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法学界在法治和人治的概念理解上是颇有出入的。如果对讨论命题的概念理解不一,讨论自难一致。我认为法治应是指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并反映其物质生活条件的要求而制定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来办事;人治应是指按照统治阶级的某一统治者个人意志来治理国家、来办事。目前,有的同志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治理国家是搞“人治”还是搞“法治”?这是人们经常议论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人治”与“法治”的含意。什么是“人治”?如果把“人治”了解为是“人对人的统治”,那么,不言而喻,任何国家都是“人对人的统治”,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自然也是“人对人的统治”。然而,我们知道,人是分为阶级的,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任何国家都是阶级对阶级的专政,资产阶级国家是少数剥削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无产阶级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  相似文献   

3.
人治与法治     
是要法治还是人治?这在过去是有争论的。多年实践证明,人治的弊端极大。人治是依靠个人的意志来实行统治,没有民主基础,没有法制保障;而法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稳定性。古今中外,凡是强盛的国家,总是与法治分不开的。 资产阶级也是把法治作为重要口号提出来的。继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康德和法学家施泰因等都主张法治,美国到现在仍实行“三权分立”的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人治都是治理国家的方式,而且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不是要完全摒弃人治,而是要肃清专制思想,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与道德素养,从而找到人治与法治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5.
人治与法治,是法学上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无产阶级专政有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实际问题。目前,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内政法界的重视。本文仅就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人治,必须实行法治,以及如何实行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人治与法治,是法学上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在五十年代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在法学界的一些人中,由讳言法治,怕谈法治,到公开反对法治,把法治当做资产阶级的东西。六十年代初,由于提倡人治,大学法律系和政法学院取消了刑法、民法、审判法等部门法的讲授,而代之以刑事政策、民事政策、审判政策等。法学理论也只讲党的领导、群众路线,为中心工作服务,法的内容不见了。人治与法治问题就成了法学领域的禁区。“四人帮”大谈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政法界的某些人中,逐渐由讳言法治,到公开反对法治,认为法治是资产阶级的东西。现在,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以后,人们的思想解放了,对于法治是否比人治好,我们是否也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一些同志已经发表了一些很好的意见。但就整个说来,这仍然是一个没有冲破的禁区,需要大家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现在,我谈一点粗浅意见,供同志们讨论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什么是法治 ?其含义是什么 ?自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先秦哲人提出“法治”并阐述其思想以来 ,历代思想家前仆后继地探索着这一亘古的命题。《牛津法律大辞典》对法治的表述是 :“一个无比重要的 ,但未被定义 ,也不是随便就能定义的概念 ,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笔者认为法治有以下含义 :(一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法治从被提出时开始 ,就与“以法治国”、“依法治国”等…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换句话说,没有完备的法制,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都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识着市场经济天然就是法制经济。市场,是有序地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如果没有正常的市场秩序,就不  相似文献   

10.
张林海  殷勤 《中州学刊》2003,(5):193-196
在建设法治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反对以人、以言代法 ,另一方面又要反对“以术治国”、以“治法”为法治 ,这就是人治与法治之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传统礼治、人治与当代法治的关系,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思想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人们一般否定了“人治”,认为“人治”与“法治”相对立。但对于、治”有些人持肯定态度,认为“礼治”不同于“人治”,它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适价值”和“永恒价值”。我国法治不能离开‘’礼治”,“礼治”应该与当今法治相辅相成。笔者并不否定传统礼治中存在某些合理的成份,但也必须指出中国传统礼治正是封建人治的根基,“礼治”的基本内容与实质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是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对立的。如果不认识这一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非常…  相似文献   

12.
人治在国家治理中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并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但由于人治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之上的,故应当摒弃;法治在国家治理中虽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单靠法治国家是治理不好的;应当充分认识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法治和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正> (一) 竖看历史,“人治”和“法治”作为有关治理国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则、方法、理论或思想主张,不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都是古已有之而非今人所始创的治国思想。古代,在西方便有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之间关于法治和人治的对立,在中国也有过体现这种思想对立的“儒法之争”。后来,在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特权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把人  相似文献   

14.
法治、人治、德治之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法治”、“德治”都是实现“人治”的手段 ,服务于君主专制。现代法治精神原生于西方 ,为近现代中国所继受 ,引发出社会剧烈的矛盾、冲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 ,利用中国传统可资利用的有效资源 ,使法承载着中国人现代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 ,施行良法之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5.
传统儒家以主体至善说为特点的治道包含三个主义:礼治主义、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人治主义是其核心。传统儒家的治道与现代民主法治所要求的道德建设有本质的不同。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包含对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治道的批判和过滤。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在思想建设上与传统的儒家治道划清两条界限: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与传统儒家的德治传统决裂,与此同时,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必须与传统儒家的人治传统决裂,这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沪上法治梦》是年逾九秩的司法界老前辈何济翔先生的醒世近作。该书是他本人后半生建言犯忌、横遭厄运的实录,也是人治主政、蔑视法治的历史悲剧的缩影。诚如作者所言,把它“当作稗官野史来读,或可补正史之不足”。“此书前稿一度胎死腹中”,幸蒙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同仁将它列入《百年人生丛书》,方得问世。   何老与国际著名的法学家杨兆龙教授本系同事。他之所以触“网”沦为右派,与支持杨兆龙关于中国应及时立法的学术论文有很大关系。笔者也是沪上法律界 1957年“阳谋”的受害者,而且劫后又忝为杨兆龙的东床。书中部分内容涉…  相似文献   

17.
(一)人治与法治的争论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但我们今天的 讨论与历史上的争论本质上不是一回事 顾名思义,“法治”就是以法治国。什么是“人治”?古往今来说法不一。例如,人治是指重视国家领导人的作用;是指领导者不民主的工作风和思想作作风;是指在没有法律的情况下由人来作决定;是指执行法律的人;是指“清官之治”;是指对当权者的培养、选拔;是指重视道德、舆论、教育工作等等。我们不赞成这些解释,因为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治理国家要不要人和需要怎样的人这类无须置疑的问题,而是指治理国家的“人”(主要是指统治阶级),以什么为依据、采取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目的来治理国家。国家都是人来治理,要  相似文献   

18.
从法治视角认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表现及其特点 ,提出要重视运用法制方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这应当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主要手段。在法治基础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主要应当沿着三条基本路径展开 :一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坚持和扩展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 ;二是不断推进法治 ,正确处理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 ;三是畅通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法律渠道 ,使人民内部矛盾在法律的轨道上得到解决 ,使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这方面的具体制度有人民调解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王船山用进化论的历史观,把儒、法的治国之道,放到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分析丁法制、德治、人治的关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观,很有点辩证思想,今天仍能对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