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都称内子为“小姐”,因为她喜欢年轻,怕老。 2 哪怕她是五十八,在我眼中永远是十八。我说:“丫头呀,来杯热茶!”  相似文献   

2.
曹智 《快乐青春》2021,(4):16-17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上四年级时,妈妈成了我的语文老师。那之后,我就很少喊她“妈妈”而是一直喊她“续老师”!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为什么喊她“续老师”呢?不是因为她姓续,而是因为她在学校里随时随地让我“续”一下:刚写完作业,她就递给我一个作文本,让我“续”写;才读完一本科幻小说,她就搬来一堆故事书,让我“续”看;吃完饭还没放下碗,她就夹给我一筷子蔬菜,让我“续”吃....你们说说,我不叫她“续老师”还能叫她什么?  相似文献   

3.
我的学术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是忘年人何谓“忘年人” ?这是仿“忘年交”一语来说的。大自然要我活到什么时候 ,我就活到那个时候 ,寿长些不喜 ,短些不悲。只有李大钊提出的“永葆青春”和我注重的“学术生命” ,是完全可由我决定而坚持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忘年人”。我在解放初只有 4 0来岁 ,有人称我为“蔡老” ,我心中很不安 !想起我的家乡 ,凡不是地主以上者都不得称某老。我既没有田地 ,也不是绅士老爷 ,怎有资格称“老”呢 ?有些人说 :“老”是一种尊称。我听了就反问道 :“解放前的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等 ,解放后的主席、总理等人 ,年龄都比我大得多 ,…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三年六月九日今天,船到了上海。我回到家中,大女儿翠云带着自豪的口气,很高兴地告诉我说:“爸爸,我又得到一份奖状!”我问她:“你得到这个奖状,心里有什么感想,今后有什么打算?”她很坦然地说:“我感到很光荣,而且很幸福。我今后一定不骄不傲,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我说:“这光荣和幸福从何而来,怎么得到的,你知道吗?”她说:“这还不是听老师话,上课很好地听老师讲,下  相似文献   

5.
(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冰心是位知名的作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她已负有盛名,当时对她的评论已很多。比如,黄英在《现代中国女作家》(1930年)中称她为“新文艺运动中的一位最初的、最有力的、最典型的女性的诗人、作者。”沈从文在《十年来的中国文坛》中说:“冰心女士的名字,也成为无人不知的名字了。”梁实秋则称她为“现今知名的唯一的女作家”(《创造周报·繁星与春水》)。虽然大家公认她为名作家,但对她的作品,看法有分  相似文献   

6.
每次陪妻子上街,妻子总是把钱塞进我的口袋里,而她自己则身无分文。一开始,我还当她外衣没口袋,后来发现,有口袋时也是如此。我好生奇怪,问:“怎么把钱放到我的口袋里?”她笑了笑:“你就当我的‘皮夹子’好了。”话说到这份上,我还有啥可说。 既然是她的“皮夹子”,自然是她采购,我付钱。妻子跟大多数女性一样,喜欢逛百货商店、服装店、布料市场……有时,在一套时装、一块布料面前能“磨”上半天,并不时问我:怎么样,好不好?我知道她的个性,最讨厌人家做有口无心的“应声虫”,对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朋友的先生是法国人,思维方式与她大相径庭. 有一次,她生病了,不好意思向单位请假,没想到先生先给她单位打电话请假,然后打电话去自己单位:“我太太生病了,我需要请一天假,在家照顾她.”她有些目瞪口呆:男人为这点小事请假,是不是太没出息了?先生相当坦然:“你生病的时候,需要有人陪.有人陪着,你才会开心.难道开心不重要吗?”  相似文献   

8.
李云是我的同学,比我大一岁的她,经常称我为小鬼。我们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自习。同学们据此认为我们是好朋友,我却认为,李云不可能与我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她是独生女,家里富裕,而我,  相似文献   

9.
文言里有这种情况:一个数词虽未与名词结合,而其所表达的内容并非一个抽象的数目,而是这个数的人或事物。这种情形,称为数词称代;这种数词,叫称代数词。我们讲的称代,不包括省略中心词的现象。“武有七德,我无一焉。”(左传·宣11)第二分句“一”指“一德”。“德”字可理解为承前省。表示年岁和里数,有时用“数十年”和  相似文献   

10.
一在妇女还处于卑下的屈辱地位的时代,男女之间几乎不可能产生平等的、独立自主的恋爱。少年男女们不能不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去论嫁娶。就妇女来说,由于所接触的天地更为狭小,因此她们的命运也就更为凄惨。促使尤三姐这个悲剧人物非死不可的重要因素是:第一,她这样一个绝色,恰恰置身于宁府这样淫乱的环境之中;第二,她不幸又颇有坚定的意志和清晰的判断力,使她对自己得出这样的看法:白叫贾珍、贾琏等“现世宝”玷污了,“也称无能”;第三,她虽然出身卑微,对于婚姻,却有自己的主  相似文献   

