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流动要求形成劳动力市场.开放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意味着让劳动力从行政分配领域走向流通领域,用市场机制来分配社会劳动力资源,让企业和劳动者自主地选择人员和职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还存在劳动力市场,理论界已经提出了许多理由,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一问题作点论证.  相似文献   

2.
我们是主张国宙、企富(?)并进的。只有国民财富在国家、企业、公民之间进行合理配置,才能最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就要深入研究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生产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格局,及三者各自内部的分配格局。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时空范国,我国八、九十年代)。(一)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生产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一切价值均是生产者创造的。但生产劳动者不能将所创价值全部归为已有,应向社会提供“扣除”,年生产价值在初次分配时,都要一分为三——国家所得I_1,企业所得I_2,生产  相似文献   

3.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在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提出了“企业本位论”的概念,据以论证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的性质及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到底应是什么样的企业,它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它同国家应当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过去,人们认为生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个人目标与生产目标是一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企业同样存在着发挥劳动者积极性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动因。物质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过去,由于不认识、不认真实行这一原则,我们吃了苦头。物质利益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都认为,我国工资问题中最严重的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为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前提是:国家对企业实行资金有偿占用制;企业和国家采取利润分成制。本文的基本观点是:资本家分配资本的生产物——利润的原则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生产价格是与这一原则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分配劳动生产物——净产值(作了社会扣留后)的原则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社会主义价格应与这一原则相适应。下面试就这一观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劳动力(者)本位”与体制改革郭军经济管理说到底,是劳动管理。劳动管理就是对劳动者的管理,也就是一个如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在原有体制下,劳动关系实际上是在不承认劳动力归个人所有这一天然特权,不承认劳动力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利益上...  相似文献   

7.
自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来,理论界就把目光盯在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上,把政企分开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并把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基本条件。但是,我们看到,国有企业改革10多年来,尽管理论界一再强调政企分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中央到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来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说明,我们有必要对“政企分开”问题再作一番深入的思考。“政企分开”这一概念通常是指:政企职能分开,企业管生产经营,政府管宏观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务,使企业成…  相似文献   

8.
权利本位是我国新时期法学领域最具引领性的法学理论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新时期法学观念的变更和法学理论的更新。但权利本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一个从个人权利本位到社会权利本位的变革过程。社会权利本位要求以社会上的所有人、每个人为本位,人人是主体、人人有权利。而要实现社会权利本位,就离不开国家干预,国家干预是实现社会权利本位的基本要求,由此导致相应的法律发展问题。这是一种新的权利本位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大量增加,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阻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办法,极大地拓宽了研究思路,推动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但是,对于如何解决企业不良债务问题,人们还没有达成共识,并且有些观点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在实践中难以操作,所以,对于这一问题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者,按其获取收入的方式可分为工资劳动者与非工资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又可分为在企业工作的工资劳动者(简称企业劳动者)与在事业、机关工作的工资劳动者(简称事业劳动者)。随着国家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新体制的形成,企业劳动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的本位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法的“本位”是指基本观念、基本目的或基本作用、基本任务。人们常常从“本位思想”出发去考察一个法律部门,确定其调整对象、范围等问题。这种本位思想构成一个部门法区别于另一个部门法的主要标志。通过认识经济法的本位去揭示经济的本质,进而确定其调整对象与范围,这是经济法学对经济法现象进行解释与论证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这几乎被奉为公理。经济法基础理论就在这个公认前提之下开展。然而,众所周知,目前经济法理论界对上述理论问题依然存在较大分歧。笔者认为,与其停留在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原有劳动就业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怎样改革这一制度,能不能逐步取消国家对劳动力的统一分配和终身就业制,开放劳动力市场,让企业自主地招聘工人,让劳动者自由地选择职业?这个问题已经十分迫切地提上了改革的议事日程。但是,要实行这样重大的改革,在理论上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论证。比如,让劳动者自由择业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开放劳动力市场是否意味着劳动力成了商品?劳动者不由国家分配,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问题上,我国理论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只注意国家镇压敌对阶级的职能,却忽视了国家的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前几年,理论界对国家的管理职能的研究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国家镇压敌对阶级的职能是一种阶级统治的职能,而国家的管理职能则是一种超阶级的社会公共职能。这个问题很有澄清的必要,弄清楚这一问题,对正确地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的工龄问题是按劳分配理论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孙大浩同志《按劳分配中劳动者的工龄问题》一文,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经济现实出发,肯定了工龄在按劳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对的。但我觉得孙文的不足之处在于:错误地理解了按劳分配中工龄问题的客观依据,没有对工龄问题在理论上作出科学的说明。我也是对按劳分配中工龄问题持肯定态度的,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供理论界的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个人收入问题,不仅是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物质利益,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就我国当前现状,对劳动者个人收入差别的变动趋势作一探索。深入探索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变动趋势,有利于更好地克服平均主义,进行工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政策上,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有所突破,较多的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农村实行的新的分配制度,拉开了收入差距,一部分人开始富裕起来,由此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城市,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部门与部  相似文献   

16.
产权制度的改革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人们对产权问题历来就存在不同的观点,随着企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产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术理论界从许多角度展开对产权问题的探讨,使这一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仅就见诸大量著述中有关产权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整理,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企业核心竞争力一直受到了理论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如何培育、打造、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近几年来理论界和企业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战略、文化、人本三个层面,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分析了如何打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期,在讨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市场问题中,许多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是商品。现在我提出几个问题,献疑于持这种观点的同志们,并对这个问题和相关的劳动力流动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企业,这会不会影响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有的同志说,从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公有制企业这一面看,有雇佣关系的一面。但是,由于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的劳动力是卖给了自己是主人的企业。从这一方面讲,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我认为,这是难以说服人的。因为从性质上讲,被雇佣地位和主人翁地位这两者是互相对立的排斥关  相似文献   

19.
企业改革以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重大变化。政企分开、权利下放、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给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劳动人事制度带来了巨大变化,劳动关系问题重又提到议事日程。国家、企业、劳动者三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已成为理论和实践共同关心的问题。 1 改革以前,国家在劳动关系中居于特殊的地位,不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且也是企业的经营者,是劳动力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劳动者一旦进入国营企业便理所当然地取得了“国家职  相似文献   

20.
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确立民主管理和厂长负责制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这在企业内部便成了最根本、最迫切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企业领导者的权威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就难以统一,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调动不起来,而增强企业活力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