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学制度化是中国历史上理论与政治权力互动的产物.它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情结,是古代士人和封建帝王在文化选择上的契合.它所促成的儒学主流地位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广大,培育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社会教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有三大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笔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四大传统文化,即除了以上三大传统文化之外,还有帝王文化。帝王文化的思想源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自晋之后是历代皇帝的独断思想。帝王文化即有自己的社会基础、自己的文化典籍、自己的文化符号和自己的文化结构。当然,帝王文化和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互相汲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多元文化。帝王文化对其他文化进行了两千多年的整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专制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曹操、李世民、毛泽东这三位独领风骚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曾“东临碣石有遗篇”。“碣石情结”使伟人们在跨越历史时空中发生了共鸣 ,“碣石”也成为一个纵贯历史长河的审美观照。它观照了伟人们深层心理共同潜有的君临天下的快感 ,对有为帝王的崇拜、挑战和超越的企图以及“三不朽”的价值观。“碣石情结” ,成为一种人生的注解和表达 ,其根源既是个性心理的 ,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4.
三峡茶诗是中国茶诗的一部分,体现茶与文人的一种情结,在三峡茶、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三峡茶诗角度分析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现象一是三峡茶作为文化载体,其沃土之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二是文人善于捕捉茶中信息,以致触茶生情,以茶说事;三是茶诗多有寄托,故文人常知茶性通人性,以此抒发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情绪.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文学叙事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盛世情结".这无疑源自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抵抗需求,又符合国家改革中全民族的盛世心理期待.作家通过描写历史盛世时空,集中笔力发掘传统文化的菁华力量.但是,"盛世情结"也在一定程度上夸大、遮蔽、抹杀了封建历史文化弊端,未能站在现代文明立场反思传统历史.因而,描写什么样的盛世,事实上关系到国家文化的走向,关系到传统文化菁华如何进行现代转型,有必要对"盛世"情结作进一步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三大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家既背负着沉重的传统文化包袱,又力图在新时代里汇入前所未有的变革潮流。在传统扬弃与时代创新的艰难磨合中,他们身不由己地形成了许多自身难以摆脱的人文情结,其中政治情结、道德情结、洋人情结是诸多情结中最重要的三大情结。这些情结对于20世纪中国的历史科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三峡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三峡茶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分析三峡茶的历史发生、发展及其未来走向 ,从而为开发三峡茶文化 ,促使三峡地区茶事兴盛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三峡文化的多样性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样性是三峡文化的基本特点之一。三峡文化的多样性是三峡历史发展的积淀,也是三峡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结果。本文分析了三峡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主要表现、现代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三峡旅游地众多的文化类型中,三峡地区的巴文化是三峡文化发生与发展的根基。而处于三峡腹心地带的忠县,是古代巴文化发展、建树的历史重地,在古代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三峡巴文化旅游开发中,应以忠县为主要根据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三峡民歌中的女性情结,特别是情歌的“姐儿中心”现象可以发现,不是三峡民歌占据女性情结,而是女性情结占据三峡民歌。“姐儿”阿妮玛是原始意象,她象征着女神崇拜。与“姐儿”相关的是“幺姑”阿妮玛和“郎”———阿妮姆斯,也都被女性情结所规定。本文对哭嫁歌也进行了独特的心理阐释,认为哭嫁是哭出一个母亲来,象征女性的节日,而哭嫁歌就成了女性———母亲的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