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洪堡特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很突出的现实意义。他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又反作用于思维。他的这一理论为解释现代汉语词语泛化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汉语中也有其他许多民族语的成分。汉代学者扬雄所著《方言》,纪录了一些南方古族的词汇。黄河以北,由于长期种族杂居,故汉语中的非汉语因素较多,主要有匈奴语、突厥语、鲜卑语、蒙古语、女真语和满语。东汉以来,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翻译事业的日益兴旺,大批的佛教和梵文的外来语被吸收到古汉语中。  相似文献   

3.
近代汉语动词"打"的语义泛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打”在近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但研究者对其语义泛化的机制及过程却较少涉及。纵观“打”的泛化过程 ,首先以其语义特点为基础突破了“动词 +受事”的典型组合 ,在与表结果与目的的组合产生的“作出、产生”义基础上逐渐模糊其实体动词特征 ,从而与多种类型成分相组合 ,语义趋于泛化  相似文献   

4.
中外民族的频繁往来,促进了语言的交流,大量的外来词进入汉语,这就需要研究者对汉语外来词的类化与泛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到外来词进入汉语的机制与规律。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新词语中出现了很多外来词汇,其中一些已经很好地被汉语“汉化”,在发音、拼写习惯和构词方式上已完全符合我们汉语的习惯,而有些词语还带着异域风情.旨在通过对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汇的“汉化”过程的分析,揭示我们汉民族语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包容性,汉民族语言在引进、运用、吸收和改造外来词与的过程中体现了汉语本身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渗透性与兼容性.  相似文献   

6.
外来词融入汉语有一定的机制和规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研究从心理学认知的角度,针对一个外来词的词义和外来词的一个词义,分析了外来词词义“汉语化”动态过程中“类化”和“泛化”的特点,刻画了外来词词义“汉语化”的不同阶段和方式,同时从认知的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论汉语词语的类推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汉语词语的类推变化,词语构词的类推变化、词语读音的类推变化和词语意义的类推变化三部分。认为构词的类化有助于汉语词语的丰富,会成为全民词语;读音的类化有的符合汉语的发展趋向,可能进入全民语言,有的不符合汉语发展的趋向,可能会被规范消亡;词语意义的类化也符合汉语词语的发展趋向,也会被社会所承认。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习者追求语言的对称,极易产生偏误,因而词汇不对称现象的研究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以反义词"深"、"浅"为例,就其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词义的引申速度、构词能力、词语搭配方面存在不对称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加深词义与构词、词义与词语组合关系的认识,深化对语言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英语与汉语的交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英汉两种语言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英语凭借其强大的吸纳能力与包容性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词汇,促进了自身的繁荣.英语对汉语词语的借用,既与西方读者汉语水平的提高分不开,也与英语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汉语“人体 人体”构成的双音人体词语多表示非人体的意义,这类特殊人体词语群的结构表现出以联合式为主的特点,其入词语素的选择和转义的产生则都受语言外部认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综合性的词汇测试方法,对四个年级的16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词汇能力进行测试,得出学生接受性词汇知识比产出性词汇知识发展快,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词汇知识的增加而扩大;在二年级结束以后,大学生的接受性词汇知识和产出性词汇知识的增长趋于停滞;大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四年来提高不明显。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发展的特征既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也反映出我国目前大学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考试导向以及教学方法中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都市民俗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泛化”,泛化的根源在于历史原因、民风变革、心理原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近年现代俄语词汇发展与变化状况,指出了发展与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产生变化的原因,说明了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物理学中熵概念的泛化历程.通过物理学概念"熵"的外延不断被拓宽后,可被用来对自然的本性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熵诠释.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熵能否进入正常持久的大循环,成了维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数民族易学体现了中国易学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无论是从总体易学文化精神还是从易学表现形式上看,都具有易学文化的统一性,但却也因为各民族发展的特殊情形而有多样性,既有原始形态的易学文化形式,也有较为成熟形态的易学文化形式;既有精英和经典形式,也有日常的大众文化形式。然而,目前对中国少数民族易学研究却出现了过度泛化的现象,因而有必要从易学研究方法论的层面进行厘清,让中国少数民族易学研究在纯化与泛化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受文化的制约,学习者往往容易将本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或语用上的失误。从英汉词汇层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这种文化内涵现象,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以减少交际障碍,提高对词文化的敏感性和使用英语的得体性,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业词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较强的传承性,经历了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新旧词共存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农作物名物词形成了同实异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是多种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又体现着人们的认知水平,语言在时空、雅俗上的差异变化以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二分句段是汉语话语的最基本结构形式。在汉语语法中,并不缺乏对这种言语形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注重对二分句段的语义关系的探讨。文章从话语的角度探讨二分句段的词汇衔接问题,提出并论证了汉语二分句段有两大词汇衔接方式:同义手段与相关手段。  相似文献   

19.
“山寨”语义泛化的隐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语义泛化,主要表现为从原义到喻义,喻义泛化成为基本义。隐喻是“山寨”语义泛化的主要机制,其实质是附加属性义间的多重映射。“山寨”隐喻性泛化的构词形态表现为词义隐喻和构词隐喻。泛化后的“山寨”语义丰富,满足了语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按照“拼读、词性、意义”的框架来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以为每个单词都应该有与之意义完全对等的汉语词汇。事实上,除一些专门用语外,汉语和英语几乎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语。本文就此对英汉词汇进行探讨,以期对词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