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雨舒、蒋戎合作撰写的《唐代渤海国五京研究》一书,已于2008年7月由香港亚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国内第一部从整体上综合研究渤海国五座京城的专著。笔者读了《唐代渤海国五京研究》一书,觉得此书不但选题巧妙,内容也颇多值得称道之处。  相似文献   

2.
渤海国的历史,作为中国东北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直备受国内学术界的关注。2012—2013年渤海史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且多有创新之作,在渤海史研究领域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是金石柱、李东辉的《地理学视角下的渤海史研究》、蒙古学者阿·敖其尔勒·额尔顿·宝力道的《蒙古境内的渤海考古学文化遗存》、程妮娜的《唐朝渤海国朝贡制度研究》、郝庆云和魏国忠的《渤海韩辐再厘定》等。  相似文献   

3.
在渤海国建国至最终成为“海东盛国”这一过程中,唐代中原文化对渤海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及文学艺术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唐代中原文化对渤海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细致考察史料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渤海国是以粟末琳辐族为主体建立的从属于唐王朝的地方封建政权,而非高句丽的继承国。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师范学院渤海国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已有40余年历史,院内30余人发表了近百篇论文。牡丹江师范学院把渤海国史教学与渤海国史研究相结合,独具特色。牡丹江师范学院渤海国史研究史是我国渤海国研究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论所谓“倭面土国”之存在与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晔《后汉书》记汉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遣使奉献,而日本太宰府天满宫所藏张楚金《翰苑》抄本和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北宋版杜佑《通典》则分别记师(帅)升等为“倭面上国王”或“倭面土国王”。本文考证“倭面土国”为“倭面上国”之误,而“倭面上国”则指“倭面之上国”;“上国”即“上邦”,意为大国。但是,“倭面”(指倭人)一词是出于对《汉书·地理志》如淳注的误解。因此,所谓“倭面上国”或“倭面土国”在历史上都是不存在的。汉安帝永初元年遣使奉献的是“倭国王”,不是“倭面上国王”或“倭面土国王”。  相似文献   

7.
渤海国是唐及五代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是7—10世纪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一颗灿烂明珠。至今,古渤海国历史、文化仍吸引着许多热心的中外专家、学者;古渤海国文物、古迹成为中外旅游者追踪的目标;生长在渤海故土上的人们更是眷恋着这片流油的黑土地。尽管历尽沧桑东北亚的政治地图在近、现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历史上的渤海国疆土已一分为三,出现在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国的版图上;尽管渤海国的研究者们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渤海国的一些主要问题上观点相左:尽管保存下来的有关渤海国的文献资料不多(迄今为止,渤海国15个国王陵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依靠其地域优势、人员优势和馆藏优势,建设渤海国专题数据库,以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和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本文作为渤海国专题数据库的成果的一部分,探讨了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建设渤海国数据库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条件,着重探讨了建设渤海国专题数据库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乐浪国纪事有很重的传说成份,这主要是受内地传说影响演变而成的;尽管历史上可能存在着一个“乐浪国”,这个“乐浪国”与《三国史记》中的乐浪国也没有什么内在联系。朝鲜半岛某些学者将这些纪事完全作为史实来阐述是错误的,而将此“乐浪国”夸大其辞,并作为汉朝未在朝鲜半岛上设置乐浪郡的证据,则更是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10.
靺鞨族大氏所建立的渤海国,其族系,《新旧两唐书》说法不同. 旧书《渤海传》:“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新书《渤海传》:“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一称为高丽别种,一称为靺鞨附高丽者.金统??先生《渤海国志长编》卷十九《丛考》对此依违两可,他开始似乎倾向旧书的说法,但接着又说:“考粟末靺鞨为勿吉七部之一,居于长白山之北,高丽盛时盖已并而有之……高丽既亡,大氏一族迁于营州,后来李尽忠之乱,东渡辽水,保聚于东牟山,北即粟末故地,去大氏所居故地亦不远,其所治之民亦多仍粟末部之旧,故旧新两书皆以粟末靺鞨称之……总之,大氏一族初附于高丽,  相似文献   

