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过装修的人,必定对装修都有刻骨铭心的评价:有人说装修处处是“陷阱”,一不留神就栽进去再也爬不出来;也有人说装修简直就是“无底洞”,好像拿着钞票糊墙壁;还有人甚至说“要想忙一辈子就生孩子,要想气一辈子就装房子”……虽然老大哥们对装修有如此不良总结,但对于工薪层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房子的人来说,装修仍是他们不得不经历的一步,那么借“前人”之鉴,装修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2.
正故乡就像母亲,有的人会守着母亲一辈子。有的人小时候虽然爱妈妈,到了叛逆期,却看母亲不顺眼,急着离开家。也有人在孤儿院长大,从来不知道母亲是谁、家在哪里。我常想,到底是那"安土重迁",守着故土一辈子的人对,抑或是那"志在四方",早早就离乡背井出去打天下,甚至一辈子不再归乡的人对。"故乡",英丈说得好,是Hometown也是Birthplace,家在哪  相似文献   

3.
榛果 《女性天地》2010,(7):38-39
曾有人对装修房子做过另类的定义:“钱基本花光,人基本累死,夫妻感情基本破裂。”但凡经历过装修的夫妻,对最后一项恐怕或多或少都会有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职业时空》2006,2(6):57
你受周围人欢迎吗?你能很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吗?你会熟练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吗?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极为重要的,有人讲话很"感人",有人讲话却"赶人",同样一句话,有人说得中听,有人说得不中听,因而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团队",要想成为强者、成功人士,就必须要懂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让自己变成一个受欢迎的人.  相似文献   

5.
房产证儿上写谁的名字闫刚的父母坐在对面沙发上。褚晓红和闫刚规规矩矩坐在他们对面,两个人很是乖巧的样子,乖巧是因为他们打算结婚,结束三年爱情长跑,打算结婚就必然要买房子,而房子的首付,曾经有过默契,是男方家出的。所以,他们跑回来求助了。先买房子后结婚的基调基本定下来了,接下来是车子和装修的问题。闫母说:你们也知道,我们老两口都是普通工人,一辈子牙缝里攒下一点钱,也不容易,要多了也没有,这个首付已经是全部了。当然,儿子结婚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人是越来越现实了",这个话是常常要听到的。是褒是贬,耐人寻味,有点苦涩有点酸楚,又有些许的安慰。也许是说生活日益缺乏想象,人际变得非常实在;也许是说做人越发的理性,谋事更加的物质。人,确实也真是很现实的了。前不久就有"千余女大学生竞聘公交乘务员"、"千余女大学生竟当‘船娘'"等等新闻,并引发了热议。有人哀叹如今大学生已经掉价贬值;有人生气说这是人才浪费;有人为大学生能够这么明智和理性感到宽慰;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人看来,装修可谓是婚姻生活里程碑式的存在。装修的不仅仅是一套房,更是一个家,一个带着希望的未来。但装修其实是一个特殊又微妙的过程,期望与现实不断碰撞,在高压力与高强度的状态下,要交错处理和卖方、厂方、施工方的关系,同时,还要不停地与伴侣进行磨合。在这个负面情绪很容易倾巢而出的时候,处理不慎,爱情和婚姻就跌在了新家的门槛前面。人们管正在装修的人叫作"蛹人",因为他们真的很"勇",勇气可嘉、勇猛无敌、勇往直前;因为两个"蛹人"在黑暗中摸索,琐琐碎碎、磕磕绊绊、争争执执中筑起一个家;更因为,谁经历了装修能不褪掉一层皮?但只要褪掉了那层皮,蛹就能破茧而出,幻化成蝶。携手面对新家与未来时,就算还做不到比翼双飞,但经过了装修一役,或许你会惊喜于彼此间新添的心有灵犀。  相似文献   

8.
<正>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个人愿意一辈子对你耍流氓……去年"光棍节",老妈在一个小时的长途电话里,只有一个主题:赶快嫁人。这时"羽毛球迷"群里有人发消息:"求共进晚餐同伴。女性。"为了摆脱老妈,我立即举手。对方立马在群里说:"已有人跳进火坑,后面排队的姑娘,请回家跟妈妈共进晚餐。"发消息的是刚进群的新人,叫乔。见过两次,并不熟络。那日我们见面后去找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真正的窗户就是房子的眼睛,从眼睛的神韵,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窗户好不好看,也直接影响房屋的美观.澳大利亚在建筑美学上,的确下了很大功夫,在给房子的窗户化妆.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这样一个抢答题:澳大利亚的民房窗户朝哪个方向开?有人想回答朝南开,考虑可能不对,有人想到应该朝北开,因为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太阳在北边,正在考虑时,结果有人快速抢答:向外开,结果答对了.  相似文献   

