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丽萍 《南方论刊》2008,(10):61-62
结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分析目前中学生德育形势,以“八荣八耻”为标杆,结合实际制定班主任行为“八荣八耻”和学生行为“八荣八耻”,树立初中生“班级荣辱观”,促进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孙伟正 《天府新论》2007,3(1):14-18
研究并把握“八荣八辱”的质、量、度,是认识与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和深刻体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八荣八耻”的质是标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基本道德信念的内驱力,是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基本价值导向;“八荣八耻”的量是指每一对“荣耻”内部和各对“荣耻”之间多层次的等级程度,是可供主体权衡、选择的层级序列;“八荣八耻”的度是保持自身质的量的限度,是其质与量的辩证统一。把握“八荣八耻”的度,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桑春红 《理论界》2007,(8):33-34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理想人格,表现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整体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们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塑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基本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和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着眼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达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学校德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德育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某些偏差,反映在学术理论界,就是存在学术精神沉寂消散、渐趋失落的现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时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分清了荣辱界限。本文认为,学术理论界学习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关键是要落实到学术精神的重铸上。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核心内容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明确提出了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场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活动正在向深入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论及“八荣八耻”的讲话时明确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概括,精辟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在现阶段我们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促进…  相似文献   

8.
张景英 《中州学刊》2006,(4):141-142
要使全社会公民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把加强教育与健全机制结合起来,用政策措施褒扬和激励先进,用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生活,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和各项行业管理制度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卫东  马金武 《理论界》2006,(8):143-143
自从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后,全国各地迅速兴起了学习和贯彻“八荣八耻”的热潮。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出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各种有效形式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为支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提升人的道德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确立了根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王奎英 《理论界》2007,3(5):25-26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社会主义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道德,践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胡锦涛同志在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华、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蓝华业 《南方论刊》2007,(4):72-72,7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全面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刘平昌 《江淮论坛》2007,(5):98-100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反映了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切中时弊、寓意深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是全社会应该遵循的价值准则。从学习研究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是一个价值观念体系,是一个系统理论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平  张红珍 《理论界》2007,3(1):132-133
以爱国主义、义利观、自强不息精神为例,分析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任敬东 《天府新论》2006,(Z1):11-12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于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18.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反映了百姓的呼声,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推进发展、构建和谐,更好地肩负起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刻理解、高度重视、积极践行“八荣八耻”,将其作为修德之本、发展之基、廉洁之源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立志成才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乾举 《理论界》2006,1(12):48-5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驱力和凝聚社会成员的道德力量,是和谐社会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公民提供了道德精神的定位。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我们既要宏扬传统荣辱观和党的优良作风,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