11.
<正> 丁玲的作品“自我”色彩很浓重。凡是读过她作品的读者都会有此感受,甚至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询问:“这是在写她自己吗?”这个问题很重要,它触及到怎样看待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作家的“自我”即思想感情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此,丁玲的回答是颇有趣味的。笔者收集一下,大体有如下三种:(一)“非我”。丁玲曾说:“我不是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写的并不是我自己”。(二)“是我”。“杜晚香就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12.
初见丈母娘     
和梅相恋已三年了,在我穷追不舍下,她才高傲地接受了我送给她的钻石戒指。可她却说:“我是同意了,可我妈却未必同意。”很显然,丈母娘的眼光也不低。 我开始设计起我与梅家人见面时的形象。我想我应该是通情达理的,见面时得礼貌地叫一声:“伯母好!”那天要打扮得斯文些,西装革履,一定得名牌;打理好发型,来个精神焕发。千万别穷酸相,一定不能让  相似文献   

13.
一家糖果店里一名售货员的柜台前总是顾客熙熙,而其它柜台却门庭冷落。老板很纳闷,便问她有何诀窍。售货员答道:“这很简单,别人总是先抓一大把,称的时候再把多的拿掉;而我总是先少抓些,然后添点。”这“添一点”的动作,恰恰迎合了消费者的某种微妙心理。每一个顾客都害怕短斤缺两,“拿掉”的动作更增加了这份疑虑;而“添  相似文献   

14.
一、和谁同化?曾经听一位来自美国的学者讲美国移民史,她本人就是大陆去的中国移民,如今在美国扎了根儿。在她讲完美国移民的痛苦经历后,有学生问她:“您作为新移民在美国是如何同化的?”她露出鄙夷的神情回答:“同化?和谁同化?去和盎格鲁-撒克逊同化?现在是多元文化主义了!”我想她的意思是,她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保持她的中国文化,不必也不应该美国化。又有学生问她:“您为什么选择留在美国?”对此,她答道她欣赏美国的自由。她的话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不想被同化,却要留在美国,居住地的选择算不算一种同化?宣誓入籍,放弃对中国的忠诚,转而效忠…  相似文献   

15.
妈妈在家里威信很高,平日,她的话虽不多,却句句点中要害。10年前,妈妈生病,我把她接过来住了一阵。有一次,记不得是什么原因,我在饭桌上朝她发了脾气。妈妈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你看看,你怎样对待我,以后妞妞也会怎样对待你。”我看了一眼桌边的女儿妞妞,她正眨巴着天真的眼睛,似懂非懂地听着。我被妈妈的话吓着了,赶紧收敛起来。年轻时气盛,做事根本不考虑后果;有了后代,好  相似文献   

16.
我身材是瘦的,很多人都认为很标准。感谢上帝慷慨赋予我如此敞开吃、不增肉的身材!可我现在要“揣着幸福发牢骚”了,数数瘦人的不容易。 买菜的邻居打个招呼,一脸虔诚请教“吃什么能这么瘦?”看着她一袋青菜萝卜,我倒是想不保留地告诉她,晚餐我会吃冰糖肘子、油炸鸡排。那样不明摆着找白眼嘛。我客客气气,陪着笑脸:“天太热,吃不下饭。”  相似文献   

17.
丁玲《意外集》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在丁玲三十年代的作品中,《意外集》是比较不为人知的。她说这个集子里的作品是“在极不安和极焦燥的里面”写的。集子中除了附录的《莎菲日记第二部》、《不算情书》和《杨妈的日记》写于她被捕以前外,其他几篇,包括《松子》、《一月二十三日》、《陈伯祥》、《八月生活》、《团聚》,都写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她被国民党反动派绑架幽禁的三年间。这些作品有小说、速写和报告文学,也有属于抒写个人生活与感情的日记和书信体的散文。她在序中还说到自己很不满意它:“我实在不希望读者花钱来买我这本书,我汇集起来不过作为我自己的一个纪念。我以后大半还要写文章,也许写得更坏,但将不写这一类型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8.
到发廊理发,小姐娴熟的手指边在我的发闻穿梭着,边和我拉着闲话: “大哥有小孩子吗?” “有了,女孩。”我微微笑着。 “女孩好啊,几岁了?” “3岁。” 她拿剪刀的手停了停,眼光在我的脸上稍稍停留片刻,接着又道: “那你得好好地握她的手啊!”我愣着,睁大了眼睛,不明白她说的什么意思。 “你想想,用不了十几年,她就会长大的,到那时,  相似文献   

19.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最近我有个重大发现,那就是我亲爱的妈妈竟是一位“修辞女王”,她有许多“修辞神功”,常弄得我哭笑不得!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神功一:缤纷比喻,一次,我正专心致志地写着作业,一个低沉的声音传入我耳朵里:“背要挺直,不要弯得像一.只金钱龟!”正当我思考一道题时,不由得跷起了脚,妈妈又来了:“我的‘小章鱼’脚跷得爽吗?赶紧给我放下去!”老妈的比喻可谓是缤纷多彩:吃饭时,我是“贪吃熊”;跑步时,我是“帅小马”;睡觉时,我是“可爱猪”……唉,老妈,您这神功真叫绝,您不从事写作,真是屈才呀!  相似文献   

20.
全家福     
正我正在埋头苦读,为博士学位考试作最后的冲刺。这时莎拉突然蹦到我面前,问:“爸爸,想不想看看我画的全家福?”“宝贝,爸爸忙着呢。过会儿再看。”10分钟后,她又一阵风似地溜回房间。“爸爸,我给你看我的画。”“莎拉,过会儿再来,这事很要紧。”3分钟后,她猛地冲了进来,凑到我鼻尖,铆足了劲大喊:“你到底想看不想看?”“不,”我告诉她:“现在不想。”听了这话,她嘟囔着挪出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