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会试是元朝科举的第二场考试,届时有大约三百通过乡试的举人从全国各地出发,前往大都参加考试。举人出发以前需要做一些准备,特别是筹备赴考经费。举人到达大都以后,一般租住在丽正门外,或准备考试,或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正月十五日以后,会试考试程序开始启动,二月初一日开始在大都南中书省东侧的至公堂考试。会试考官一般由中书省、翰林国史院、礼部等部门文职官员组成,考场分八个区,考试实行锁院、糊名、誊录等程序。由于会试直接关系到考生科举的成败,发榜以后有时会出现争执。元朝至正初年以后开始实行对落第举人任命学官的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录取率低造成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台湾地区开始设立政权机构的时间,一般以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的时间为准。这种看法值得商榷。现提出南宋已在台湾地区建置说,抛砖引玉,以期展开讨论,弄清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学官制是明王朝监察学政、羁縻人才的重要制度。本文认为,明代提学官制的设立不是明代官学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而是明王朝为了应对官学制度的弊端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明王朝试图通过提学官制对官学教育进行管理和整顿,扭转并再度振兴官学教育,以维护其文教统制政策的稳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提学官制在实施过程中,其职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因此也未能阻止明代官学教育的进一步衰败。  相似文献   

4.
正统元年明朝创办了督学制度,但也一直存在着将此新设的提学官视为"冗官"的人士。因此,弘治年间的提学官以及其周边人士试图创造出更合适的提学官像:彭韶期待作为"名辈"的提学官能够在万物一体的思想中进行督学活动,杨一清更重视提学官拥有司法官的一面,要求他们公正地行使权力。随着提学官自我认识的成熟,他们在地方官僚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各省的乡试活动中。从嘉靖初期以后,提学官与一部分外帘官同样得以代作乡试程文,并根据与自己思想倾向的异同选择乡试考官。  相似文献   

5.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入主中原后,元朝统治者为了政权稳定和长治久安,建立了完备的监察法制.然而,终元之世,元朝政治始终受到官吏贪腐的困扰.本文在现有史料和相关学者研究基础上,对造成元代完备的监察法制下吏治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色目商人和元朝统治者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元朝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对色目商人实施一些管束和惩罚措施 ,虽然是必要的 ,但因触犯其中部分商人的利益 ,同时也会危及元朝统治集团本身 ,所以元朝政府的这些措施最终未能奏效 ,色目商人也始终活跃在元代政治舞台上。  相似文献   

