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人对汤显祖诗文的评价,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官方性,主要体现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明史>的评价.二是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文人学者为汤显祖诗文集所作的序中.三是具体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学者对汤显祖具体诗、文的评价.四是广泛性,即对汤显祖诗文等进行评价的参与者众多. 相似文献
2.
朱则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3):79-86
近年问世的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趋于完善,这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孙基林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6
自古以来,胶东就是人类文明的热土,胶东半岛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早期海洋文明,其中神话传说可谓奇幻亮丽,发散着胶东文学最早的璀璨色泽。从海市蜃楼到三神山的奇美与神秘,再到蓬莱仙话和秦皇汉武的传说,以及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等故事,这里滋生了难以计数的原始文学,它们以美幻绮丽的想象表露了人类童年期的种种特性。其后或与之相随的文人制作也华彩独具,历代的游仙诗采药诗海 相似文献
4.
付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5-100
上个世纪20年代,胡先骕在《学衡》发表多篇关于清代诗词集的评论。他独具慧眼,对赵熙、阮大铖、刘光第等人的研究,皆有开山奠基之功,后世研究多以此为基础,可谓是晚清诗歌研究的拓荒者。在这些文章中,胡先骕强调道德节制、中庸等思想,反对白话文运动,体现了他保守主义的文化观。也正由于胡先骕的文化立场及其他复杂原因,导致其诗歌研究的开拓之功,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姚金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1-44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文献学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面世为研治清代文学提供了莫大便利,同时该书也存在一些疏漏之处,如作者信息缺失、书名著录错误、作者姓名错讹等。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是明清八大家之一,他的文论独具特色,传承更有创新,是他作为政治家兼文学家自身的写照。在审美标准上,提出“古文四象”说,即文章的识度、气势、情韵、趣味,进一步发展姚鼐“阳刚阴柔”之理论;在论文风格上,推尊“魁伟”“峥嵘”,发挥姚鼐“神理气味”说;在文章意境上,崇尚“雄奇之文”;在社会功用上,曾国藩要求诗文陶冶情操,以构架文人“意适神怡”、疗治心灵创伤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邵海清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清代乾隆年间,开国已历百年,政治渐趋稳定,经济日益繁荣,统治者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知识分子大多潜心典籍,学术文化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诗坛上人才辈出,流派纷呈.袁枚首创性灵说,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他们共同主盟乾、嘉诗坛,并在各自擅长的文艺、历史、文学批评领域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蒋士铨的诗词古文素负时誉,他的声名远播海外;他所创作的戏曲,乾隆时期即已“流播艺苑,家艳其书”.他是以诗人 相似文献
8.
纳谏是中国封建帝皇集思广益、进行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之一;谏铮是谏官发挥聪明才智为国为民做贡献的职责所在。虚心纳谏与善于进言是谏铮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历朝历代、朝野上下都对之讨论得极为热烈。《清经世文编》中关于论述纳谏问题的文献较为集中,主要包括谏官之道、纳谏促致治、纳谏之道、谏铮之道和纳谏的最高境界为君臣一体五个方面,这些内容反映了清代纳谏思想的内容、特色,对当代行政管理理论和科学决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思红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3):1-7
班固讥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受其影响,宋人轻诋司马迁为“乱道”。但自秦观、唐庚、晁公武等对班固的讥议以及“乱道”的说法表示诘难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论争,清代学者完全同意班固看法的人就很少了。相反,对班固“史公三失”的说法加以辩驳的倒不少。 相似文献
10.
11.
论袁枚的诗文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放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3)
一在清代前期,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和一帮御用文人、帮闲文人的附和,在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思潮,古典主义的回潮成为美学中的突出现象,这种=光返照的现象并不说明古典主义的历久不衰,相反地恰恰说明它业已日薄崦嵫,行将被新的理论形态所扬弃。当时带有官方色彩把持着文坛的有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兑,其中因沈德潜特殊的政治地位,以“格调”说的影响为最大。袁枚以“性灵”说为核心的诗文美学就是代表着前进的美学主潮、作为这三说的对立面出现的,而与沈氏“格调”说的争论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12.
13.
章继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Z2)
我国文学批评史上风格分类法有两种:繁分法与简分法。前者肇始于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体,唐代司空图演为二十四品。后者源自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分别出清、浊两大类。所谓“清”,侧重的是俊爽、豪迈的特点,“浊”侧重的是凝重、沉郁的特点。曹丕的观点经刘勰进一步发展为刚柔论。 相似文献
14.
谢贵安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3)
研究清人笔记的很少,从整体上研究清人笔记的更少,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清人笔记的就更加绝无仅有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张舜徽先生的近作《清人笔记条辨》可以说是研究清人笔记的开山之作。清人笔记,是清代文人和学者的私人著述,主要内容有读书笔记、生活日记、掌故旧闻等,是研究清史特别是清代学术的重要史料,开拓这片处女地,对于清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清人笔记条辨》,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版。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清人笔记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鄂允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清閟诗文论略鄂允文(满族)作为元代四大山水画家之一.倪瓒(云林)的诗文作品,同样代表了元朝末期文坛的一个主导倾向,虽然境界不是很高.题材比较狭窄,风格相对纤弱,但清丽酣畅.语言洒脱,笔触细腻,感情深沉.正是诗人所处历史背景的写照和江南文士现实生活的反... 相似文献
16.
17.
段庸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128-132
王士祯继钱谦益后主盟清代诗坛数十年,领袖"神韵说".仕途游历中两次旅蜀,踏足渝州、涂山、瞿唐三峡、巫山十二峰等巴渝形胜,写下了大量描写巴渝自然风物及怀古感时之作;得山川形胜之助,为诗为文,格调激越,气韵沉健,有别于"兴到神会"之"神韵",是王士祯诗文风格之变化.独立取裁王士祯"巴渝诗文"而深究,实属首举,是王士祯研究的丰富,也是巴渝文化研究的丰富. 相似文献
18.
李建中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
韦庄存世的三峡诗文共两篇,其《谒巫山庙》之巫山当在湖北,与今之三峡无涉;其《峡程记》为其任职前蜀之时,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六月亲下三峡之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检得清人(含近代)论张问陶绝句十八家,加以考辨论列.目的一方面在于补充胡传淮编著的<张问陶年谱>之缺,另一方面也可以见出张问陶在清代诗坛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曹明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
清人为了指导词文学创作,遂以宋词为典范,展开对词体作法的全面总结.在此过程中,出于文体间的渗透规律与清人抬尊词体、建立词法的需要,时文章法理论自然而然地渗入了清人的宋词作法论.这种渗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清人以起承转合的思维与术语来分析、总结宋词的结构与章法.这些浸染着时文章法色彩的高度程式化的词诀、技法,对于推动清词在作者、作品数量上的增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时文思维也使清代词坛出现了大量缺乏主体性情的代言戏作;程式化的训练则给清词创作带来了程式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