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的表现形态从反映与被反映的角度可分为现实美与艺术美,但就其内容来说,美的表现形态还表现为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悲剧是崇高的集中表现,喜剧是滑稽的集中表现。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崇高与滑稽既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现实中,也存在于艺术中,但悲剧和喜剧只存在于艺术之中,而不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现实之中。本文集中论述喜剧的美学特征,它与悲剧  相似文献   

2.
围绕中西古典悲剧不同的美学品格这一主题 ,就其在创作理念与宗旨、选材与主人公形象塑造、悲剧结局方式与审美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西方悲剧是作者哲学理念先行的产物 ,塑造了有权势地位的英雄人物 ,并以主人公悲惨毁灭收场 ,从而具有崇高悲壮的格调 ;而中国戏曲悲剧则是黑暗社会现实在作者笔下的反映 ,悲剧的主人公总是被欺压的弱势群体或弱者 ,并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 ,具有引人怜悯、义愤的凄苦风格。  相似文献   

3.
围绕中西古典悲剧不同的美学品格这一主题,就其在创作理念与宗旨、选材与主人公形象塑造、悲剧结局方式与审美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西方悲剧是作者哲学理念先行的产物,塑造了有权势地位的英雄人物,并以主人公悲惨毁灭收场,从而具有崇高悲壮的格调;而中国戏曲悲剧则是黑暗社会现实在作者笔下的反映,悲剧的主人公总是被欺压的弱势群体或弱者,并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具有引人怜悯、义愤的凄苦风格.  相似文献   

4.
艺术中的崇高,是现实中的崇高的能动反映。以精神崇高为支柱的艺术中的崇高,是一些高品位的文艺作品产生撼人的魄力量的美学根据。社会主义的文艺不能不以崇高为主要美学品格,这是与党和国家提出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相一致的,传统的“崇高论”是跛足的理论。以艺术中的崇高言,它在伴随着痛感、不愉悦感的同时,也可以和情趣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时也能使审美主体直接产生“趣感”这种审美快感。独特的、巧妙的艺术构思和鲜活的人物语言或艺术语汇,是使崇高和情趣融合在一起的催化剂、中介物。  相似文献   

