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反腐小说"的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大热点,它从文学角度对社会和历史作出了审美把握.在这一创作热潮中,既体现了90年代"反腐小说"创作的一些实绩,但也存在着与之相关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
卫慧的<上海宝贝>、棉棉的<糖>、九丹的<乌鸦>不是"身体写作",而应是"身心写作".小说的问题在于性描写的泛滥、边缘性生活的记载以及自私性的人生态度.问题虽然表现在小说中,根源却在90年代以来边缘化写作潮流和女性主义文化思潮在中国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女性小说创作及其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凸显女性意识,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学进行解构和颠覆。从“私语小说”到“身体书写”,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具有不可质疑的文化反抗的积极意义,但也包含着致命的偏狭。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表现出理想爱情的沦落。从新写实小说的爱与世俗的妥协,到新生代小说对欲望的张扬,再到新人类小说的身体写作,90年代都市小说所表达的情爱有一种不断向世俗下滑的轨迹。而如何在欲望对道德的冲击和颠覆中找寻爱情提升人自身精神高度的力量,重建对于爱情的认同和想象方式,也许是我们无法漠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江苏作家的小说纷纷被改编成电影,在中国影坛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这些根据江苏作家小说改编的电影,或者突出小说中的情欲叙事与身体消费,或者虚化小说的历史意识,或者强化小说的历史意识,或者改编小说主题,完成人性书写,以实现电影与市场、主流意识、导演个体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西方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理论及其中国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理论是在弗洛伊德、荣格心理学理论及德里达学说影响下,在西方盛行自白派诗歌创作的文学氛围中产生的。中国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是以"身体写作"为重要理论源泉,并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英美自白派诗歌、中国当下社会文化与文学现实及作家个人生命体验、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某些特质亲密融合而产生的,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富有中国气质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人学,问世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20世纪90年代商界小说自然将它的视点投向"经济人"角色.与以往其他文学作品相比,90年代商界小说的作者在塑造"经济人"形象时,更注重熟悉经济人生活,在特定经济活动与关系中刻画"经济人"个性特征,揭示"经济人"本质,塑造新"经济人".  相似文献   

8.
莫怀戚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身体叙事”,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为什么他之前的小说很少有“身体的在场”?他为什么突然对身体表现出了强烈的书写兴趣?他通过身体书写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小说中大量的身体叙事对莫怀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在那以后他是如此地醉心于身体书写,这会使他和他的小说都陷入到消费主义的窠臼而不能自拔吗?通过对诸如此类疑问的解析,将会使我们对这个风格特异的小说家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背景下,小说家们在20世纪末前后以一种闯入意识暗区的荚学冲动表达着他们内在的文化焦虑.截取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创作,并使其与80年代文化"寻根"进行精神脉络的衔接,能使这一时期的乡土小说围绕着根性内涵的演变而清晰呈现出"寻根"、"拔根"、"扎根"的精神探求特征和文化命题的衍变.这对当代乡土小说的研究无疑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时段与内涵主线.显示了其难以替代的研究优势与价值.探察90年代乡土小说,以"寻根"为研究起点.以根性内涵的演变为研究视点,可以使我们获得双向的重要收获:对内,我们可以把握到小说家扎根民族、民间文化的精神向度与审美追求;向外则可以获得促成90年代乡土小说演变的历史、文化语境,把握到这种转型不仅与当代乡土中国的现实变革有关,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命题还有其普泛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几近百年的中国乡土小说伴随社会的现代化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历经了20世纪80年代的"寻根"热与90年代的"终结说",乡土小说于新世纪卷土重来,占据新世纪文学的重要一隅。现实社会的巨大变迁也使得乡土小说"从外形到内质都发生了不同于以前的颇为显著的变化"[1]。面对快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乡土作家不仅关注乡村范围内的变迁,而且将视域扩展到了城市中离乡离土的农民工。此类乡土小说融入了发轫于新世纪的"底层文学",彰显  相似文献   

