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生皆有“面子”。每个人都希望维护自己的“面子”,甚至是从社会关系中增强自己的“面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子”是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的自我认同或他人认同。个人在社会环境下的自我认同,主要来自于社会关系网中的角色定位。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其在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面子”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2010年2月27日下午3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去年两会召开前一样,网络问政于民,让公众再次看到了一个民主公开的政府形象。2010年3月5日,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3.
李晓跃 《领导广角》2002,(7):50-50,43
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工作,人人都希望受到同事的尊重,得到领导的认可,活得有头有面。作为下属,处于被领导者地位,其“面子”一方面要靠自己争,另一方面还要靠领导者给。领导者善于给下属“面子”,不但能增加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给下属带来莫大的激励,更加发奋工作,而且下属会更加敬重领导,“投桃报李”,还领导者以“面子”。那么,作为领导者,怎样恰到好处地给下属“面子”呢?  相似文献   

4.
姜涛 《经营管理者》2011,(11):50-51
在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富人也越来越多。”攀比”、“炫耀”、“象征”这些出自面子并因面子而强化的消费行为愈演愈烈,导致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具有面子消费倾向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陈磊 《领导文萃》2009,(23):50-54
“一天到晚都头疼” 朱镕基总理的任期并不长,只有5年,就是这5年。让他走进了历史。观察家们分析,朱的成名源于之前中国政坛少有像他那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比如,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公开亮相,他“地雷阵”、“万丈深渊”等极富形象色彩的比喻,让公众兴奋、激动。同时也道出了中国改革的艰难现实和窘境。  相似文献   

6.
声音     
《经营管理者》2011,(1):16-16
有人说我们搞城市环境改造是“作秀”,是“面子工程”。其实,一个城市要发展得好,就是得“要面子”,说咱“作秀”也无妨。——近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说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领导者》2007,(4):56-58
“这是我作为本届政府总理在两会期间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3月16日,人民大会堂,温家宝总理用真切、简短的开场白拉开了“两会”“压轴戏”——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3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广东代表团驻地,与代表亲切交谈。李长春曾经是广东省的主要负责人,对广东一往情深。李长春真情流露,作为在广东这片土地上工作了五年的“老广东”对广东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有面子”!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国两会的“休止符”,总理记者招待会已成为各界对两会议程最重要的期待之一。“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这是温家宝2003年就任总理以来第十次两会总理记者会,也是最后一次记者会,他用上面这句话来作为开场。  相似文献   

10.
“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也许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面子”。在新浪网的一项最新调查中,有83.33%的被调查者认为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交往中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经营业绩不错,员工工作环境舒适,公司很有“面子”。可是公司也从一家没“面子”的创业型公司变成了一家有“面子”的守业型公司。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中国通”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2008年8月7日至10日访问北京,并出席8月8日的北京奥运开幕式。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称赞他“汉语讲得很流利,对中国非常了解”。  相似文献   

13.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有可能碰上难“下台阶”的情境或场面。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格外注意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如果你使他人下不了台,他人就会对你产生强烈的反感,甚至与你结仇;反之,如果你为他人提供了一个“台阶”,使他人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心,他人就会对你产生感激之情.甚至产生强烈的好感。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1,(33):19-19
“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形象比喻。早在2009年5月.国家发改委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有关实施“城市矿山等十大工程”的建议书.温家宝总理很快就做出批示.在此之前.总理还邀多位专家开了一场咨询会.主要是谈“十二五”规划中的新兴产业.其中便谈到“城市矿山”。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07,(1):54-56
冷静回击“侵略”诽谤 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4月25日晚在新德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说道:“总理先生,你不认为,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愈演愈烈,直到今天动枪死人的境地,完全是你们自恃大国身份,对印度横行侵犯的结果吗?”  相似文献   

16.
程雄 《领导科学》2003,(9):12-14
2003年3月18日是个让世界媒体注目的日子,我国新任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首次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政府首脑,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一举一动,受到电视屏幕前亿万观众的关注。温家宝同志首次以总理身份与大家见面,便以他几乎尽善尽美的谈吐形象,向世人展现出一个大国总理的大家风范,以至时去多日,这场招待会还成为人们喜爱谈论的话题之一。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的艺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表述简练流畅,逻辑性强。此次记者招待会历时110分钟,不包括自我介绍…  相似文献   

17.
陈爽 《管理科学文摘》2009,(13):252-252
“爱面子”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社会生活。而在人们普遍对面子追求的同时,如果把它当作一种社会资源去用心经营,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从社会交往、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用心经营“面子”及将带来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官本位的传统的国家,“官面子”之大自不待言。面子最大、最威风十足的“官”,当然要数那些个垄断了第一人称“朕”(秦以前人人可用,秦朝开始为皇帝专用)的皇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士之滨,莫非王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的官面子大矣哉!从皇帝往下数,各级官员的面子也都大  相似文献   

19.
慎始而敬终     
2009年8月11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新当选并获任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时,勉励崔世安“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团结澳门各界群众,取得新成绩”。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19):2-M0001
5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