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的记忆     
邓必刚 《老友》2011,(6):16-16
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人的地方必定有路,而每一条路都见证了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我走过许多不尽相同的路,各具特色。让我最难忘的是蜿蜒崎岖、荆棘密布的山路。"上山一步一叩首,下山滑滚球,石子磨破鞋,荆棘划伤手。"想象一下,独自一人背着沉重的背包,在漫长寂寥的山间小路上,踽踽而行,仿若天地间没有尽头……而我,一个在工程兵部队服役20多年的老兵,就曾经这样用双脚丈量那一条条荒无人踪的山路。时至今日,年近古稀的我午夜梦回,往昔的艰难困苦依然历历在目。年轻时的我,当时唯一的渴望也许就是大路宽广行天下。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他们常常到山顶上下棋,在他们下棋的地方有一棵树,树上住着一只猴子。这只猴子经年累月地躲在树上看仙人下棋,终于练就了高超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没人是它的对手,国王  相似文献   

3.
再访大寨     
此次去大寨,对于我是旧地重游。60年代,是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去大寨学习的。这次去主要是看看大寨这些年来的变化。 车在马路上飞驰,过了昔阳县城,不大一会儿,就进了大寨,我一眼就看到了镶在村口门楼上的“大寨”两个鲜红的正楷大字,心里涌起了一句真诚的问候:“大寨,你好!” 车子直接开到了虎头山下。沿着逶迤曲折的山路,顶着炽热的骄阳,我一步一喘地向虎头山爬去。登上山顶,放眼虎头山,只见山头尽是青翠欲滴的松柏,路旁尽是婆娑起舞的杨柳,山腰尽是枝繁叶茂的果树,沟坡尽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好一幅绚丽多彩的山乡画卷! 说起虎头山,原来这里除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就是一些乱糟糟的杂草和荆棘。勤劳勇敢的大寨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干精神,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贫瘠山地上造出了“三保田”、“海绵  相似文献   

4.
特区女兵     
3年前,我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厦门,成了一名女兵,我们一行5人一路说说笑笑,几乎没来得及欣赏一眼开放的繁华都市。车子就拐上了一条漆黑的山路,蜿蜒而上,直到山顶。哇,这里也是特区么?我始料不及。平生最惧山,这倒好,以后就在大山头上安营扎寨了。 我们的营地在山上,这里部队生活除了日常工作学习,还要进行农副业生产,女兵居然也和男兵一样有自己的责任地和生产指标。老实说,我们一起来的几个女兵家庭背景都很不错,在家都是娇娇娃。在军校里偶尔拿过几次扫把和锄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6,(9)
孙膑庞涓二人师从于鬼谷子。鬼谷子法术玄妙高深.因此两人跟着鬼谷子学到了很多兵法精要以及各种奇门玄学。两人在山上终日研习兵法玄学.日子久了,不禁也有些发闷。于是向师父鬼谷子请求下山。鬼谷子沉默良久,最后决定两人中只能一人下山。孙膑庞涓互不相让,都说自己学艺已满,胸有百万雄兵,足以辅助一国成就霸业。  相似文献   

6.
我们那个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我父亲在乡里中学教书,妈妈一个人种着山坡上的几块梯田。我有一个哥哥,他跟着父亲在乡中学读书。从我们那个村子到乡政府所在的那个小镇要翻过两座大山,走几十里山路,早上太阳没出来上路,到晚上太阳下山才能赶到小镇上。所以我父亲和哥哥一个月最多回家一趟,住一夜,又匆匆离开家。家里只有妈妈奶奶和我,三个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相似文献   

8.
游半山公园     
星期五,学校组织我们去春游,四年级去半山公园。到了半山公园的山脚下,我拾级而上,很快就爬到了山顶。山马上就被我们征服了。我站在山顶,向四周举目眺望:有一排排厂房,高楼,鳞次栉比,一片片田野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相似文献   

9.
在2013年初豆瓣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用户推出了豆瓣FM的付费版本——豆瓣FMPRO。消息一出.哗然一片。这对于习惯了免费收听的用户来说,收费意味着背叛。豆瓣也非常清楚,收费意味着用户流失,为了公司长远考虑,豆瓣还是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经过一年多的印证.也证明了豆瓣是对的.迈出了关键的这一步.为今后更好开拓新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伍依丽  盛海辉 《源流》2013,(1):44-47
从梅州市区开车到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需要一个多小时,沿途山路崎岖狭窄,行驶到山顶,从车窗望出去,让人有些心惊胆战。马图又称马山,地处粤东莲花山脉高深山区,是广东著名的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曾有朱德等五位元帅在此驻扎战斗过。80多年前,朱德同志"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让劳苦大众过上幸福日子"的话语,一直铭刻在当地的干部群众心...  相似文献   

