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必然趋势,由于中国的生育率下降较快,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较快。199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18%,预计2001年将达到7.01%,这标志着下世纪初中国将进入老龄化时代。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实现零增长目标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然,它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但是这种不利影响会因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同而有差别。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来势猛,而且相对经济发展的超前性,因此,其不利影响的力度将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些不利影…  相似文献   

2.
家庭养老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近20多年中国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并使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方向转变,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正在快速提高。至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中国6O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8.6%,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9700万①。至199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了9.7%,老年人口总数达到了1.2亿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国家之一。1982-1994年,中国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4%,平均每年增加300—400万人。根据大量预测,中国未来几十年内老龄…  相似文献   

3.
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我省为2.5%)的计算机汇总的人口年龄构成资料,对研究自1982年以来,我省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是个具有代表性的对比资料。一、受年龄构成变化的影响,人口再生产仍呈增长趋势。自1982年以来,我省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1987年7月1日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较,下降了4.80个百分点,下降幅度略高于全国。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虽然低于增长型的40%,但距离稳定型的26.5%还相差甚远。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表明计划生育工作对人口年龄构成产生了重大影  相似文献   

4.
我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的以下几点是肯定的,人口数量要继续增加40~50年。到2000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12.5亿上下。下个世纪对我国人口总数的影响,除了生育率以外,死亡率下降对增加人口数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如果死亡率下降较快,人口总数最多时达到14~15亿的可能性很大。人口年龄中位数一直上升,人口老龄化已成必然趋势。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举世罕见,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年轻型人口向成年型人口转化(70年代初至1982年)。70年代初我国生育率下降之时,人口老龄化就开始了。到1982年已经完成了从年轻型人口向成年型人口的转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已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 ,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未来老年人正向中、高龄发展 ,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程度在城乡及地区间分布不平衡 ,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生育率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在 1970— 1990年实行计划生育的 2 0年里 ,生育率的迅速下降是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主导因素。对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年龄构成的作用并使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生育率降得越低越好是一个观念误区 ,而应把优化人口结构和控制人口总量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青海高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青海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从动态发展上看,青海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还是越来越明显的。从六十年代中期就开始逐步向着老龄化的方面起步了,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有8.5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猛增到17.66万人,比1964年增长105.67%,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龄总人口增长81.6%的速度,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上升到4.53%,进入八十年代的后期,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又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人口普查数据,根据粗出生率与总和生育率的关系与特征,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系数及其对粗出生率变动影响的贡献率指标,分析了建国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949—1979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很小;1980—1993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迅速上升,年龄结构的贡献率增大;1994—2008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趋于下降,人口惯性势能在减弱;2009—2011年,受80—90年代出生高峰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再次凸显,年龄结构的贡献率迅速增大。从年龄别生育率逐年下降的特点,也可以证明近年推动我国人口增长的力量主要是由于年龄结构带来的惯性增长。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1.39个百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产生的。原因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国老年人口不仅绝对数量大,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快。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4,154万人,占总人口的7.3%;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老年人口数为4,235万人,其增长速度低于总人口增长速度,所占比重下降到6.1%(主要原因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体弱老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下降,年长人口比重增加,从而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个动态过程.它是从时序上纵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结果。而人口老化是人口老龄化的结果,是某时点上的概念,因此,人口老化既可以发生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又  相似文献   

11.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的迅速下降导致年龄结构正转向人口老龄化。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特征还是相对地年轻,今天,在  相似文献   

12.
台湾省是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人口老龄化发生较早、老龄人口比重最大的省份之一。据台湾官方的统计,1997年全省共有人口对68.3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有174.5万人,占总人口的8.05%。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便可称其为老龄化人口,台湾65岁以上人口已在1992-1993年从6.8%上升至7.O%,进入了老龄社会。(一)台湾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从人口学通常采用的三段位年龄分组来观察本世纪台湾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发现本世纪的头70年,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从未超过3%,且稳中有降(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从1950年的2…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世界老年人口正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下个世纪全球性的问题。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987年的6%上升到2000年的6.6%,2025年将可能进一步上升到13.7%。我国老年人口也正在急剧增长,且带有突发性质,其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甚至快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1982至1987年间,65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口,净增925万,增长18.7%,年均增长率为3.5%,几乎为同期总人口年均增长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人口老龄化现状1959~2009年,全俄罗斯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呈减少趋势,所占总人口比重由29.2%下降到14.8%,下降了14.4个百分点,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在增加,2009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到17.4%。按照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因此,俄罗斯目前已经属于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与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统计局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部分汇总资料表明:1987年安徽人口出生率为18.92%,与1981年(人口普查结果)的18.73%相比略有上升,1986—87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27,与1981年的2.77相比下降了0.5。出现了一方面是出生率回升,另一方面是总和生育率下降的矛盾现象。本文仅就现有的资  相似文献   

17.
<正> 根据1953、1964、1982年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到,三十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各部分人口在总人口所占的比例看到,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变化不大,15-64岁成年人口上升,15岁以下少年儿童人口下降,人口类型转化,人口年龄构成不合理。1953年中国人口基本上属于成年型,但开始向年轻型转化。根据1953年的人口构成,可以推断,1949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1964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是典  相似文献   

18.
一 引言 1982年以前,有关中国三四十年代妇女生育率的资料几乎是一个空白。由于三四十年代处于育龄期的妇女在1982年时基本上已退出育龄期,因此,通过对1982年时已过育龄期的一部分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以此来估计三四十年代的生育率,是填补这一空白的唯一手段。 1982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的个人调查对象为1982年6月30日15~67岁的妇女。从妇女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可以直接推算出1964~1981年的全部年龄别生育率。但对1964年以前的年龄别生育率,则  相似文献   

19.
人口转变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兼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口老龄化其实是人口转变所必然引致的一个人口学后果 ,是人口转变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继下降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一次人口转变过程的完成不仅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由高向低的下降过程 ,同时也是人口年龄结构由低向高的“抬升” ,即“老化”过程。当然 ,人口转变与人口老龄化在发生时间上并不同步 ,前者始于死亡率的下降 ,后者始于出生率的下降 ,由于两者初始下降所存在的“时滞”效应 ,因而人口老龄化的显现在时间上总是晚于人口转变。人口转变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演进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般讲 ,在人口转变初期出现的是人口年轻化 ,或称“逆老龄化” ;到了人口转变中期 ,出现以生育率下降为主导的 ,具有相对意义的“底部老龄化” ;当人口转变进入后期阶段 ,代之而起的将是以死亡率下降为主导的 ,具有绝对意义的“顶端老龄化”。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机制研究:基于生育率持续下降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老龄化现象主要通过人口转变理论解释,由于生育率下降不满足经典的人口转变理论设想,人口转变理论对人口老龄化的解释力受到挑战。从制度的角度研究社会养老制度建立以后形成的"社会养老、家庭养子"对生育率的影响,以期解释人口转变结束后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从生育率下降视角研究人口老龄化机制。研究发现,在"社会养老、家庭养子"制度下,养子收益减少、养子成本提高、家庭养子资源比例减少,使家庭生育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提高养子成本、降低家庭养子资源比例,由于家庭缺乏养子激励,生育率进一步下降,进而导致更严重的老龄化。老龄化一旦形成,具有不断强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