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匪患治理是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匪猖獗,严重威胁到边区政权稳定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巩固抗日后方维护革命政权,陕甘宁边区政府从军事、政治、思想、社会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匪患,不仅取得了匪患治理的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边区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也积累了解决土匪问题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以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身份被派往故乡河南,兼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负责筹划中原敌后抗日工作。 1938年5月,徐州沦陷,豫皖苏边广大地区陷于敌手。中共驻武汉代表团负责人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应将领导重心移向豫东,开创苏鲁豫皖边区新局面,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沟通联络”。毛泽东电令河南省委,应“先行开展豫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新疆培养和训练了一大批特种兵骨干,中共和国民党在此培训了许多飞行员和机械师,装配了一批战斗机,奔赴抗日前线,成为我军的现代化军事技术骨干和国民党空军骨干,为抗战胜利和中华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一幅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和谐局面。边区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除了进行政治经济建设外,社会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途径。党和各级政府采用多种方式发展社会教育,把社会教育同边区的政权建设、经济生产、支前工作、拥军优抗相联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扫除了文盲,又提高了民众的抗日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实现了边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鄂豫边区建设银行与边区经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和边区经济建设是随着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武汉失守后,鄂豫地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风起云涌。“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了发展华中的方针”①,1939年5月,李先念、陈少敏由竹沟率领部队南下与陶铸组织的抗日武装力量会合,成立新四军鄂豫游击支队,在豫南、鄂中、鄂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三年的斗争,创建了鄂豫边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微权腐败滋生,表现为政治上的官僚主义、经济上的贪污营私和生活上的奢靡堕落,严重影响了边区的政治生态和模范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此,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加强思想教育、建立民主监督制度、财政制度、以俸养廉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基层微权腐败,取得了积极成效,对新时期的基层微权腐败治理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坚持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中心,是领导和推动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示范地区。期间,边区总工会一直坚持“抗战为重”的宗旨,通过自身组织的积极活动,动员工人参战和投入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撑。边区总工会的抗战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工人地位的提高,并为边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抗战时期边区工会的组织活动对今天的工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问题,国内外学界近40年来的专门研究仍然薄弱。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以后,中央军委于1941年11月7日发出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是第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不久又提出了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重要政策。此后到1943年间,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华北及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在贯彻“精兵简政”政策的同时,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实行精兵建设、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及其武器装备,敌后抗战渡过了难关,人民抗日力量进入“再上升”阶段。抗战严重困难时期,中共审时度势,果断转变人民军队的发展战略而进行的根据地军事建设,不但适应了经济力量对于战争的决定性作用之历史规律,也是对于根据地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与促进。八路军、新四军注重质量的精兵建设之路,为人民军队此后的历次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正式形成,则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上的巨大成就和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9.
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和边区经济建设是随着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武汉失守后,鄂豫地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风起云涌。“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了发展华中的方针”,1939年5月,李先念、陈少敏由竹沟率领部队南下与陶铸组织的抗日武装力量会合,成立新四军鄂豫游击支队,在豫南、鄂中、鄂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三年的斗争,创建了鄂豫边区的抗日武装——新四军第五师及普遍的地方武装,坚持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战争”,“刨建了边区抗日根据地”,在十二个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941年春,新四军第五师成立,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在此期间,还正式成立了鄂豫边区党委,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随后,边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在平汉路以东,包括黄梅、广济、圻春、宿松、浠水、麻城等县,在襄河南开辟了荆门、当  相似文献   

10.
谢觉哉对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制度较苏维埃时期有重大调整,其普选原则、三三制选举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根据抗战时期国内政治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建设边区民主政治而提出的革新之举。针对边区实行民主选举伊始党内外人士产生的种种疑虑,谢觉哉多次撰文辨异析疑,提出了"选举是组织民主政治的头一件事"、"选举是人民对政府工作的大检阅"、"选举是和日寇反共分子作斗争———即保卫边区的法宝"等一系列观点,从而为指导边区的民主选举制度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可持续发展观来看 ,农村社会支持是一项以经济效益为前提 ,以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为宗旨 ,以农村社会弱者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积极社会变迁。在农村社会支持活动中 ,应当引进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生态保护和心理培育等新的机制 ,运用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种农村社会支持项目及其结果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心理效益三个方面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河南郡是汉代农业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粮食日益增多,马牛羊等大牲畜饲养量增长较快。东汉时河南郡的农业经济明显超过了西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全国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在产业布局与结构、企业规模、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的经验,对加快西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清代食盐实行国家专卖制度,各个盐区划界行销,禁止越界贩卖。由于盐区最初的不合理划分,众多边缘地区官盐价格昂贵,百姓食盐不便,私盐趁机侵入,以致官盐壅积难销。为了解决此问题,乾隆帝决定改划盐区,但旋而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乃是两淮盐区赋税最多,税课最重,商人报效,借地势以缉私和盐区机构复杂五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尽管乾隆改划盐区失败了,但却进一步巩固了两淮盐区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个区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区域分工定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部地区从“顾全大局”的服从地位转变为“统筹区域发展”的主角地位。中部地区在全力推进工业化以实现快速崛起的同时,仍然不能放弃其农业主导、生态优势和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中央政府也应该继续加大对中部地区这三个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创新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首要问题,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后又对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创新对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作了实证分析,并把西部地区的现实情况同东部地区进行对比,从而论证了制度创新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其自身特点.提出了对西部大开发中制度演进和设计过程中的制度创新主体转换问题和制度创新成本的一些看法及西部大开发中的制度安排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西部开发的日益深入 ,类似东部地区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商品假冒伪劣、欺诈等现象不断涌现。西部地区应借鉴东部的经验 ,从建立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三个方面入手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培养信用意识 ,共同创建一个诚实守信、法制规范的西部市场环境 ,为西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西部贫困地区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反贫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深入研究西部反贫困,将进一步丰富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更深刻地认识反贫困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反贫困的实践。西部“教育反贫困”战略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阶段、重点和难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民国前期,河南邓县水旱灾害频繁,土匪活动猖獗,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大批逃亡,县境内上百万亩土地荒芜。20世纪30年代末,为缓解黄泛区难民压力,河南省政府在邓县成立垦荒办事处,设垦荒区,建设新村,陆续向垦荒区移送黄泛区难民5000人,组织并协助难民开垦荒地2.2万余亩,解决了这部分难民的生计问题,是救济黄泛区难民的成功之举。不过限于当时的条件,移民垦荒规模较小,对于数量庞大的黄泛区难民来说,实属杯水车薪,救济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论中原历史文化区域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形成基本的区域文化雏形,在踏入文明门槛之后逐渐形成了中心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楚文化区、豫北文化区等基本板块,在社会发展中各具特色,显现出异彩纷呈的崭新气象.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强烈干预,决定了中原文化自古及今大一统的本位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中原文化区域特征的独立性是脆弱的,各个地区的地方特征在这种强势文化的作用下显得个性软弱、断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