11.
正周末,秘鲁小伙维多克·加西亚·托马邀请几个喜欢户外运动的好友去攀登风景壮丽的神圣谷。神圣谷非常险峻,大伙儿爬了好长时间才来到山顶,一抬头却见太阳要下山了。就这样回去?大伙儿心有不甘。维多克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今晚谁也不回去,就在山上待着,体验一下这里的夜景,如何?"好!"大家不约而同地大声叫喊着,"生活太平淡无奇了,早就应该寻求点刺激了!"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那晚,没有灯火,没有食物。  相似文献   

12.
二嘎说:"早晨的太阳先爬到山顶再一跳,才跳到山上的。"太阳怎么会跳呢?我不信!"二嘎说:"太阳一跳累得满脸通红,可美了。"我有睡懒觉的毛病,所以一次也没见过。 "晚上,太阳回到西山时那样红,那样美。我每天都看,都仔细地看。"二嘎一撇嘴说:"那才不一样呢!晚上是吓红的。太阳最怕下山了。"太阳会害怕吗?我不信!"太阳不愿下山,想多给世界一点光明。不信,咱们摸摸太阳的心跳不跳,要是害怕下山,一定跳得厉害。"  相似文献   

13.
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对父子住在山上,以打柴为生,每天清晨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他们所经过的山路非常崎岖,弯道也很多。父亲有经验,负责驾车;儿子眼神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相似文献   

14.
暑假期间,我、妈妈和表弟到云龙湖畔(pàn)的卧龙山去游玩。山又高又陡,远看像一条龙卧在那里。我想:卧龙山由此而得名吧!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径上去还是比较容易的,一路苍松翠柏,鸟鸣不绝,加上刚下完雨,空气格外清新,我们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山顶。站在山上俯(fǔ)瞰(kàn)明镜般的云龙湖时,我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休息片刻之后,我们准备下山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起起伏伏的消失在远方,另一条显然是通往山下的“捷(jié)径(jìng)”。所以我们选择了第二条路下山。开始路很平坦,我们走得比较顺利,但后面越来越难走了…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经典阐释与现实历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活动联系在一起:物质生产的永恒性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是生产劳动;基于物质生产之上的精神生产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劳动活动.前者即物质性劳动,后者则意味着精神性活动.就共时性而言,二者通过交互作用实现着统一;就历时性而言,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就是由生产性劳动向活动性劳动、由物质性劳动向精神性活动转变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人类发展规律,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开始了由生产劳动向劳动活动的现实转换.这体现为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处理人与自身关系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方方以其作品寻找女性精神生活的自由天空,也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学天空。暗示使方方向女性主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方方的创作有明显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情系井冈山     
石大法 《新天地》2016,(10):12-13
我从小酷爱涂鸦,爱山画山成了一生的情结.我生长在风景秀美的大山之中.家住的小山村叫大坑口,房后的大山叫仙人峰,上下15里的山路,我爬过无数回.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心旷神怡的感觉无法言表.  相似文献   

18.
一百多年前,一位巨人矗立在泰晤士河上空,他庄严地向世人宣告:“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位巨人就是马克思,而恰恰是他自己,不畏劳苦,第一个攀登上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辉顶点。正是他,首先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  相似文献   

19.
胡厚培 《社区》2002,(20):54-55
舟舟不是天才,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从我们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几乎无人不晓前苏联著作家奥特洛夫斯基,正是他的那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的名言,教育鼓舞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是的,当我们面对着正在玩耍或正在指挥“千军万马”的舟舟时,也这样想过:作为一个人,还有什么比拥有生命,一个健康而鲜活的生命更为重要?失去生命,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失去一个健全的生命,就意味着失去健全人的一切。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拥有健全生命的正常人,是很难体会到那些生命“残缺”的人的悲哀的。我们和许多家长不一样,越是在孩…  相似文献   

20.
山上山下     
小兴安岭深处有两座山,山上各有一个护林人。他们都想好好干,以便日后调回山下。一次,两人下山去局里汇报工作,有知情人向他们透露,领导要从他俩中间选一个调回局里。小王和小李文化相当、能力相若,得到这个消息后两人暗地里互相较劲。可是在山上除了看山护林并没什么可以表现的地方,于是,小王更加卖力地在东山栽树,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