7.
在元朝,蒙古统治受到了汉族文化极大的影响.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选择了地处江南中心的吴兴县,就其在元初艺术发展的情况作一研究. 一、元朝初期的吴兴一二七四年,伯彦将军的军队占领湖北的囊阳和藩缜以后,为夺取杭州,决定对江南发动大规模进攻.伯彦的军队沿着长江南岸迅速前进,占领了金康(今南京)。从这个重要基地出发,元朝军队分三路向杭州迸发.当左路军攻下海因的水陆领地、主力占领苍州和平江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中唐文人的社会角色中书舍人、学官以及入幕进行了考辨。中书舍人也是一种文人色彩颇为浓重的清要之官,元、白的制诰之作也可以视为中唐古文运动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还有不少文人都作过学官,在其生涯中都有较重要的影响,产生过不少为后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文人入幕则构成了士人阶层流动的一大景观,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魏时期,博士职官因袭两汉博士官之设,又略有变更。学官不仅有五经博士、太学博士、国子博士,又增设中书博士、四门博士;非学官博士则有律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太史博士、太乐博士、礼官博士、太卜博士、仙人博士等。其职责,学官博士在执教的同时,还兼有参训国政、充任使节,随军参佐军事的任务;非学官博士的职责,则以其隶属职能部门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宣布信仰自由,允许各种宗教存在。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为了巩固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继续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为各种宗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元朝政府一方面尊重各种宗教,另一方面也对其加强管理,设立崇福寺管理天主教,元朝政府与罗马教廷也互派使节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天主教传教士孟高维诺就是以罗马教廷正式使节的名义来华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研究元杂剧的语言,可知元杂剧形成了一套与士大夫阶层的话语不同的市民话语体系,如“造反者的话语体系”、“青楼话语体系”、“商人话语体系”等,它吸收了宋元以来的民间文学、市民文学的话语养分,具有鲜明的市民话语特征,反映出元代市民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诉求,是元代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逼上梁山”之前的林冲故事,着力塑造了一个平民化的林冲形象。经过“风雪山神庙”,林冲才完成了从平民到英雄的人生捩变。从平民悲剧到英雄悲剧,林冲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有性格发展史的英雄。林冲平民化性格的成因,在于宋元社会平民社会之性质,《水浒传》乃宋元市民文艺之成果。而平民化是宋元社会民众的常态,也是梁山好汉的常态。这种理解关系到《水浒传》人物形象乃至小说基本性质,涉及《水浒传》接受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量化考核的聘任制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讨论的重点问题,但一直缺乏严谨的经验研究。聘任制下职称的不同会影响大学教师的学术生产行为。基于中国顶尖大学经济学专业教师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在考核与晋升压力最大的副教授阶段,存在学术产出质量并未处于最高水平的“悖论”,大学教师高质量的学术产出主要来自减压效应及其作用机制。量化考核的聘任制扭曲了教师的学术生产行为。给大学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对提高大学的学术产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代南戏和元代杂剧所表现出的两代文人之仕婚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宋代文人社会地位高,他们只求做官,不求做人;为了做官,不惜负心婚变,攀婚高门,他们对待仕婚矛盾的态度是仕高于婚,婚姻是为仕宦服务的,其婚姻带有明显的功利思想,这是宋代科举大盛的一个恶果。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他们只求做人,不为做官;为了做人,他们重婚轻仕.追求理想的婚姻生活,并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是蒙元中断科举给元代社会道德风尚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宋元戏曲中文人仕婚观的差异,是宋元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不同道德风尚的形象反映,尤其反映了两代文人尊卑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宋元变革论系列实证研究的组成部分,本文具体提出杨万里这件个案,通过解读其书信,考察了包括退任者在内,高官显宦在选人改官过程中的种种活动。维持家声与利益相牵,让杨万里这样清廉的官僚都使用了"内举不避亲"的借口,为子嗣亲朋的仕途升迁挖空心思地求荐。这些活动,显示了理想的制度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发生极大的变异。由此一隅,可以观察到中层以上官僚荣耀背后的辛酸,以及选人这些大量的下层官僚奔竞于仕途的艰难。这种状况使我们看到,宋朝的政治家们在制度设计上苦心积虑,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科举的公平,为普通平民百姓敞开了一扇通向仕途之门,但却在下一道程序中,事实上恢复了一定程度的士族政治。异常严酷的仕途现实,导致多数士人绝望而却步,逐渐形成士人流向的多元化。透过这件个案,我们可以窥见到促成宋元社会转型的多种因果关系之一项。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同乐院燕青搏鱼》中的燕青,是一个平民化的英雄人物,燕青形象更多的表现梁山好汉为民除害的侠士义气。《水浒传》里的燕青,是一个忠心耿耿、机智灵巧、了身达命的贤才,性格比元杂剧里复杂,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水浒后传》沿袭《水浒传》里燕青的聪明才智,大胆地将他塑造成一个出谋划策、智勇过人的非凡将士,一个出类拔萃的军师。  相似文献   

17.
社会地位较为尊贵的明代宦门闺秀较之平民阶层女子,有着优先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她们或延请名师、或师从父母、或从宗教宣讲中获得教育.明代宦门闺秀教育呈现以下特点:从女教书籍中获得启蒙,文化成果闺秀化,名媛结社、出版诗集,才女地域分布明显.由于商品经济的刺激、文化教育的普及、家庭环境的熏陶、进步思想的推动,明代宦门才女辈出,闺秀文化活动较为繁荣.  相似文献   

18.
封建礼教几千年来桎梏、摧残着中国女性,而中国女性也一直在为寻求个性解放进行着不懈的抗争。到了元代,觉醒的女性敢于与封建礼教进行正面的不妥协地斗争;关汉卿是元代最伟大的戏曲家,他在戏剧中塑造的平民化的女性形象,非常真实、生动,受到了广泛赞誉。他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悲悯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更多的则是重视她们的觉醒与觉醒后的斗争。这些女性虽然身处社会底层,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但是,她们敢于抗争,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勇于斗争的壮举始终闪耀着熠熠光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少数民族遗民士人作为元遗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在遗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代前后,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概言之,其心态主要经历了由慷慨悲戚到忠孝两全的变化历程。入明后,他们的遗民心态中还呈现出无根迷茫与渴望超越等方面。元少数民族遗民士人心态的这种转变,集中体现在王翰、伯颜子中与丁鹤年等人身上。这种转变的发生,与元朝的政权性质以及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元朝是中国古代唯一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其特性深刻地影响到了元代社会面貌以及思想文化特征。传记作为反映社会重要事件和富有影响力人物较为直接的载体,元朝的特性亦相当程度地影响着元代馆阁文人传记写作的维度,令其富有独特的观照意义。元朝复杂的政治格局使得军人成为元代馆阁文人传记的重要表现主体,多元的民族起源成为元代馆阁文人传记尤其值得注意的书写内容,程朱理学对于元代馆阁文人传记的写作立场和价值判断影响深远。这些不仅是元代传记独特性的表现,传记作为元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诗文的研究亦可由以上几个维度的探研而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