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湖北省陆姓公民和有关单位的邀请,我们于1988年4月中旬去湖北省洪湖市下新河乡考察陆姓公民的族籍问题。在听取有关方面的介绍后,先后到下新河乡陆家庄等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阅了洪湖市档案馆存放的有关历史资料。 一、湖北省洪湖市下新河乡陆家庄等四个自然村,居住有4150名陆姓公民。他们自称是蒙古人,是蒙古皇族阿里不哥的后裔,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来到洪湖定居的。根据《陆宦宗谱》记载和民间口头传说,他们的一世祖是拖雷的第六子阿里不哥的儿子陆奕。因此,他们自称为六王子的后裔,以排行老陆为姓。根据他们的族谱记载,自阿里不哥至今已传二十六  相似文献   

2.
17世纪蒙古史家以忽必烈系 ,特别是以元惠宗后代为正统 ,否认非忽必烈系后裔窝阔台系或阿里不哥后裔曾几度登上汗位的事实。为此他们不惜对北元蒙古汗系任意篡改 ,对非忽必烈系后裔或者索性不提其家族 ,或者把他们统称为忽必烈后裔。 17世纪蒙古编年史的这种曲笔 ,反映了蒙古史家的忽必烈系正统观。  相似文献   

3.
洪湖有一支二千多人陆姓居民,他们的祖先是从祖国北方蒙古草原上内迁,落籍于江汉平原的。为了引起蒙元史学者和爱好蒙元史学者的重视,我们经过调查访问,并参诸《元史》,元人文集等元代汉籍及地方志、族谱、口碑和外人记载,对其族别和由来试作初步酌探索和推测。 一、洪湖陆姓人的族别和由来 (一)陆姓人的族别。这支陆姓人是什么民族,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1、汉族:长期以来,陆姓人自称汉族,隐瞒蒙古族成份,他们长期与汉族人交错杂居,  相似文献   

4.
《黟县赤岭陶氏宗谱》是古黟一些名村望族的宗谱中的一种。该宗谱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为手抄本,计有48页,保存于赤岭陶族后裔处。此宗谱内容主要有《黟县陶氏源流序》、《列位再序》、陶氏世家、阖族班辈及陶氏宗祠联文等,对研究陶氏家世及其中一支迁黟情况,对研究陶渊明及其《桃花源记》对古黟的影响,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白朴是我国古代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后裔收藏的民国戊子(1948年)之无堂刊印的《白氏宗谱》,记载了白朴上五世至下二十三世的世传和有关资料。从第一部《白氏宗谱》修成,至民国戌子年,已历五百年,明、清、民国年间曾续修十次,而每次续修都是在前一部的基础上增补接续的,从未中断,所以,这部《白氏宗谱》是保存至今的一部完整的较为翔实的家谱,它的记载是可信的。因而。它的发现对于研究白朴家世、谱牒学以及社会历史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汉刘氏族属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汉主刘氏族属问题为南汉史研究关键部分。南汉奠基人刘谦父子,《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均有立传。然自日本学者藤田于本世纪20年代著文提出刘氏为大食后裔说后,族属问题一直悬疑至今。1989年《历史研究》始见刘美崧著文提出俚僚说作出回应,但论说粗糙,语多牵强。本文即针对两氏之说而发。文章分四部分,以事立论,兼评两氏持论之失。题为平议者,恢复旧史原说之意也。  相似文献   

7.
十三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成吉思汗诸子后裔差不多都先后扮演过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主要角色。长子术赤的儿子拔都指挥了对欧洲的远征,稍后,建立了包括今苏联欧洲部份的金帐汗国;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成为帝国首脑;四子托雷的诸子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我国历史上的元朝、伊朗的伊儿汗国,就是由托雷的二子和三子建立的。在那风云突变的岁月里,一直默默无  相似文献   

8.
5《吴趋汪氏支谱》《颍川汪氏大宗历朝续承》《汪氏文献考》《环山汪氏宗谱》《绩东汪氏重修宗谱》《山阴汪氏谱》前述《汪氏通宗世谱》已提及吴趋的汪氏家族,属汪华长子汪建支系的唐模第61代仁高一支脉。其后裔于宋绍兴三年(1133)中进士的第67代汪勃移居铜山,第71代的汪缙入赘于浙江环山的方姓,缙之子成道又迁回歙县坦川。明末第82代的尚禄年轻时游学吴地(苏州),因喜好当地的人文风土,清初时便留居在苏州城内阊门附近的吴趋。此后形成(“仕宦昌炽,工贾辐辏”的吴趋汪姓家族据支谱记载,与尚禄联姻的潘氏家族也是清初由徽州移居…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作者在《清宫流放人物》、《清代新疆流放名人》、《林则徐诗选注》三本论著出版之后,于流放研究领域学术成就的又一次集中展示。这部论文集收录作者1996年至2004年发表的26篇论文,它们中既有对新疆流放的整体研究--《西域流放研究》、《(大清律例)  相似文献   

10.
康建国 《兰州学刊》2009,(12):16-18
契丹后族述律氏在辽王朝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始终地位独特,影响巨大。至于其族属,由于历史记载比较混乱,故学界形成了契丹、回鹘两种不同的说法。其祖最早可追溯到五世祖糯思,故糯思身份的确定堪为解决这一谜团的关键。根据各种记载,结合语言学、民俗学理论,可以看出,学界认为糯思为契丹之说是缺乏根据的,其真正族属应为回鹘,故可以认为,契丹后族述律氏本属回鹘人之后裔,只是后来契丹化了而已。  相似文献   