10.
常思斯 《安家》2009,(6X):33-39
<正>十二年,一个轮回的拍打,让中国房地产在一浪又一浪的退房"潮"中前进。2009年,比之前中国地产所经历的任何一年都让人无奈。房子卖的不好,购房者持币观望,市场萧条一片;房子卖的好了,又有人在拼命的找寻这是一个伪命题的"真相",拿出来公布于世的声称一切都是"假"的。各种行业都会用到的商业包装,融资方式到了房地产界,被拿出来  相似文献   

11.
正L流言很多人会在孩子尚未出生时,就满怀好奇地想知道胎儿的性别。大家比较熟知的,对胎儿性别下判断的第一民间铁律,就是"酸儿辣女",即根据女性吃东西的方式来判定胎儿性别。有人说准,也有人说不准,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明天 《现代妇女》2007,(3):25-26
离过婚的男人如同二手房,因为被人装修过,所以处处留着他人的影子,如果你想长久地在这里住下去,那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用心地去做一种刷新的工作。等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这座曾经是别人的房子已经充满了你的气息,变成了一座全新的房子,那样你就成功了。  相似文献   

13.
把她放心上     
说多了"我会爱你一辈子",不如在她想吃橙子时,第一时间买给她,这种爱,更真实更靠谱。女人是敏感的,甚至有些小题大做,经常把一件事情扩大化,非要扯出来"你不爱我",我想每个男人都有类似的感触。其实,当你认真想一下,也许你就想错了。男人对女人的爱,表达得大大咧咧,而女人对男人的爱,却表现得无微不至。女人这样做,希望男人也能如此。  相似文献   

14.
心结     
老詹 《老年世界》2009,(12):10-10
我们买好房子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婆婆接到城里来了。老公是独子,公公去世早,老公考上大学后婆婆基本上就是一个人生活了。本来想让吃了一辈子苦的婆婆到城里来享福,可婆婆只来了两个月就呆不住了,执意要回乡下去,说在农村呆习惯了,心里总放不下那些土地。还说自己还不老,田里地里的活都能干。看到婆婆整日神情不安,人都消瘦了,我和老公只好把她送回了家。  相似文献   

15.
家是什么?所谓的家是当你遭遇风雨时,它便成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个避风港,就有多少个家。构成家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必须有房子,四面是墙,加个顶子,结构简单,但它能够遮挡严寒。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间房子,就有多少个家。构成房子的要素是门,用来隔绝外面的世界,使房子里的生活更精彩。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扇门,就有多少个家。房子里必须有男人和女人,时而吵闹,时而和谐,从此家中便有了勃勃生气。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个男人和女人,就有多少个家。构成家的要素还有孩子,这是组成家的重要环节,也是美满之家的情感纽带。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个家。家中还要有灯,当夜幕降临,召唤人们回家的是灯,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温暖。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盏灯,就有多少个家。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家,谁也说不清楚,但也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家,它是避风港,房子,门,男人和女人以及孩子和灯。  相似文献   

16.
佚名 《伴侣(A版)》2008,(2):49-49
正英国人装修房子是噩梦为自己的居室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是很多人英国人装修房子是噩梦为自己的居室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对于一些英国的消费者来说,装修房子却是一场噩梦。从英国消费者支援机构公布的数字就可见一斑,在过去的8个月里,他们  相似文献   

17.
老板要给自己的员工以什么样的印象才最好,这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的人说做老板最主要的是要有威信,说透彻一点就是要让员工觉得怕,否则员工不听自己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又有人说老板要做员工的"老好人",对所有员工都要好,这样才能让员工对自己贴心.  相似文献   

18.
父母打算给我们买套房子,父母出80万,我们出10万。因为婚前有一套房子写的是我的名字,这一套就不再考虑我的名字了。老婆想写她的名字,但我父母不太愿意,想写成孙子的名字。我觉得无所谓,老婆说我们没把她当自己人,还说我"不知道向着她",我该怎么办?买房你父母愿出大多数费用,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房子的归属。但从你妻子那边看呢,打击和伤心  相似文献   

19.
妻子一直希望我们能有自己的房子,我也表示理解。但几年下来,我没有挣到多少钱,妻子就开始说我不负责任、说我逃避责任、说我是"故意拖",这话让人听着很恼火,我们为此争吵不断,我很苦恼。你们双方我都理解,可问题是你们彼此不理解。理解,关乎所有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的质量。没有理解作为基础的爱、情感和关系,无疑是肤浅的、苍白的,一旦面临房子、钱等外在挑战,很容易不堪一击。说起来相当悲哀,如今的中国人,好像集体裹挟在"一定要有房"的势不可  相似文献   

20.
一个青年特意向一位禅师求教。他说:"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禅师缓缓地说道:"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能做两三碗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中,包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