5.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是尼采美学和文艺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酒神艺术被他视为表现世界和生命本原的艺术。音乐在酒神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它孕育了抒情诗和悲剧这两种酒神艺术,悲剧的悲剧性就是由音乐精神产生的酒神智慧的象征表现。悲剧的功能是给人生以形而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它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不只是要摹仿自然,更是要对自然现实作形而上的补充,它的根本作用是要超越和征服自然——这是尼采最基本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6.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是尼采美学和文艺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酒神艺术被他视为表现世界和生命本原的艺术.音乐在酒神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它孕育了抒情诗和悲剧这两种酒神艺术,悲剧的悲剧性就是由音乐精神产生的酒神智慧的象征表现.悲剧的功能是给人生以形而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它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不只是要摹仿自然,更是要对自然现实作形而上的补充,它的根本作用是要超越和征服自然--这是尼采最基本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7.
审美范畴是不同类型审美现象的主观反映,对人类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审美特征及其给予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来划分,就形成审美对象的基本类型。其中,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无论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中都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给审美主体造成不同的审美感受。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中潜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体育崇高美以其神圣性和庄严性构成了独特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遭贬谪后写下的许多反映巴蜀荆楚一带民事民俗的诗,这些创作从形式、创作方法和艺术品味追求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歌行体的,它受“以俟采诗者”的创作目的的影响,创作时比较拘泥于现实,因而作品在诗歌意境上缺少一点灵空高妙的韵致;另一类是律绝体,它是为传唱、表演而写的,在创作上不拘于现实,按照意境的审美理想来结撰意象,故而作品富有清雅、婉丽、悠远艺术品位,使诗歌产生了言语不尽、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论近现代尚力美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美学嬗变过程中存在着一股尚力美学思潮,即崇尚审美艺术对人生与现实的提升、扩张与鼓动力量。尚力思潮承受社会历史的潜在规范和实践导向,接受了西方浪漫诗学、非理性主义等理论的影响;它以悲剧意识和崇高意识为主要内涵,表现出从审美意志到审美情感再发展为情感与意志的统一的演变轨迹;并且,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过渡生成的历史和美学意义,具有“准现代”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郭玉生 《东方论坛》2006,46(2):21-29
人的实践-创造活动的发展水平和相应的古代群体自由、近代个体自由(人性自由)、现代个性自由的演变产生出了古典悲剧、近代悲剧和现代悲剧三种内核不同的悲剧范畴,引导着三种不同倾向的悲剧形态。悲剧集中表现着崇高,它们两者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显现着不同的美学风貌和品格。古典悲剧的崇高感是群体社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古典悲剧同古典崇高一样都呈现出平衡、对称、稳定、有序的形态,缺乏深刻的理性内容和必要的情感张力;近代悲剧以人物性格为中心,以人物的各种情欲为中心,从而显示出近代悲剧关学的个人主义性质,体现了近代崇高的美学内涵;现代悲剧凸显的则不再是尖锐的外在冲突中的崇高,而是价值尺度更其内在化的崇高,展示了现代社会人所遭遇的精神上的痛苦、迷惘、焦虑、孤独,表现了人对自由生存和完整个性的热切渴望和无尽追求。从古典悲剧、近代悲剧、现代悲剧与崇高的不同形态和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悲剧美学和悲剧艺术的发展,这种发展与历史的发展同步,把人类实践-创造的自由逐步推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中的悲剧范畴不仅指艺术中戏剧体形式的悲剧,而且包括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一切悲剧事件和现象。所以,对悲剧问题的探讨不应局限在戏剧形式的悲剧体裁和艺术范围内进行。应当把悲剧问题置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这一巨大背景下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全面地充分地说明悲剧的本质及特征。这种基础上形成的悲剧理论,才能够具有巨大的历史感,才可能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2.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可以称之为悲或悲剧性,它包括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中存在的一切悲剧审美形态。悲剧伴随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人类在从不自由走向自由,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会遭受种种现实力量的阻碍、压抑,苦恼、不幸、哀痛、毁灭难以避免,人的生命价值和内在激情在生生不已的追求中显现,在抗争苦痛与死亡的冲突中升华,在压抑毁灭中新生,这是悲剧的历史,历史的悲剧。悲剧艺术是对人生悲剧性的展示,是人的悲剧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人类几千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含蓄美,在整个艺术美的范畴中是属于更高一级的美学层次。作为艺术美的低层次,是可以凭借人的官能感觉到的,属于审美直觉范畴;作为艺术美的高层次,却不是完全能够凭人的感官所能发现,它有待于审美者对头脑中主观映象的重新改造,它属于审美想象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含蓄美是在艺术的美学蕴含基础上的审美再创造。一艺术的含蓄美是审美主体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所能感受到和领悟到的艺术品包孕的深层意蕴。它是审美主客体双方“双向交流”的产物。艺术的含蓄美没有时空的界定,因而它是一个非确定性的概念。但它要求艺术自身首先要有一种审美制约性,即提供深层的艺术蕴藏,这是获得艺术含蓄美的物态基础,它规定了审美想象的方向、范畴和性质;但它又将随着人们不同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4.
崇高既是一个伦理学范畴,又是一个美学范畴。它是一种体现着一定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大真”、“大善”,它以客观存在的“强有力”与“不同凡响”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从而独具“非常”的审美价值与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国内近几年出版的美学原理之类的书籍,几乎都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与“壮美”这一美学范畴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在现象上有些相似而实质却根本不同的美学范畴.“崇高”这一美学范畴来自西方美学史,我们当然可以把它接受过来,甚至可以给予新的解释,但它毕竞凝注着西方的文化传统、美学传统,作为特定的美学体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视“悲剧”为“艺术皇冠”不同,温柔敦厚的儒雅气质和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导致中国悲剧学长久缓行在直觉水平。然20世纪中国的现实和艺术,充满悲剧意味,作为民族现代悲剧美学家的陈瘦竹,富有创见地将古今中外悲剧艺术相接通,予以知性和情感观照。他以崇高为悲剧之本质内涵,依此透析英雄悲剧、平凡人物的悲剧和错误造成的悲剧三者迥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并强调悲剧中乐观豪迈的因素。晚年的陈瘦竹潜心研究荒诞派戏剧、存在主义等悲剧理论,全面阐发现代化潮流给悲剧艺术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揭示现代悲剧新趋势,比如以悲剧崇高征服和超越苦难,悲喜因素的混同交融和“富有诗的目的”等。陈瘦竹坚持从现实关切、社会冲突中寻求悲、悲剧和悲剧快感的合理解答,作为一个“世界主义者”,他鄙弃偏于一隅的闭门造车,主张“东张西望”“兼收并蓄”,可信性、科学性是陈瘦竹悲剧美学的重要出发点,由此他实现对现代悲剧美学原则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元代英雄悲剧既与西方悲剧在人物、结构、冲突、审美等方面最为接近,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同时,它还带有鲜明的元代的时代和社会特征。元代英雄悲剧的产生,从发生机制上讲,有题材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针对性两方面原因。以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英雄烈士为悲剧主人公;以一悲到底为结构模式;着重表现紧张激烈的外部冲突;以崇高悲壮为基本的悲剧风格,是英雄悲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既是对审美对象特征或艺术品味、风尚的抽绎,同时也积淀着人们特定的文化——心理感受和精神指向。近代西方主体性哲学的诞生,使崇高的文化内涵逐渐丰富起来,它在康德那里不但与优美一并成为解析判断力的两大范畴,更在其“以人为最高目的”的人类学哲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学哲学的理论视野下,崇高这一文化美学的有机元素,或可在纯粹精神领域里化作各种人生目的和理想,并在实际的生活实践中,激励着我们不断追寻有限生命的意义和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文学特质中一般社会意识性与特殊审美性的矛盾及复杂联系,也由于人们主观认识和把握的不同,决定了文学活动中规律性的两类价值取向:一类是可然性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片面对社会功利性或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另一类是必然性价值取向,它追求社会功利性与艺术形式美的统一。前者有极大局限性,而后者则是最符合文学真义、最完善的文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汉代书信体散文的代表作,亦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作者名为回复友人任安的来信,实为借题发挥,倾述满腹的牢骚与不平.因是与友人倾述,故可以无遮无拦,尽情渲泄,因是借题发挥,故能为所欲为,淋漓酣畅.文章围绕任安来信的主旨和希望——“推贤进士”这一中心议题,叙述了自己因“推贤进士”而获罪、受辱,获罪、受辱后痛不欲生,凝思生死的悲愤心情,阐明了自己的荣辱观和生死观,表达了为完成《史记》的创作“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决心.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报任安书》之所以能使百代以下的读者为之心灵震颤,就是因为它是“用心灵蘸着热血”抒写的一支悲壮的歌,是作者真情实感奔涌出的岩浆.《报任安书》不仅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开创了我国古代史传散文的先例,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而且其美学价值,即审美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报任安书》所体现出的美学价值,从审美范畴上来讲是崇高美与悲剧美的交叉与结合.崇高美即刚性美、壮美,在西方美学中称之为男性美.张松泉《美学概论》如此说:“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崇高既可以从伦理学的角度去阐发,也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去探究.因此,社会领域中的崇高既是一个道德范畴,也是一个美学范畴”,而悲剧美“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