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毛泽东的思想>是国际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施拉姆教授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在该书中,作者明确指出,其研究主题是"毛泽东的思想",而不是"毛泽东思想".在这样一种带有明显思想家个人思想传记的视角上,该书对"毛泽东的思想"的基本性质、历史分期、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对施拉姆著作进行总体介绍的基础上,也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出了评论.  相似文献   

2.
《广异记》记录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显明的民间文学特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种特性:首先它是深受重视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传统影响而产生,富于时代特色的社会文化生活是其取之不竭的故事源泉;其次,该书在资料搜集方法上具有民间文学性;第三,该书确实辑录了大量流传于民众口头中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直接集中地表现了其民间文学特性。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民间文学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3.
晚清学者桂文灿编撰的《经学博采录》,是清代重要的经学史著作,长期以来,该书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始终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文章由"其人与其书"、"荟萃与实录"、"汉学与宋学"三部分组成,作者认为该书作为学案体的经学史著作,收录了乾、嘉、道、咸四朝的汉学传习活动,较之江藩的《汉学师承记》内容更为详实丰富,全面地展示了晚清汉学研究的延伸与演变的基本脉络。该书既是晚清学术语境中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归依汉学的真正祈向所在。桂氏的某些见解未免失之偏宕,有欠圆通,但是都显示出桂氏对传统经学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现在的学者进一步了解晚清经学研究的实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是李斌雄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该书作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成果,其特点和优点,概括说来,就是直面现实,勇于理论创新。从选题来看,该书以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作为研究课题,把党的学说和哲学这两个学科交叉和联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课题确定以后,如何开展研究,这对于能否取得预期的理想成果,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该书极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纳入我们党的作风中的一种良好学风,也是理论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该书…  相似文献   

5.
《经济与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一书的主要特色和亮点在于:第一,该书是一部理论之作,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第二,该书是一部实证之作,资料翔实,论证有据;第三,该书是一部人文之作,充满了著者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照。该书必将有力地推动抗日战争时期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是抗战经济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6.
孟子学研究的"历史-思想史进路"探讨的主题是包括孟子升圣、 <孟子>升经、三孟升级在内的"孟子升格运动", 其中, "三孟升级"尤为<孟子与孟子故里>一书所关注.该书勾勒了孟子故里"圣地化"的基本内涵, 突显了以运用孟庙刻石资料为特点的史料学功底在孟子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 随着孟子学研究越来越涌现出在"深刻度"和"广延度"两个层面上不断拓展的趋向, "孟子研究的史学进路"也已经或正在引导并转换着这一研究领域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7.
"宋学"是漆侠先生晚年专注的重要学术领域,《宋学的发展和演变》这部学术力作的出版,极大地推动了对宋代学术思想和文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得学术界对宋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该书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广阔的学术视野,显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风格;二是对宋代学术思想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深入研究;三是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的扎实求实的学风。漆侠先生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从事历史学研究,是他成就学术事业的重要因素,这对新世纪的学人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东大学孔德元教授的《政治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付梓出版。孔教授是大陆较早致力于社会政治学研究的专家。该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这一学科以及该书作者最近些年来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对于有志于或有兴趣于这一领域的学生、学者来说,非常值得一读。概括起来说,这本书有三个方面的特色。1.就政治社会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等领域作出了深入的,也是基础性的探索与  相似文献   

9.
在村治研究核心学科——农村公共管理学某些研究中,社会学概念"差序格局"被跨学科移用为"差序治理",概念的滥用和误用问题显得非常严重,使得乡村治理研究本该重视的历史感和未来性遭到了普遍的忽视,研究应有的科学性和敏锐性也受到了压制和侵蚀。因此,当前及今后对村治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推进应该注意三点:一是从根本上放弃简单地套用以往那些在"三农"问题研究中有广泛影响力的概念的研究思路;二是研究该有的历史感不能遭到淡化;三是对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要有所自觉。  相似文献   

