相应国家功能。这意味着广州应以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定位为基础,逐步向"亚洲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的更高目标迈进。也就是说,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绝不只是地方的事情,而是有着更多的国家战略意义,而来自地方的确保"北上广"地位的"保三"策略并不能满足这种战略要求。要把握广东申报自贸区的机遇,给予广州发展以与"京津沪渝"同等的国家政策支持,以便在国家层面上确保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广州十三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巅峰产物,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千年商都"的一个缩影.十三行曾经是清王朝的"外贸特区","一口通商",独揽中国外贸持续达85年之久,是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品牌.因此,加快推进十三行商圈建设,恢复、打造十三行记忆,符合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也是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品牌和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李强 《探求》2014,(4):119-120
<正>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国家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交通、会展和航运中心。广州作为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同时,广州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1911年爆发的广州"三·二九"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由于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是中国的南大门,广州成为改革开放先  相似文献   

5.
《探求》2017,(2)
广州城市发展必须走品牌化道路,城市品牌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品牌就是城市战略,未来城市的竞争是城市品牌的竞争。"一带一路"催化中国的城市转型,广州必须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为广州城市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广州城市品牌的提升必须对接"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城市品质的提高来增强软实力,通过城市形象的提升来增强影响力,通过城市魅力的增加来增强传播力,从而更好地挖掘城市发展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平欣光 《探求》2012,(2):90-95
新加坡40多年的高速发展全球瞩目,离不开政府科学的战略管理。新加坡不但制定了国家战略,政府各部门也全面实施战略管理。站在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高度,广州正处于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关键时期,把广州的发展置于世界先进城市的坐标体系来比较,广州在社会管理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如何应对竞争、保持优势、继续繁荣昌盛,新加坡政府战略管理对广州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求》2017,(1)
随着全球化、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城市发展呈现新趋势,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是广州发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承接国家战略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转型,广州需要在全面分析世界城市格局及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目标定位,引领珠三角湾区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求》2017,(1)
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广州要"着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城市发展目标,应清楚广州在当代世界城市网络格局中的位置和世界城市网络中枢纽网络城市发展的规律。本文对世界城市和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理论脉络和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对国外世界城市网络研究发展进行简要述评,期望能为广州建设世界枢纽型网络城市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作为广州千年不变的中心城区——越秀区,如何抓住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机遇,以其"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的地位,发挥世界文化名城"文化引领"功能,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快对过去"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的转变,为建设"幸福越秀"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时代赋予越秀人不可推卸的神圣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李三虎  李佳 《探求》2012,(4):5-11
广州新型城市化战略意在强调探索广州城市发展新路子,促使广州重新回到世界城市之列。这一战略表明,广州必须把握新型城市化的结构转换方向,体现历史和环境保护、文化实力提升、创新动力和社会发展等新的空间形态要求,以世界先进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为目标,采取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动力要素注入和回归市民生活三条路径,以相应公共政策促进美好治理、持续发展和和谐繁荣。  相似文献   

11.
吕晶 《探求》2012,(3):13-18
本文围绕如何落实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12338"战略的中心目标,集中讨论广州市水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路径和对策研究,参考国内外城市水系建设的案例经验,提出了广州水城"蓝道"建设的构想。通过构建广州水城生态水系网络,树立广州水文化形象,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打响广州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点的生态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广州提出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正式出台《广州市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作为广州市中心老城区,荔湾区在"十二五"规划开局年提出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即"文化引领、商旅带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环境优化",以推动经济发展、城区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大方面转型升级,努力建设文化荔湾、低碳荔湾、智慧荔湾、幸福荔湾.  相似文献   

13.
十三行博物馆是彰显千年商都广州城市精神之魂的最好载体;十三行博物馆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历史性、国际性、现实性意义;选取十三行商馆遗址构建专题博物馆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筹建十三行博物馆并不需要大拆大建,并能更好地保护历代普遍遗产,促进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与复兴,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十三行商埠文化特色旅游区,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品牌。  相似文献   

14.
《探求》2016,(1)
文章认为,要在同各地的比较中认识"一带一路"战略对广州的定位,在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广东自贸区的联系中认识"一带一路"战略对广州的定位,进而提出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加快建设南沙片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大力完善制度安排等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对广州定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的定位不仅关系到广州自身的发展,而且将对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继续深化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必须结合珠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时代背景作出调整。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应以广佛同城化为突破口,在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同时,积极发展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第三产业,以此推动经济和社会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路径。以"策源地文化"为主线创新与建设广州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和载体,有利于凸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的定位不仅关系到广州自身的发展,而且将对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继续深化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必须结合珠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时代背景作出调整.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应以广佛同城化为突破口,在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同时,积极发展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第三产业,以此推动经济和社会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志伟 《探求》2006,(Z1):57-58
广州要实现稳定快速的发展,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突破原有的城市中心区域,扩展中心城区范围,以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保持广州可持续发展和缓解老城区沉重的压力.因此,广州在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战略的同时,重新划分行政区域,把番禺纳入"南拓"的重点,规划成为广州新的中心城区,这样为番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如何将番禺建设成为广州新的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番禺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是番禺今后发展的一个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做出了"12338"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广州要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地位、跨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由此,广州走向从传统城市化进入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阶段.在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加强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广州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推动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及党的十四大精神,广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广州建设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这个决策将是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广州发展的质变飞跃,体现了90年代世界大城市发展战略的趋势。这个决策的特点,是把广州的发展放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大系统中,借助国际国内战略资源配置变化的机遇,超前策划,谋求在国际国内(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的经济分工中担负重要角色,取得独特地位,跻身于世界名城的行列。 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以来,广州市认真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经济实力大大加强,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心评选出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广州位列第三;与此同时,广州还被评为“首批城市投资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这标志着广州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心城市地位明显提高。 (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走上腾飞之路。1994年,广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7.5倍,提前八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83年超过了天津市。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