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谨 《江淮论坛》2010,(2):68-74,80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知识只作静态的逻辑分析,无论是罗素、卡尔纳普,还是赖欣巴哈,其科学观都具有现代性特点。以波普尔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提出的证伪主义“猜想反驳法”具有动态的人文文化意蕴,是后现代科学观文化转向的过渡环节。随后的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给科学以文化的政治、社会学阐释,成为文化转向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其基本观点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建构主义者英国爱丁堡学派的布鲁尔、巴恩斯、伍尔加、马尔凯和法国巴黎学派的拉图尔等人那里得到“过度”发挥,从而把科学的文化研究推进到了“文化建构”与“文化实践”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试论当代科学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平 《东岳论丛》2004,25(6):111-116
当代科学社会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倾向:(1)默顿科学社会学的诞生受惠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默顿及其学派的许多人非常熟悉和推崇马克思主义哲学。(2)贝尔纳学派的核心成员是一批公认的准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其"对科学的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3)对于科学知识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主要的思想来源之一,也是其主要的方法论来源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对科学社会学发挥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科学的本质和科学在社会中的定位,既符合社会的实际,具有扎实的科学史基础,也自成系统,十分完整、严谨。  相似文献   

3.
科学哲学史研究的基本问题,当然包括科学哲学发展各阶段典型代表人物和学派的科学哲学思想及其特点和主题转变,也包括各分支科学哲学的发展及其历史演变和重要特征。但是,在常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当引起充分重视,例如另类科学哲学发展的定位问题,科学哲学基本问题史的拿捏问题,中国科学哲学演化的研究维度问题,科学哲学史研究目标的选择问题。对这些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不仅有利于科学哲学史的总体理解与把握,而且将大大丰富科学哲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哲  刘兵 《北方论丛》2008,(1):131-134
20世纪90年代是SSK的鼎盛时期,SSK内部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研究学派。这些学派都宣称自己超越或脱离SSK的研究纲领而独立为新的研究学派。从早期SSK爱丁堡学派领军人物之一夏平的经典著作《利维坦与空气泵》谈起,分析皮克林倡导的作为实践的科学(science as practice)与SSK主张的作为知识的科学(science as knowledge)的异同,及其在科学史研究中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了七个主要的代表学派。从对各学派的科学观及方法论意义的研究来看,大体上把他们分为两大体系,一种是以唯科学主义的科学观为依托的体系,例如行为主义学派等。还有一种是以人文主义为主要依托的体系,如人本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等。多年来,尽管前者一直在心理学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但其科学观的局限性给心理学发展带来的困惑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因此,如何汲取两大体系所长,充分认识和运用科学人文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对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的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从1923年2月到年底,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场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简称科玄论战)。论战在所谓“玄学派”与“科学派”之间展开.玄学派的主要论点是:人生观不是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的,故科学无论如何发达,绝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科学派则针锋相对地认为:科学方法是绝对不受限制的,人生领域及人生观最终必然由自然规律和必然法则所决定和支配,也即必然由科学规律所  相似文献   

7.
库恩用“范式”理论分析了科学的常规时期与革命时期,而比较文学也符合这种范式.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在“欧洲文化中心的历时性范式”之内,运用科学实证主义方法将比较文学精确化、规范化,基本确立了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但也因此出现了范式内不能解决的“反常”现象.后来美国学派又在“西方文化中心的共时性范式”之内暂时地解决了法国学派的“反常”现象,确立起了平行研究模式,但与法国学派一样再次将比较文学置入危机的深渊.结合李凯尔特对现实的哲学分析,不仅论证了“自然科学的元范式”追求同质化的本质,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学派所提倡的“异质性”的合理性.因此中国学派的探索完全能够摆脱法美学派的范式束缚,将比较文学引向一条健康规范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刑事实证学派产生之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实证学派作为对刑事古典学派的反动,除了旧有的刑事司法制度无力控制犯罪这一事实原因以外,尚有特定的科学、人文背景。19世纪末期的进化论、精神病学等新兴科学思想成为实证学派产生的沃土;在研究方法上,实证学派实现了从思辨方法到实证方法的转变;在近代西方刑法思想转折过程中不存在从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向社会本位的价值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该学派活跃于1923-1927年,主要以余家菊、陈启天等青年党分子为骨干,以国家教育协会为核心团体,以<中华教育界>、<国家与教育>、<醒狮周报>等刊物为主要学术阵地,鼎盛时期其成员逾160多人,其有关思想及实践,对当时中国教育特别是20年代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默顿学派科学奖励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秀 《兰州学刊》2006,(12):21-23
1957年,“科学社会学之父”默顿首先发现了科学运行中有特色的能源———奖励,并由此成为默顿科学社会学的核心,与科学规范一起完整的表达了默顿范式。此后的大量经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现了科学奖励的本质———承认和科学奖励中荣誉分配不公的现象———马太效应。但因其理解的科学规范过于简单化,同时,又忽视科学奖励中的经济功能,默顿学派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因此重新评价默顿学派的科学奖励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