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各级国家机关、学校、团体的整风运动已经先后掀起了新高潮,一个声势浩大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正在开展。在全国范围,反浪费的大火正烧得满天通红。在这时候,重新温习一下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反浪费的教言,对我们是很有益的。列宁和斯大林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上,都极其重视同浪费现象作斗争。1918年4月苏维埃政权刚建立不久,列宁就提出要尽量利用和德国休战的时间来巩固苏维埃  相似文献   

2.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权力制约与监督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重要的思想。研究列宁的权力监督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是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理论变为现实的一次伟大实践。为确保人民当家作主,防止新的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反复强洞权力监督的必要性,认为它是关系到"维护劳动者的政权",关系到"防止资本主义压迫制度复辟"的大事。当时苏维埃…  相似文献   

3.
尹彦 《东南学术》2004,(6):19-36
列宁遗嘱建议调离斯大林总书记之职,显然不同意由他接班.列宁是否希望由托洛茨基接班呢?见解不一.随着前苏联的档案不断解密,为揭开这个世界性之"谜"提供愈益丰富的材料.通过比较托洛茨基、斯大林两人的出生与求学时代,比较1897-1916年与十月革命前后斯大林、托洛茨基两人的表现,以及列宁逝世前后各高层领导核心人物的态度,可以引发人们对"列宁之后由谁接班"问题的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4.
列宁、斯大林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斯大林在这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本文考察列宁、斯大林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相异之处 ,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个认识这一问题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孟德斯鸠与列宁权力制衡理论的不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德斯鸠和列宁都主张对权力进行制衡 ,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危害 ,但他们的权力制衡理论有很多不同之处。孟德斯鸠的权力制衡理论主要是针对法国封建专制统治 ,从维护公民的“政治自由”的角度提出来的。他主张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衡来防止权力的滥用。列宁是从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根本目的出发 ,特别是在他晚年针对苏俄政治体制中出现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 ,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他主张通过扩大人民参与政治的途径 ,发挥人民的民主权利来制约党政权力的过度集中。对孟德斯鸠和列宁权力制衡理论的不同之处 ,可以从权力制衡的目的、制约机制、权力制衡的主体等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6.
在列宁领导下的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保障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列宁进行了艰巨的理论探索和卓越的制度创新。列宁对权力制约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创新是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进行构想的,但又根本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的那种权力制衡体制。列宁从法律监督的主体、客体、机制、原则和途径等方面来建构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从而使社会主义权力监督民主化、法制化。列宁认为,监督活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的监督权至上;监督活动的对象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贯穿重心上移的原则,重点是对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制约;监督活动的多渠道畅通是保障人民监督权实现的具体途径;监督活动必须通过法律来保障,依法监督是权力监督机制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权力监督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规范党和国家的权力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从列宁的《哲学笔记》到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后退”了。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其主要根据是,斯大林在自己的著作中,只讲对立面的斗争,不讲对立面的统一,不仅没有引述列宁说过的“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且还认为发展过程“不是通过现象和谐的开展”,实际上等于否定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评论者由此得出结论,并以此作为  相似文献   

8.
列宁、斯大林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非常重视城市经济问题,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许多关于城市问题的精辟论述。学习研究列宁、斯大林这方面的理论遗产,对于指导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中心是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生产力的空间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9.
陈嘉陵 《江汉论坛》2007,3(11):14-17
是苏维埃高于党,还是党高于苏维埃?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建立社会主义真正民主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本文根据近百年历史发展的事实,阐明了斯大林违背列宁关于苏维埃高于一切政党的原理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及其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划时代的伟大创造,是他们奉献给无产阶级的“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以下引用该书只注明页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直没有来得及写出辩证法的专著,制订出完整的辩证法体系来。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一项历史性的任务:综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成果,建立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一百多年来,许多有见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此而深入钻研,努力探索,作出了  相似文献   

11.
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变化和国内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以及俄共(布)一党专政政党制度的确立,政党精英集团内部凸显诸多矛盾与冲突,产生了新的执政隐患.列宁从政党精英素质、高层集权、领袖分歧、领导权交替四个方面深刻反思了俄共(布)政党精英的现状,通过采取既防个人专断、又防党内分裂,加强集体领导、扩大党内民主,进行党政分工、加大监察力度的实践探索,对无产阶级政党精英进行有效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12.
列宁晚年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形成了依靠政党自我监督、人民权利制约和法律制度约束--"三位一体"的权力制约思想与实践.这一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制度设计,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实行的间接民主导致权力主人与权力行使者的分离,有可能使权力行使者不按照权力主人的意志行事即权力异化.这就有必要让权力主人对权力行使者进行监督。监督要采取综合措施,要把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监督作为主要监督对象。  相似文献   

14.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实行的间接民主导致权力主人与权力行使者的分离,有可能使权力行使者不按照权力主人的意志行事即权力异化,这就有必要让权力主人对权力行使者进行监督.监督要采取综合措施,要把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监督作为主要监督对象.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许多理论著作,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但不可讳言,斯大林也是一个犯有严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些理论著作有待进一步经受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某些地方存在缺点错误以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采取历史的科学的态度,加以认真研究,从中吸取教益,受到启发。 文艺理论是斯大林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如何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有许多卓越见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专政这一光辉思想,是一八四八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提出的。今天,无产阶级专政已在一些国家变成现实,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亦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已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然而围绕着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展开的争论和斗争,并未因此而平息。林彪、“四人帮”从“左”的方面肆意歪曲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7.
一法权的起源和定义我这番研究工作使我得出结论如下:法权关系,也如国家形式一样,不可能从它们本身中得到理解,也不可能从所谓人的精神一般发展过程中得到理解;恰恰相反,它们是根源于物质生活关系……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蒋介石与斯大林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朋友到失和的过程.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中苏国家利益的需要.蒋介石多次要求苏联出兵直接对日作战,但斯大林仅仅答应给中国援助,避免直接对日.蒋介石多次要求与苏联缔结"普遍性条约"或互助条约,也未能如愿以偿.相反,苏联为了保持其东部和西部边界的安全,先与德国后与日本缔结了十分不利于中国的条约.国民政府一度相当艰难.1945年8月14日苏联参战,固然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灭亡,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收回的主权是不完整的.蒋介石赢得的只是一场安慰赛.  相似文献   

19.
工人阶级掌握了国家的政权之后,并没有象列宁所预想的那样建立起"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的政治制度.相反,由于种种原因,苏维埃政权出现了权力日趋集中的倾向.列宁洞察了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和潜在的危机,对此深感忧虑,希望能通过建立权力制约体系来根除政治体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一、列宁党内监察思想的基本内容党内监察是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党实现正确决策和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列宁依据党和苏维埃的监察工作经验,创立了党内监察思想,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的监察委员会。党的监察机构分为中央、区域和省三级,由本级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在组织上与同级党委会平行,不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