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居民族”与“居住民族”称谓指向已不仅仅是民族学意义上的话题,还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文本简要梳理了“世居民族”与“原住民族”、“世居民族”与“土著”、“世居民族”与“居住民族”的边界及其关系,指出“世居”不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倘若一味强调民族世居,容易滋生地方民族中心主义和地方本位主义思想;在民族杂居聚居已日益成为一个显著的事实和趋势的前提下,为了避免一个民族在此地为“世居民族”,到彼地又为“外来民族”的尴尬,真正体现各民族平等,必须淡化新、老地域人的界限,淡化民族世居身份和族群意识,慎用“世居民族”概念,启用“居住民族”称谓。  相似文献   

2.
前缀“老”和“老”缀词语义色彩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名词前缀“老”是由“老”词虚化而来 ,“老”缀及其所构成的原有“老”缀词可大致分为“老1”、“老2 ”、“老3”、“老4 ”四类 ,分别具有“可尊可敬”、“可亲可近”、“可笑可怜”和“可怕可恶”的不同语义色彩 ;新增“老”缀词中除表亲属称谓的可归入“老2 ”外 ,多数语义色彩不稳定。由“老”词虚化为“老”缀是一个过程 ,“老”缀本身仍可再虚化 ,所以 ,“老 +姓”中的“老”已成为词缀无疑 ,而部分老牌“老”缀及其“老”缀词的语义色彩已虚化得不复存在。“老”缀的不同语义色彩是含义丰富的“老”词沿不同方向虚化的结果 ,不能片面地认为“老”缀单纯地起源于“轻慢之词”和“混号”。现代汉语中“老”缀的基本语义色彩是“可亲可近”和“可笑可怜” ,其中“可亲可近”代表了“老”缀的主体语义色彩。表示“可亲可近”这种语义色彩的“老”缀构词能力的迅速增强和“可亲可近”这种主体语义色彩的形成 ,源于正在形成的更加平等、自由、宽松、现代的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杀马特”群体是社会转型和代际变迁双重因素作用的产物,他们既是社会竞争的边缘人群,也是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弱势群体。不过,“杀马特”群体通过个体的微观行动,建立了一种基于城市而不落脚城市的消费模式并实现了个体的低端城市化;同时借助符号消费和虚拟空间建构了一种不同于政府主导的“亚”社会转型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杀马特”群体的阶层地位、社会身份、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跟主流社会日益疏离,但却形塑出他们共享的个体符号和群体认同,完成了他们所追求的城市化或“主流化”。  相似文献   

4.
以近年出土的竹简和帛书《老子》文本为依据,结合传统中国哲学思想的特点,整理了《老予》中“无”的众多涵义和用法。“无”在《老子》中是一个极重要的形而上的概念,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在宇宙生成论上虽“有”、“无”并举,但《老子》中更强调“无”的重要性;“道”与“无”在某些方面含义相同,但“道”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特征,是《老子》哲学思想最根本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金玉 《延边大学学报》2005,38(4):120-123
朝鲜族舞蹈是一种综合性舞蹈艺术,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以形体来表现感情、性格和色彩,具有本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和表达形式。朝鲜族舞蹈所体现的直发力和传导力、“形”与“力”、“力”与“力”、“形”与“形”的关系是朝鲜族舞蹈风格表现形式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核心提示: 他们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夫妻,却很少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他们各有各的生活轨道,各有各的生活空间,就像两个交叉的圆,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相会。这群现代都市里的“走婚”一族,正在展示一种新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人的一生都与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们眼中,“家”是一个如此温馨而甜蜜的字眼。从古到今,家的美好和温暖一直被人们歌颂着、追寻着。家永远是人们心灵停泊的港湾,是让无数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然而,“家”又是如此脆弱而沉重的字眼。她需要支撑,需要呵护。多少人四处漂泊,奔波劳累,只为了梦想中的那个“家”不再遥远。在我国农村,有一群天真淳朴的孩子,他们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着灿烂的童年和美丽的花季,然而他们的父母却远在他乡。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给”和“与”的语用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红楼梦》中含“给”或含“与”的句子,发现“给”和“与”两字有大量重叠的义项,理论上可以替换使用,但“给”和“与”在数量和使用方面存在着差别。从语域的角度来说,它们分别是口语和书面语语体。从人物使用“给”或“与”的情况来看,就能区分出他们所处的社会集团,反映他们的社会关系和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9.
漫谈“族”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族”尾词,以指称“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人”。列述此类“族”尾词的结构和意义类型,并对其产生的社会动因进行简要分析,可以发现此类“族”尾词还存在诸多有待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1.
记者采访多位“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发现,高流动性、短工化是他们的典型特征。与父辈不同,他们外出务工是在多个岗位和城市中“漂泊”。工作的高流动性虽意味着机会的增多,但无序的漂泊,也会让很多“工漂族”无法摆脱一无所有而又疲惫不堪的窘境。而部分人不断流动、频繁换工作的根本动因,在于他们渴望从事体面、有尊严的职业。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彝语语法学者习惯用汉语语法来套彝语语法,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汉语“不”在彝语里就是“ap”的意思,彝语“ap” 在汉语里就是“不”的意思;因此,汉语“不”和彝语“ap”的用法完全一样。因为汉语“不”是副词,所以彝语“ap”也是副词。但 是,通过比较分析,汉语“不”和彝语“ap”的词义、词性和用法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13.
“特征论者”雅可布森以“形式化”视界提出“文学性”命题,“功能论者”穆卡若夫斯基以“语义化”视界拓展“文学性”空间,“合成论者”英加顿则是以“意向化”视界进入“文学性”生成机制。他们在言说“文学性”这一命题时,实际上很少关心什么是文学性,而更多地专注于“文学性”何以生成;他们在使用“文学性”这一概念时,实际上很少是在对文学是什么加以界说,而更多地是在言说文学研究科学化的路径。他们的探索表明:“文学性”理论的建构是可以不断深化的。  相似文献   

