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马祖道一是有确凿记载可考的南禅宗僧人入闽传法的第一人。道一入闽传法,使南岳怀让群系较青原行思禅系先传入福建并获得迅速发展,为福建成为我国晚唐南排宗活跃之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易相与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道无所不在,而易道无所不包。禅易的特质逻辑地决定了其融合的历史必然性。禅本不立文字、不可说,然又不能脱却文字、不得不说。禅家借易说禅,以易的阴阳变化与图象思维巧妙地创造了禅宗新的言说方式,是禅易会通的杰作;同时,所构建的禅宗易学,也是对易学宝库的丰富,值得在易学史上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缺少真正的宗教意识,所以诗人多是以诗为“宗教”的替代品,洛夫的禅诗就是一个范例,其沉稳淡定的心境,并非同社会现实与人生追求无关的“虚空”,而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寻找安置灵魂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禅是佛教的一个宗派,这是学界的一个共识,但也有挑战这一共识的异见,认为中国禅不是印度哲学和大乘佛教在中国的旁支别派,而是中国思想和宗教的嫡系正宗。重新审视国内外关于禅的性质和状况的主要观点,并对禅宗的起源、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制度实践、终极目标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印度禅和佛教的关系等核心问题进行比较和论证,旨在从概念性视角找出中国禅与大乘佛教和印度瑜伽的哲学思想及修行实践的相异之处,从而对中国禅是否为佛教的一个宗派作出实事求是的回答。通过对禅宗作为一个思想和宗教流派的基本内涵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禅是本土思想依托外来佛教而产生的全新宗教与思想,在根本上不是源自佛教和印度瑜伽的中国流派。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画兴起于宋元之间,那是对儒家思想控制下的写实为主体的传统绘画的背叛和革新。老庄哲学影响下的两晋绘画突出了虚静和空灵之美,南朝佛教禅宗传入并介入绘画,使失意的士大夫和落魄文人思想意识和艺术表现上有了进一步的超脱。王维成为崇尚自然和写意的文人画之事实上的领先人。  相似文献   

7.
映湖禅师的禅事诗最突出的是吟咏庵寺的诗。将俗语作为禅语引进来,象征性地表现禅的事实,使其禅诗更显得名副其实。由于映湖禅师本人就是以禅僧的身份写诗,它所追求的诗和禅没有区别,在与自然合而为一的不二世界,沉浸在具有修禅三昧的思无邪的诗境,展示了通过悟道实现自我塑造,以及面向众生的菩萨行格律,作为禅修行的结果吟咏的禅理诗,构成了映湖禅师所作禅诗的又一个特征。可以确认,映湖禅师的禅诗就是禅定的诗趣,处于诗禅一如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文人画与禅     
唐朝中叶的社会状况为禅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自此 ,禅宗在中国思想史上开始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文人画也从这个时候开始 ,经历宋、元的快速发展 ,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一个画派。禅与文人画平行发展 ,相互影响 ,互相渗透 ,禅宗思想在文人画中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文人作画 ,乃在于笔墨韵味 ,借物抒发“灵性”或个人抱负。其创作旨在与表现 ,借以解脱自我。同时 ,特别注意水墨所带来的禅意 ,直至后来直接“以画喻禅” ,进而导致思禅、参禅。  相似文献   

9.
最好的树     
惟俨禅师是唐代的著名高僧。一个春天的早上,惟俨禅师听到两个弟子正在院子里讨论树叶,-一个弟子认为常青的树更好,因为四季常青更有生命力;另一个弟子则认为会落叶的树更好,因为每年都会长出新叶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禅宗初创于四祖道信,基本完成于五祖弘忍。由道信到弘忍的“东山法门”,无论是禅法思想、传法方式,还是判教说法、活动范围,都已具备了禅宗的各种特点,如不倡读经禅,不立文字;农禅并重,随缘任运;修行简捷,意在守心;明心见性,证悟成佛;等等。中国禅宗丛林制度的基本原则思想,在东山法门也已初步形成。正因为有弘忍实际形成宗派在前,才有南能北秀的门下傍正之争随后。以六祖惠能为禅宗创始人的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禅是佛教的重要内容.佛教输入中国,在中国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土壤上实现"中国化".重"定"的,主要是"方法"的"印度禅",被改造为重"慧"的,主要是作为修证"目的"的"中国禅".南北朝时期,竺道生等人从理论层面发展出以"心性"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禅思想,达摩等人则主要从实践层面进一步加以发挥.到唐初,形成了宗派佛教禅宗.禅宗进一步发展了以"心性本净""明心见性""自性自度"为纲领的"中国禅"的宗义体系,取得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思想成果,实现了佛教的全面革新,对唐代以后的社会生活、思想、学术、文学艺术诸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禅观作为佛教宗教实践的主要方式,包含了许多的具体内容.其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证入禅定,得到智慧的现量境界,最终得到解脱,证得涅槃.禅观的具体内容,也即禅修者思维和观察的对象,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具体可分为有形象的对象,如不净观等;以及无形象的对象,如四谛观、唯心识观、实相观等.这些对象在唯识类经典中统一可以称为"影像".影像的本质,根据唯识的理论,就是心的种种显现.禅宗追求直接契入佛性和涅榘,不借助于任何的思维、观想,不执着于任何的影像.实际上当下超越了"影像".契入了实相.  相似文献   