11.
今日之东北亚日益为世界瞩目,尤其是图们江三角洲多国经济区的开发问题,已引导起了世界众多国家的关注。有的中国学者认为:“渤海国把图们江一带推向了第一次繁荣昌盛。”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多样性统一在东北亚区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体性的东北亚史何时形成?”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渤海国当为整体性的东北亚历史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宏观的东北亚史应当包括东北亚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东北亚社会的最重要领域。笔者曾在《“渤海学”刍议》一文中提出一关于渤海国时期东北亚国际政治的总格局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外将渤海国与东北亚史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列一个纲要,  相似文献   

12.
秦统治者有意识地对东方六国文化进行整合有两次。一次是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力图将东方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冶于一炉,以此作为未来统一帝国的理论基础。此次整合基本上是成功的。另一次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搞“焚书坑儒”,推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主义,拒绝吸纳东方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尤其是齐鲁思想文化的精华。后一次整合是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渤海国中京西古城位于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内,是由唐朝时期活跃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靺鞨族政权所建立的平原都城。该都城在建造形式上分为内城和外城,其内城部分整体规划严谨、布局中轴对称、功能分区明确、园林艺术精湛,形成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皇家园林景观,并对渤海国此后“五京制”的巩固以及平原都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整理考古资料、分析文献壁画和勘测古城遗址等研究方法,对渤海国西古城内城节点建筑所组成的复合式园林建筑景观群进行景观复原,累计模拟朝殿、寝殿、廊庑、井亭和后苑等五大类共计八处的渤海式园林建筑。通过以园路遗址残存、建筑布局规划、建筑使用功能和出入口朝向等参照要素为依托,进一步模拟复原出内城区域的园路走向,还原渤海国初期的皇家园林景观,并对其特征进行探讨与论证。  相似文献   

14.
自30年代金毓黻先生《渤海国志长编》问世,提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上的莲花石塔“必为渤海所建”后,莲花石塔建于渤海时期已成定论。本文从石塔之形制、塔庙之关系、建塔之技法,以及渤海国上京地区自公元698年以降的约500年的历史沿革和现存的有关文献等五个方面,详细地考察、辨析了莲花石塔当建于辽代或者金代,而不可能建于唐、渤海时期,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成定谳的“渤海所建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5.
关于渤海国货币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渤海国的研究中,通货问题研究是个薄弱环节.本文试图从渤海遗址发现的铜钱入手,揭示渤海国通货存在的形式,探究史料没有渤海货币问题记载的原因,以及通过对货币状况分析显示出的当时渤海国的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牡丹江师范学院渤海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已有40年历史,院内30多人,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和专著。牡丹江师范学院把渤海国史教学与渤海国史研究长期相结合,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十五年前,笔者曾写过《关于渤海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十五年来,国际、国内渤海史学界在渤海史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择其要者,探讨于下,以便同学术界有关专家、教授交流、争鸣,求同存异。一、渤海国是不是个“谜”?早在八十年代初,韩国的李龙范先生文  相似文献   

18.
在渤海国研究一些重大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存在严重分歧。对渤海国研究如何深入的问题,笔者认为,除将渤海国研究纳入"渤海学"范畴外,必须解决渤海国研究的"瓶颈"——研究理论与方法论问题,找到渤海国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东,往哈密去的路上,有一古城,《北史·高昌传》作“白棘”。《魏书·唐和传》作“白力”。《北史·唐和传》又作“白力”。《梁书·高昌传》作“白刀”。《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亦作“白力”。《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正月王式至交趾“树(艹刀)木为栅”句,胡注:“昔尝见一书从艸从力者,读与棘同。棘,羊矢枣也,此木可以支久。”今吐鲁番出土文书,自十六国到唐代,皆书作“(艹力)”。究竟“棘、力、(艹力)、刀、(艹刀)”诸字的关系如何?如果命名诸字,毫无关系,可否怀疑为异城异名?如果通过研究这些不同形体的文字之间的语言内部联系,说明了命名诸  相似文献   

20.
最近十年,渤海国重大考古发现为深入研究渤海国化学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再次证明;渤海国化学是唐及五代时期中国化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渤海国的化学工艺在渤海国科学技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笔者在《试论渤海国的化学工艺》一文中,从渤海国的金属冶炼、陶瓷工艺、炼丹术中草药和颜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