14.
袁韶 《社区》2008,(2):55-55
吝啬,原本是一种备受鄙视的品质,可是最近在法国和其他国家一些城市涌现出的新“吝啬一族”似乎定义了“吝啬”的新概念:他们在日常开支上非常节省,但在文化娱乐消费上却从不斤斤计较,他们的吝啬,已经洗清了“葛郎台式”的贪小便宜和死守财富的恶名。而在上海,记者也发现了这样的“吝啬”一族的踪影,她们是否会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标志呢?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彝语语法学者习惯用汉语语法来套彝语语法,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汉语“不”在彝语里就是“ap”的意思,彝语“ap” 在汉语里就是“不”的意思;因此,汉语“不”和彝语“ap”的用法完全一样。因为汉语“不”是副词,所以彝语“ap”也是副词。但 是,通过比较分析,汉语“不”和彝语“ap”的词义、词性和用法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五侨”系统(人大民宗侨委员会、政府侨办、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致公党、侨联)可谓藏龙卧虎、群星璀璨。被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老一辈归侨华侨,还是新生代“海归”;无论是内地的新老侨眷,还是港澳地区的涉侨同胞;无论年龄大小还是实力强弱,他们都有一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赤子之心。他们或奔波在国门内外打造交流合作之桥,  相似文献   

17.
程度副词在汉语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使用频率是很大的。尤其像“很”这个程度副词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东北方言中的“老”也是一个使用频率特别高的程度副词,二者的意义接近,所以本文将二者从语法语义上进行对比,总结出二者语法语义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香港与上海因其在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紧密联系进入学术批评视野。李碧华、黄碧云与王安忆等沪港两地作家的小说作品中所透露出的文化信息,清晰地表达了两座城市在文本中“镜像”式的互涉关系。近年文化界兴起的“老上海”风尚,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香港制造”。出产于香港的“上海怀旧”以“精神还乡”的形式,体现出更为复杂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9.
真柏  小朱  小李  小金  陈晋生 《社区》2002,(17):54-55
作为城市人,你是否理解并包容生活在我们周围的那些被叱为“盲流”的民工?他们怎么想?他们怎样生活?他们的感情世界又如何?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城市的生活便利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提供的?当你外出工作,又是谁在为你看守家园的?下面我们真实记录下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几个“乡下人”——社区保安的所思所想,你会理解他们吗?  相似文献   

20.
从“农二代”的青春与梦想遭遇困境角度切入,就如何帮助他们走出迷茫,分析生命际遇困惑,关注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生命的价值意义,从教育文化、企业管理、社会管理多层面挖掘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多角度探索有效路径和应对策略,为维护他们身心健康,解决生命困惑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