13.
名实论在庄、禅二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两者皆从道的立场出发讨论名实关系,认为“道不可名”。但庄子以“名不定”和“道体浑然,万物齐一”立论,禅宗则以“文字性空”和“自性具足,无所染着”标说。两家又都承认“名”的工具性,禅宗则更进一步从“不执空”和“随其机宜,巧施方便”的角度肯定“名”的作用。庄、禅均采用了“反逻辑”“持取对边”“随说随扫”“沉默做相”等方法“假名言道”,在各自的历史语境中又都带有话语革新的意义。庄、禅之名实思想各有渊源又互相渗透,由此共同促成了两者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4.
心安是福     
李荣东 《社区》2010,(32):27-27
有个寓言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到花园散步,他看到花园里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只有细小的心安草茂盛地生长着。原来。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而轻生,松树因为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许多果实嫉妒而死,葡萄则哀叹自己终生匍匐在架子上不能直立,牵牛花因为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而病倒,其余的花草也都因为自己的平凡而无精打采。  相似文献   

15.
吴平 《社区》2013,(26):28-28
禅,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以其对真实人生的追求,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喜爱。  相似文献   

16.
“垮掉一代”禅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垮掉一代"借助东方哲学尤其是禅宗思索改革社会的良方。从习禅、写禅、化禅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看到禅宗在"垮掉一代"中的全面渗透。"垮掉一代"身体力行地进行禅宗实践,如打坐、沉思、去寺院研习禅经、开设禅堂,甚至担任禅寺住持,不仅将禅理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且以禅入诗,在诗歌中大量使用禅典,将禅宗思想融入诗歌创作,提倡强调直觉的具有禅宗美学特质的自发式写作。虽然"垮掉一代"深受禅宗思想影响,但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深深打上了美国本土烙印,形成独具美国特色的"垮掉禅"。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的禅净双修传统,在明末清初之际经由三大高僧的倡导,奠定了三种有代表性的修行模式:憨山德清主张以禅摄净,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并从禅观的角度,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以参究念佛融摄禅净;云栖祩宏力倡导禅归净,以净土念佛求生西方为主,辅以禅宗的参禅方法,以参究念佛作为导禅归净的方便;蕅益智旭则以净统禅,认为禅、教、律、密不可分,并以净土法门涵盖整个佛教。禅净合流三种模式的形成,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近现代得到了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8.
莲池大师禅净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禅净关系的历史发展为背景 ,着重论述了莲池大师的禅净观。莲池大师一生力弘净土法门 ,在禅净关系上则持圆融无碍的态度 ,从理论和修证上加以融通 ,主张禅净双修 ,净土为归。其导禅归净的禅净观反映了明末佛教向近现代佛教的修行转向。  相似文献   

19.
以胡适禅宗研究为个案,研究了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与传统自由思想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胡适的禅宗研究虽然缺乏思想深度,但他的自由主义理论与禅宗存在关联,胡适要求政治与文化自由,这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不同于传统的主要进展,但胡适并没有意识到现代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也能找到它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作诗与参禅都讲求"妙悟",诗禅在"妙悟"上有互通共融之处,同时诗禅"妙悟"又在语言载体、"悟"程度及功夫积累等多方面存在差异,"相合相离"是诗禅"妙悟"的特点,也使诗与禅呈现出若即若离状态.此外,"妙悟"说亦在书法、绘画、曲乐等多方面运用,是多种"工巧技艺"追求的高超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