10.
《汉字百味》属于议论杂文。该书从文化理性出发,借助"说文解字",多角度地展示了对社会的体认与感悟,揭示出一系列朴素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为现代人净化心灵带来精神启迪。其中有三个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一是双向地、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看待生命的全部流程;二是确立是非观念,勇于揭露、对抗、反击各种虚伪、丑陋和邪恶现象;三是关注灵性的修持和人格完善,寻找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港湾。该书的立意不在于文字训诂,而在于以"字"说"人"与"事",说"是"与"非"。  相似文献   

11.
李思民先生的新作《问题意识.思维品质.创造精神》是一本思维科学的创新之作。他从理论的高度系统深刻地阐释了问题意识、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三者的内在联系。视角新颖,见解独到。全书贯穿的浓厚的文化气质,更是提升了此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瑞禾先生的《广韵与现代汉语方言》是一本既实用又有学术价值的语言学专著。该书具有如下特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注意实用、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书名是认识该书性质的最重要的事项之一。产生于唐代的《史通》 ,自宋代起 ,学者们对其书名内涵的解释仁智相参 ,颇不一致。分歧的关键即在一“通”字。有的认为《史通》之“通”是笺注的意思 ;有的认为与语言通顺有关 ;还有的辨析此“通”没有“通识”的意思 ,也不具备“贯通”之意。异说纷纭 ,莫衷一是 ,影响到了对《史通》主题思想或作者主体意识的认识的一致性。其实 ,作为史学理论大家的刘知几深明书名体现和规范该书性质的道理 ,对其书名的涵义是有明确界定的。所谓“史”即指历史学 ;所谓“通”即通义的省称 ,属古代理论文体专有名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有关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应限于对我们研究"中国哲学"之方式的反思,而不应看作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本身的一种判定.哲学本是一种历史性的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讲,哲学就是哲学史.中国传统哲学所关注的历史,一是知识性的历史(事);一是通过经典的诠释开显当下生命存在的意义,即"存在性的历史"(道).史通大道,道、事一体,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之能够与时俱新,引领现实,保持原创性生机的基本原则.现代的中国哲学研究,偏向于脱离"存在性的史"之基础,退居学院化的知识性一极.突出传统思想的历史文化内涵,强调教化对于义理、"存在性的史"对于"知识性的史"的奠基作用,应是当前中国哲学研究所予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其“生活教育”理论和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即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与时间。基于对当今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超前教育”和“超载教育”现象的思考,结合“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的启示,提出幼儿教育“减负”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徐有富先生的《目录学与学术史》将目录学与学术史密切地联系起来,更直观地反映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用,实是一部别开生面之作。笔者在阅读此书时,往往产生一些情不自禁的联想,这些联想或是书中内容的延伸,或是对徐先生观点的补充,或是商榷,等等。这些札记有些是纯粹的学术史问题,有些则涉及目录学,这些皆是缘于此书而发。  相似文献   

17.
成书于1957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是张舜徽先生的一部未刊稿。该书将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区分开来,从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对我国封建社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它是张先生在新的时代,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成果相结合而产生的重要学术成果,不仅对研究张先生的学术思想有所裨益,对后世探讨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史学史、学术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春祥先生撰写了我国新时期"第一本元杂剧史"--<元杂剧史稿>,对元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在新时期的元曲研究界开风气之先;他提出并论证了"<录鬼簿>才是戏剧史领域里的开山之作",将我国戏曲史中有关这门学科建设的时间提早了600年;他对元代包公戏、元杂剧地域范畴的研究及元人散曲的研究多有见地;他对元杂剧"全面的、多角度的,也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了学术界公认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邱敏先生的新著《六朝史学》,以史学为载体,系统地论述了六朝时期的史学成就,是一本具有鲜明特点的力作。该书在充分利用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探究六朝史学的来龙去脉及兴盛原因,填补了六朝史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