11.
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隐藏着以“金钱”和以“肉体”为核心词汇的两套相互对立的话语体系。这两套话语体系的叙述主体根据话语系统的语义对立,构成了两个相互依存的“参动者模式”。在参动者模式的作用下,以“金钱”为核心的话语系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它具有普适性和穿透性,发挥着意识形态的功能,以此维护资产阶级的集团利益。而以“肉体”为核心的话语系统只能居于它的强大威势下,仅能以微弱的力量来表示反抗与叛逆。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几大长篇力作,从《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一直到《蛙》,在性、爱、食、色的表层符码下,潜藏着一组深层密码,即身体和欲望这两大元素。运用当今席卷欧美的身体研究理论,以《蛙》为例,围绕颠覆传统的身体观、身体的性与性别、身体的隐喻等展开论述,探索《蛙》的当代意义,展示身体在人类社会文化中一直被忽视的根本性地位,揭示莫言小说中"身体"的独特内涵及"身体"表征下的隐喻。  相似文献   

13.
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体态语的元功能是具有指向性和示意性,其指向性的社会化过程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展,为语言符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体态语具有隐喻性,某些隐喻性的体态语已经固化在了语言中,成为语言中较稳定的部分。体态语具有系统性及与文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身体叙事”是萧红文本的一个潜在的内容与姿态,在文本中,女性身体不仅成为萧红作品中的“生死场”,而且更是小说获得内涵和意义的根本来源。萧红似乎对自身的情感与女性的命运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女性独有的身体经验成为她从事文本建构的基本手段。生育、病痛与死亡是作家诠释女性“身体叙事”的独特视角,女性与男权社会乃至整个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与冲突成为身体的悖论。女性作家用反讽的姿态作了一次“致命的飞翔”,在语言的狂欢与回忆的空间中获得身体与性别的认同。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萧红将自己写进了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  相似文献   

15.
《德国民法典》第90a条"动物不是物"的规定是基于环境伦理学有关动物应成为权利主体的主张出台的,它给整个法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似乎动物的传统法律地位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动物取得主体权即成为权利主体即将成为现实。但是自然体权利论在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环境伦理学上的主张并不能等同于法律学的共识,德国法上的规定也并不意味着法律上权利主体的范围已扩张至动物,动物的法律地位仍然不可能是主体。  相似文献   

16.
符号·幻象·诱惑:鲍德里亚论域中的“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视域中,消费逻辑也渗透、主宰了身体。身体被符码化了,在身体中被编码了一套“时尚”“地位…‘名望”等的符号象征价值;在广告图像中身体被制造成为高不可攀的虚幻形象,在身体幻象背后是商品的真实;实质上身体是被资本所诱惑和控制的,是为资本的生产和扩张服务的。身体的被控制,这是人类生存境遇中最深层次的异化和不自由状态,我们必须对消费话语下人的身体状态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7.
身体是目前越来越热的一个关键词,身体研究热潮的兴起意味着社会本身的深刻变革,同时,也将意味着社会学理论本身的转向.身体思想一直伴随着西方思想的兴起,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一直到当代,身体始终是一个很难被忽略的研究兴趣,传统社会学因为种种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身体这个研究主题,但是,当代消费社会的兴起以及个人主义的兴盛,导致了身体重新复苏,人类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对身体的持久关注最终唤醒了社会学家关于身体研究的热情,当代身体研究的主题越来越宽广,权力、文化等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先后被引入了身体研究领域,身体社会学由此逐渐成为一门当代显学.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传播学中,身体界面指被编码在直接与受众相遇的信息接触面中的身体影像或身体图形。身体是当今电子媒介的重要媒介。简单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身体界面是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传播界面。在当下的电视广告中,真正俘虏观众的通常不是产品,而是广告中的身体。广告中的身体其实是一个等待被置换的符号。身体界面直接传递着体验的感受。身体界面的虚拟性使身体演绎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身体呈现方式的演绎性表现在身体性别选择的演绎性、身体界面编码方式的演绎性等方面。以身体演绎商品,以商品衬托身体,是当下电视广告的双赢机制。  相似文献   

19.
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以及如何看待他人对自己身体的评价。目前在身体意象的研究中,主要有社会文化理论、信息加工模型、身体意象失调模型和身体意象的社会比较理论。每个理论都有各自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侧重,并且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进行了验证,但是目前尚缺乏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模型,并且在身体意象的干预性和应用性上还需要加强。对于身体意象研究中产生的新研究方向如具身认知等,未来需要从实证领域进行不断地探索、验证。  相似文献   

20.
“身体”是解读《红岩》革命意识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从身体的命名、身体的出场仪表、身体的感知系统等身体的构成属性互证自明地凸显了敌、我两种不同的“身体阵营”。革命身体的受虐被演绎成了庄严的凯旋仪式与洗礼典礼。在红色狂欢的受难姿态中“身体”的痛感为一种信仰道义充斥的革命浪漫激情所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