11.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帻峰和九子山.千年古镇“陵阳”,就在九华山脚下.楚顷襄王在位时,屈原曾流放陵阳,走的是以水路为主的流放路径.“当陵阳之焉至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此“陵阳”为地名,位于今池州青阳.屈原流放陵阳时创作了《哀郢》《远游》和《招魂》等诗篇,对陵阳山道家思想的形成、贵池傩文化的发展等,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梓为元代少数既为官又写作杂剧之作家 ,著有《敬德不服老》、《霍光鬼谏》、《豫让吞炭》三部历史剧 ,然人、作均不见元钟嗣成《录鬼簿》著录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仅著剧名于“古今无名氏”项下 ;唯元姚桐寿《乐郊私语》明言三剧为杨所作 ,谓 :“(海盐 )州少年多善歌乐府 ,其传皆出于澉川杨氏。当康惠公在世 (案 :康惠 ,杨梓谥号 ) ,节侠风流 ,善音律 ,与武林阿尔哈雅之子云石 (案 :阿尔哈雅即阿里海牙 ;云石即贯云石。文误 ,云石当为阿里海牙孙 ,贯只哥子 ,参《元史》卷一百四十三本传。阿里海牙传见《元史》卷一百二十八 )交善。云石…  相似文献   

13.
关于曹雪芹家世、祖籍的研究中,《五庆堂辽东曹氏宗谱》(以下简称《五庆堂谱》)为不少学者所重视。冯其庸先生对这部曹氏宗谱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以此谱作为主要依据,写出《曹雪芹家世新考》一书,确立了他的曹雪芹祖籍“辽阳说”。1990年5月北京燕山出版社影印出版这部曹氏宗谱时,冯其庸先生还以“北京燕山出版社”的名义在“出版说明”中写道:“《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俗称《曹雪芹家谱》)是清同治年间重修时的正式抄本,列举了中国伟大作家曹雪芹的始祖、祖辈和父辈的世系,是一部关于曹雪芹家世的历史文献。”并说:“此谱的历史真实性与曹雪芹的血统关系不容否认,它对于研究曹雪芹家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过去读余阙(廷心)《青阳山房集》中《送归彦温赴河西廉使序》一文,曾注意到元明之际,安徽庐州地区居住着一支人数众多的西夏移民,余阙本人正是其中的翘楚人物。去年,史金波、吴峰云二同志在《西夏后裔在安徽》一文中(载《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1期),介绍了他们对合肥余氏后裔所进行的调查,告诉我们,余氏后裔仅在安徽境内就不下五千人,这是文献有载而谱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古代思州的建置、思州田氏的历史和族属,史继忠、张永国两同志分别在《对思州土司几个问题的探讨》(载《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3期)和《关于思州田氏土司的兴衰及其族属》(《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2期)中进行了研究。由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根据新发现的《刘氏宗谱》,对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身世和家世上几个问题进行考辨。一、刘铭传的生卒时间。关于刘铭传的生年,国内外各种有关专著和专论均说是一八三六年,这是正确的。《刘氏宗谱》也明确记载:“讳铭传,字省三,生于道光丙申年七月二  相似文献   

17.
川滇边界蒙古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四川、云南边界地带居住着约7万余蒙古族同胞。其中仅盐源县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就有蒙古族10978人,这里尚不包括暂未确定民族成份的约7千余人。他们自称为“纳日”,说自己是元代蒙古骑兵的后裔;而外人则称他们为“摩梭”人,认为他们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他们的历史,让历史事实来说明他们的族属问题。 一、蒙古族进入川滇的经过 12、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相继征服欧亚大陆,建立了空前的蒙古大帝国。  相似文献   

18.
马立军 《西域研究》2023,(4):87-98+168
新见《哥舒道元墓志》记载的哥舒鲁、哥舒匐、哥舒沮三代名讳、官爵,尤其是有关哥舒道元解褐时间、平叛讨逆功绩、任职河西节度副使兼掌赤水军等仕履,以及与于阗王族尉迟氏联姻、卒葬长安的史实,补正了传世文献的阙误。此外,通过解析哥舒道元寿年与哥舒匐等人名讳、官爵等隐藏的信息,并联系《阙特勤碑》的有关记载,不仅可以明确哥舒氏乃是西突厥哥舒部首领的身份,未担任哥舒都督的原因,而且可以推知哥舒氏入唐内附的时间大约在高宗即位至显庆二年间(650~657)。  相似文献   

19.
南宋陆佃的《鹖冠子解》,是我们今天可知的最古的《鹖冠子》注。这个注虽因创作不精,有失于简或误,可由于陆氏凭其深厚的文献修养,在对《鹖冠子》一书的字句错、讹、衍、误、脱进行校勘后,又引用经史古书,运用断句、注音、释义、补事、述评等方法来解释、疏通原文,使我们时时可以从中获益,因此,仍有不容否认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南宋陆佃的《冠子解》,是我们今天可知的最古的《冠子》注。这个注虽因创作不精,有失于简或误,可由于陆氏凭其深厚的文献修养,在对《冠子》一书的字句错、讹、衍、误、脱进行校勘后,又引用经史古书,运用断句、注音、释义、补事、述评等方法来解释、疏通原文,使我们时时可以从中获益,因此,仍有不容否认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