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的风格是文章家在文章主旨、材料、构思、表现技巧及语言运用等方面显示出来的独有风貌和艺术特色。它是一个文章家成熟的标志,是文章家在写作中具有创造性的鲜明体现。1文章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作者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志趣爱好、文化修养、思想境界等主观因素,是形成文章风格的基础,对文章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不同的生活经历,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性情,而且影响着他们的文章风格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道路,不仅为作者提供了写作素材,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写作思想,并且使他们…  相似文献   

2.
论学报编辑的逻辑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论文离不开逻辑思维,必须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观点和主张。学报编辑要弄清文章的论证方式,把握作者的思维脉络,进而判断文章的学术价值,以及对文章进行必要的编辑加工,就必须对文章进行逻辑分析,明确文章的逻辑结构,了解文章采用的逻辑方法。因此,需要学报编辑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姚鼐的文章论刘守安(首都师大书法研究所)清代安徽桐城文人姚鼐(1731~1815)生活于乾嘉时期,以文章著称,其文章理论也涉及诸多方面。姚鼐对于文章有自己较为成熟的理论认识和明确的文论主张,如关于文章本源、文章与学问的关系、文章风格、文章要素、文无定...  相似文献   

4.
正确剖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胳,有利于从篇章结构的分析上掌握文章的主题,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把握不同文体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主体个性,增强学生阅读文章时的逻辑性、条理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作者头脑中的形象通过文字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文章的语言不仅必须准确、鲜明,而且必须具有生动性。语言犹如文章的血肉,语言生动,文章就显得圆润丰满,具有活力。那么,教师怎样指导小学生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呢?  相似文献   

6.
谈毛泽东的新闻文章修改艺术杨文忠众所周知,毛泽东在文章修改方面为人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是他修改文章的根本目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是他修改文章的一贯态度,画龙点睛、点铁成金、锦上添花是他修改文章的主要结果。《毛泽东新闻...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对任恢忠所著《物质·意识·场》一书的评说。文章认为,任著提出的新的概念、范畴、观点和体系,基本上是严谨的,有一定科学根据。文章因任著主要是吸收各种已有的思想观点并融为一体,强调统一性、中介状态和零点运动而称之为“绿色哲学”。文章认为,这符合客观事实、符合辩证法,尤其符合当前的时代精神。这正是任著的价值所在。文章指出,任著几乎涉及哲学的所有方面,其中诸多新奇观点应留待历史去验证。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叙述了大学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应采取的阅读方法为略读、跳读、通读和细读。解答阅读理解题应采取先看文章,后看题;先看题,后看文章;先看文章,后看题,然后再看文章这三种方法。应试时的具体策略:抓住文章的主题;辨认重要事实;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最后用排除法从而确定答案  相似文献   

9.
诗词名句,历来具有精炼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引用得好,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有助于表达的精炼和生动,借用名句主要在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文末,也有的通篇引用,使诗句、名句成了文章语言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类的现实误区──《大文章概念论》之一朱广贤文章,作为整个写作活动终端的物化形态──精神产品,其分类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古老而疲惫的话题。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章,其“门”、其“类”、其“体”、其“式”等“形式”上的归属称谓,经过文章自身的沧桑演变和历代...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深是评价文章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文章要有深刻性。深刻性指文章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够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警醒的作用,使文章言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12.
作文在中考语文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审题立意又是关系到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步骤。立意,“意”就是指中心思想,也称主题或主旨,指的是在写作时中心思想的确定。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没有这个中心意思,文章就如同一盘散沙,失去了灵魂。由此可以看出,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3.
古人常用“凤头”来形容文章的开头,“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小巧玲珑,精美引人。那么怎样才能打造文章的“凤头”引人人读呢?一、直截了当开头中考作文,篇幅和数字都有限制,如果文章的开头废话过多,势必影响中间内容部分的充实。反之,直截了当地入题,就能给中间部分留出更多空间,使文章显得丰满具体。  相似文献   

14.
一、对现状的思考 目前学生高考作文出现的贫血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词句越来越华丽,情感越来越淡薄。感情真挚的文章少,说假话空话的文章多;有创造力的文章少,模仿套用的文章多。问学生,学生则说见到作文题无话可说,只好搜罗脑子里积累的片断,按照老师教的框架生拉硬扯,东拼西凑,像填八股文一样填完。这种状态下,当然写不出情感真挚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作为中华第一部个人学术专著,既是哲学圣典、道家首典,又是文章宝典、文章学元典。它不但包含老子的文章写作论和文章阅读论,而且内蕴丰厚的文章本体理论基因:“文原于道、文以明道”的文道观,“道法天地、文法自然”的文法观,“疾伪存真、言而有宗”的文质观,“言可表意、言不尽意”的言意观,“有无相成、虚实相生”的形神观,“‘无为’思维、辩证否定”的文思观,“言之有德、积德治文”的文德观.“关在真善、关在科学”的文美观。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文章雅洁、简明、深刻、生动,既符合传统的文章规范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在他的文章中,几乎调动了尽可能多的修辞手段为其表达思想服务,尤其“引语”的大量运用,使他的文章既通俗易懂,又深刻精辟;既幽默风趣,又博雅深赡。毛泽东使用“引语”出神入化,充分体现了他善于提高语言表达力和感染力的卓越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试说毛泽东与文章修改汪金科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伟大诗人,单是在文章个性修改方面,也有精辟的论述和光辉的实践,并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就说点学习的初步体会。一、毛泽东文章修改的哲学观关于文章何以修改的道理,古人今人多有论述,不过,其中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章的分类问题,历来为众多学者注重。古代文章从三国时曹丕的“四科八体分”到晚清曾国藩的“三门十一类”,自简而繁,由繁至简,经历了千余年文章世界鼎盛繁荣的检验。到了“五四”之后,现代文章又经由叶圣陶、陈望道等人“五分说”、“三分说”、“四分说”的追踪认定,发展到现阶段已形成了所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四文说”。然而,这一四“文”分的认识并无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造成了在全国大中小学语文教育和写作教学圈里无门(科)、类(种)、体(样)意识的种种教研误区。本文承接《大文章概念论》之一:《文章分类的现实误区》,之二:《文章分类的历史批判》,之三:《两门文章的哲学对等》所表述的整体思路,旨在通过八类分的最终界定,完成“两门八类多体分”这一分类新体系的论证,以使中国文章的分类步入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侯方域与魏禧、汪琬三家并举,其文章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一般认为,三家文章仍带明人习气,才情多而学识少,文章畅达有余而深厚不足。相对而言,侯方域因为后来《桃花扇》的渲染,他的“文章才情”更为后来学者所熟悉,但其“遗民心态”却往往被大家所忽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易代之际的社会环境出发,依托侯方域自身的家世以及阅历,从公子性情、名士风流与遗民心态等方面,力图完整呈现侯方域文章创作的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意不道尽余韵悠长穆丽媛关于文章的结尾,叶圣陶、夏丐尊合著的《文章讲话》中有这样的说法:“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真个完了”大约是指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把话说尽,说满,不留余地。这样写法并不影响结尾在全篇中的收束功能,叶老、夏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