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纺织业占比份额前8的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纺织业的转移路径、规模及转移效率。研究发现,产业转移先从河南、河北等产值规模较小的地区,向浙江、山东等产值规模较大的地区转移,再从浙江、江苏等产值规模较高地区,向湖北、河南产值较低的地区转移。产业转移规模强度不断增强,且大都提高了资产利润率。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签署了《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和《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2015年重点工作建议》。前者围绕六个方面加强区域合作,着力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后者围绕一个总纲,即《长三角区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聚焦三项重点,即重点污染物治理、污染源头治理、共性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上海和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中心的发展差距 ,估算了上海实现国际经济中心目标所需的时间 ,并在摒弃了传统的“极化—扩散”理论 ,而采用产业分工和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上海和浙江的经济关系以后认为:(1)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任务将由上海和上海周边地区共同承担 ,作为全球视野中的大上海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浙江也是建设中的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一部分;(2)浙江和上海之间的资源流动是双向的 ,浙江和上海的经济关系不是单纯的“中心—边缘”、“吸纳—扩散”的关系而是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的关系;(3)明确浙江建设制造业大省和国际制造业中心之一的发展目标 ,鼓励有条件的浙江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利用上海的发展资源 ,同时也对上海的发展作出贡献 ,加快浙江、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对于实现该地区的区域发展目标是具有正面效应的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产业同构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热点问题,不过长三角地区资源禀赋的相似性带来的长三角内制造业在行业大类层次的同构,却是大家能普遍接受的观点。本文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在行业大类层面存在显著同构的代表性行业,然后通过计算它们最近三年的行业权益利润率来研究其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以上行业并没有出现同构带来的应有的过度竞争。本文在最后给出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自行车这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120年的发展、集聚、转移历程,系统分析了影响其转移的各种因素及机制;提出产业空间转移主要受承接地区集聚力和转移地区扩散力的双重作用,同时也受到劳动力成本、冰山成本、资本收益及制度环境的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产业的空间转移,揭示出产业空间转移过程本质上是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战略与组织环境协同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   总被引:116,自引:1,他引:116  
改革以来中国地区差距经历了80年代的短暂下挫后持续上升 ,同时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出现分化 ,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优势日益明显。本文将地区差距演变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进度及其空间分布差异通过基尼系数结构分解法联系起来 ,系统阐述了改革以来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第二产业的高产值份额和非农产业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分布。同时 ,本文认为缩小地区差距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扭转非农产业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发展 ,帮助西部地区发展制造业。一、引言1978年以来中国逐渐放弃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指导原则的计划经济体制 ,代之以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上海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上海服务经济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郊区化历程。对上海郊区县制造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上海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十一五"期间上海郊区县制造业各行业生产总值指标,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各区县制造业产业结构现状和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上海郊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对相应区县的产业发展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纵向一体化水平,不同产业的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产业特征选择适当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值得研究。本文结合交易成本经济学,选取了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2000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交易成本、产业特征与纵向一体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制造业的纵向一体化水平与产业规模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交易频率、劳动密集度、技术密集度、出口强度成负相关关系,而与资产专用性无显著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不同类型的企业兼并重组等纵向一体化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13):14-15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经济最有活力的增长极之一,在目前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其对于全国的影响和示范效应正在呈现一个扩展的趋势。南京大学桑瑞聪与南京邮电大学岳中刚日前所做的一个关于泛长三角区域内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研究显示,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开始凸显,泛长三角区域内部分制造业开始由上海、  相似文献   

10.
采用西部地区2003~2011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数据,从行业细分角度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具有促进作用,并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交通基础设施对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小。这与全国层面的研究结论有差异,反映出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姜霞 《经营与管理》2010,(12):29-31
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特点 1.产业转移呈现多梯度推进态势。新一轮产业转移并未完全按照梯度转移的路线推进,既有梯度转移,也有跨梯度、多梯度转移。表现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有大规模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另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转移,传统加工制造业转移正在持续减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不是等承接地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成熟后才进行,而是只要具有工业加工能力就开始推进。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08,(37):19-19
9月7日,国务院下发《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江苏、浙江、上海全境为长三角地区。此后,长三角经济圈的外线城市刮起了一股"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集聚经济和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盲目跟进中央的相似产业政策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低质量多样化集聚,进而未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外溢效应的重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在东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以及在中西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多样化集聚则产生了极为有限,甚至不利的影响。在制造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而交通运输、商务服务、批发零售等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则在多样化集聚环境中更易于发挥结构升级效应。不同的是,金融业专业化集聚、批发零售业多样化集聚仅有短期影响,而无长期效应;而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则仅有本地效应,无空间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珠三角地区因土地使用费上升、生态和环保标准提高等因素,致使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外部市场条件趋紧等问题凸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产业转移压力开始显现。因此,只有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有承接能力的欠发达地区转移,腾出空间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才能使该地区内的产业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5.
南通的区位条件使其成为接受上海和苏南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重点地区,这为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带来极大的机遇,使南通能为提升长三角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知识外溢效应、竞争效应及产业协同效应3个方面对科技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理进行研究。对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4个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实证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燕  王儒钰 《决策》2023,(9):24-27
<正>全技术经纪人要高效完成技术转移转化,必须是懂科技、懂市场、懂产业、懂资本、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今年以来,很多省市纷纷加大技术经纪人培训力度,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技术经纪人队伍迅速壮大。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共培训技术经纪人2万余名,浙江经培训的技术经纪人规模近万名,江苏有持证技术经纪人超3000人,安徽已培养持证技术经纪人1800余人。中西部地区,湖南、江西、陕西等地纷纷组建大规模的技术经纪人队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VECM(Vector Error Corrected Model)和协整分析,在借鉴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垄断竞争增长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增长的视角,以长三角次区域1978~2005年数据为样本,对产业在既定空间中心——外围式的集聚给集聚地区带来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索洛剩余递增三类集聚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在既定空间集聚产生的自我集聚可以改善集聚区域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带来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索洛剩余递增。研究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产业集聚地区索洛剩余是既定市场需求条件约束下集聚区域产业竞争力函数,而产业集聚竞争产生的技术进步构成集聚区域产业差异化优势和竞争力源泉的假说;据此,研究认为,地区经济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与新经济地理学有关产业集聚的效率源于先验的规模报酬递增观点不同,未必存在规模报酬递增;而经济效率的根源在于产业集聚竞争导致的区域技术进步促使的索洛剩余的递增。此外,本文区分了区域索洛剩余递增与产业索洛剩余递增,认为产业集聚产生的索洛剩余增加既构成区域产业集聚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集聚力,又构成扩散力:集聚区域产业集聚到一定阶段,就会促使传统产业索洛剩余递减,推动传统产业向区外转移。  相似文献   

19.
一、珠三角和长三角范围的界定学术界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和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有不同的划分。其中最重要的划分有广义的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长三角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的所有地区;狭义的长三角包括上海、苏南和浙北的15个城市。广义的珠三角包括广东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狭义的珠三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产业集群和FDI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及FDI的发展状况,并利用27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从一般性分析到回归分析,得出:FDI促进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为负的结论,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