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段丹东 《科学咨询》2008,(15):73-73
师范生作为大学生就业市场最后一个破除计划分配的群体,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从师范生自身的角度,分析其就业困难的原因,包括就业观念不当,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就业心态存在误区.因此,师范生必须加强师德教育,转变就业观念,锻炼基本功,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2000年之后,师范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不再由国家统分统配。因此,师范生就业难度加大,表现为就业率较低;从事非师范职业,处于不利竞争地位;专科生就业尤其困难。  相似文献   

3.
段丹东 《科学咨询》2008,(13):96-96
2000年之后,师范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不再由国家"统分统配".因此,师范生就业难度加大,表现为就业率较低;从事非师范职业,处于不利竞争地位;专科生就业尤其困难.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师范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从学生自己和学校两者的角度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为师范生再次成为就业新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WebQuest设计实践对师范生更新教学观念、培养现代教学技能的意义,主要包括促进师范生理解和内化现代教学理念,是师范生习得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的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师范生的校本课堂开发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师范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从学生自己和学校两者的角度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为师范生再次成为就业新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毕业生就业观念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引导大学生改变传统观念,搞好创业教育,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就业服务渠道,强化法律意识等方式,将促使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断转变,推进高校就业工作,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就业能力是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核心因素,该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困境成因,发现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就业观念狭窄,就业期望值高;专业技能较弱,综合素质不高;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就业实践能力不足。对此,提出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对策,分别是:转变就业观念,理性求职;苦练自身内功,提升个人素质;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帮扶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教学论的兴趣,提高教学论的教学功效。很好的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缩短了师范生的适应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突出,本文从引导学生降低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等内容,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意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口红利的压力,我国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油田子女包括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如何才能-**-转变就业思想,转变"精英"意识,树立普通劳动者观念,自强自立、多措并举,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不断扩招后,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本文从制度、观念、能力等多角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障碍并探索解决对策,以期为制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为观念转变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3.
周之良 《科学咨询》2008,(11):85-85
高校不断扩招后,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本文从制度、观念、能力等多角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障碍并探索解决对策,以期为制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为观念转变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自2013年被喻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727万人。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被社会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包括:人才供求结构失衡,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失衡,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等。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出了:优化高等教育改革,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挥政府作用,大学生端正就业观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引导机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期望作为影响就业的一种重要因素,在正确、合适的期望下,能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6.
冯硕 《决策探索》2011,(8):47-47
一、加强引导,转变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部分中职生来自农村,就业观念落后,认为拥有中专学历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留在城市里生活,而且中职生年龄偏小,没有社会经验,对就业往往容易出现好高骛远、自卑、依赖思想过重等情况。指导教师应关心中职生就业前的思想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心态给予相应的指导。首先,要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毕业生到什么地方工作都是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更是就业,只要能谋生就属于就业。其次,帮助学生走出就业心态的误区,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  相似文献   

17.
周亚芳 《科学咨询》2023,(10):239-241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育学基础是高校面向师范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载体。本文按照师范生培养“为什么要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么立德、怎么树人”这一逻辑展开,并提出教育学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方向:转变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观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成龙 《经营管理者》2009,(15):146-146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是一个民生工程。然而,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本文分别从大学生就业观念意识、就业区域选择、环境影响、面试技巧以及企业选择人才角度出发分析原因,再从不同方面和角度阐述应对措施和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无疑,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正是一种日益重要的拓展大学生就业途径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尽管取得明显进展,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千方百计指导、帮助毕业生调整择业观念与期望值,全面增强思想与业务素质,拓宽就业途径,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