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悲剧意识是张爱玲对《红楼梦》精神内核的继承,也是其创作的灵魂所在。传统小说悲剧艺术的现代性演进是张爱玲创造的现代文坛“传奇”之谜。张爱玲与《红楼梦》创作精神的核心都是以人性为突破点写人生悲剧,张爱玲借鉴了古典悲剧中物欲的诱惑使人性沉沦的立足点,将封建余孽与“现代文明”相杂读,使人性特点更主体丰富;同时张爱玲继承《红楼梦》中的人生情理冲突悲剧并进行了重新锻造,将情理打成一片,表达对人性脆弱的洞悉。世俗关怀是张爱玲对《红楼梦》古典主义情怀的继承。两者都杂揉着矛盾与困惑,既枕着依恋凡人俗世,又清醒意识生命悲剧,将悲剧意识沉潜于困阁婚恋、世俗真实之中。《红楼梦》立足于感性世界,指向虚无色空,张爱玲则回归于世俗真实,寻求对抗乱世悲凉的寄托。  相似文献   

2.
流言的世界     
吕丽娜 《兰州学刊》2008,(Z1):180-181
在中国文学史上,20世纪40年代在沦陷区孤岛上海,张爱玲的作品明显区别于当时上海两大文学派别:抗战文学和闲适文学,张爱玲以独特的语言,描写一个个突兀的故事,在中国习以为常、入世近俗的故事里,却浸透着无边的绝望,张爱玲记录下那个时代本真的生活和感受,这为后人留下了从各种角度阐释的空间,文章从张爱玲文本的情感世界入手去理解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苍凉的传奇-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宁 《理论界》2000,(1):56-57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的作家。抗战中的“孤岛”上海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张爱玲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贵族”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扮演了一幕“传奇”。张爱玲的传奇是悲剧性的。代表着张爱玲创作的作品几乎都是悲剧 ,然而张爱玲笔下的悲剧不是悲壮而是苍凉。苍凉作为一种情绪主题笼罩着张爱玲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我发觉许多作品里力的成分大于美的成分。力是快乐的 ,美却是悲哀 ,两者不能独立存在。……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 ,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 ,没有美 ,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大多以女性视角来叙事,从她们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生命意识出发,揭示其悲剧命运。张爱玲对当时女性心理痼疾的展露是其对中国女性意识进化和发展的一个贡献。从张爱玲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分析张爱玲对当时女性既渴望独立而又不得不依赖,既已清醒而又无限迷茫的女性意识的展示。  相似文献   

5.
论张爱玲小说中缺席的父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由歆 《理论界》2006,(3):188-189
张爱玲的创作带着时代烙印和悲剧色彩,以描写动荡社会中渺小的人物见长。本文从社会和家庭的角度阐明了她作品中塑造的男性形象特点并论述了父性形象缺席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分别为20世纪东西方著名女性作家。作为两位关注女性形象和男女关系的重要作家,女性聚焦、女性意识和女性自觉是张爱玲与伍尔夫作品创作的重要特色。他们的女性观有一定差异,但在探寻改善女性命运及和谐的两性关系方面又存在共性。比较两人代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性格和命运,分析其女性观及其成因,可为我们重新思考女性的命运以及更好地欣赏二者的作品提供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的作品中,有一些属于悲剧。突出的代表是《窦娥冤》,王国维说它“即列入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当代王季思先生等编辑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也收了它。此外象《蝴蝶梦》《鲁斋郎》等,有人认为属于悲剧,有人认为不是悲剧,看法尚不统一,但人们大都承认这些作品的内容具有悲剧的性质。关汉卿虽然没有提出悲剧的概念,没有建立悲剧的理论,但他确有悲剧创作的实践,他的作品中确实表露了明显而强烈的悲剧意识。 这里所说的悲剧意识,不是指作品客观描写的具体的悲惨事件或悲哀气氛,而是作者在悲剧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意识,它对作者的创作实践产生支配和指导作用。由于悲剧不仅是一种戏剧的类型,而且属于美学的范畴,因此作者的悲剧意识决定着作者的审美观点和作品的审美效果。关汉卿是古代第一流的戏曲作家之一,他的悲剧意识在戏曲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一位女作家.本文从她的独特人生际遇与生命体验出发,认为悲剧生命意识和悲剧文化心理决定了张爱玲认同凡俗人生的求真求美的文学观.她把写出"人生味"(也即"人生安稳的一面")视作衡量作品真实性的准绳,对小说艺术性更是孜孜追求,由此构筑起独一无二的张爱玲的文学殿堂.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张爱玲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时间意识,努力挖掘出其作品中的两类时间运行模式及其意义,分析由呈崩塌趋势的旧贵族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凝滞的时间和虚无的感觉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以窥张爱玲创作特色于一斑。  相似文献   

10.
邓海燕 《理论界》2006,(4):177-177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界和读者中出现了张爱玲热,这与张爱玲充满传奇色彩的坎坷人生经历有关,也与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痕有关,她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那个病态社会的畸形人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张爱玲的创作艺术特色苍凉的悲剧风格;世俗生活的重新发现;雅俗兼容的趣味.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与张爱玲都是属于深度关注"人"的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除了表现"人性"的主题外,对生命本质意蕴的思考,对人的生存之痛的感受与言说,构成了其重要的创作旨向.正是由于他们创作中透射出的对人类生存境遇的追问,以及追问中所呈示的浓郁的悲剧性倾向,使得沈从文与张爱玲表层相去甚远的作品有着深层的契合,也使两位作家在对人的存在本质意义的揭示上有了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上,多有对政治的观照和倾向。因为师承的缘故,成名初期的作品,张爱玲的文艺思想"右"倾,但是在作品中,也不乏对国民党的批判和对社会现实的针砭。解放后,张爱玲依据当时的文学创作标准,创作了包括《十八春》、《小艾》等一系列"左"倾作品。在离开大陆后,张爱玲又开始对其创作的"左"倾作品进行修改和删节,回归其"右"倾的文艺理念,同时,她还创作了《秧歌》、《赤地之恋》等多部"右"倾小说。但无论"左"倾还是"右"倾,张爱玲在作品中对世相的洞察和对人性的探索,才是其成为经典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评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海明威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既塑造了被称之“硬汉子”的男性人物,同时又刻画了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这些女性人物,不难发现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如同他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一样,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人物有着复杂的个性特征,经常有着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了海明威悲观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主要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苍凉感.究其原因,文化、民族历史、时代、个人生活经验及其心灵感悟都是张爱玲苍凉感存在的渊源,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着她的人生观和创作观.  相似文献   

16.
宋丹 《晋阳学刊》2009,(3):111-114
古希腊悲剧与元代悲剧产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悲剧人物尽管都表现出在灾难面前渴望生活,在悲,痛中追求享受等的本能需要和人性中的基本取向,但两个民族作品中的人物在面对灾难时的悲剧意识、悲剧精神等悲剧的人性力量之不同,说明了两个民族悲剧人性品格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两个民族不同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7.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内审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内审意识●严三九一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张爱玲以其叙写转型期中国妇女生存处境心路历程的个性特色立于女作家之林。她不仅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在平淡无奇的常态生活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而且还以特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万平 《理论界》2010,(3):134-135
从《雷雨》中的悲剧意识我们看到了曹禺创作早期灵魂深处对人类生命本质的探询。透过作品主人公悲剧的生存情形及其独特的奋争历程,我们体悟到了男权主导下的物质、阶级社会中人性的弱点和光辉,也感受到了曹禺对人类生命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杰出的作家,他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在他创作成熟期写的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塑造了一组前所未有的悲剧主人公形象.这些悲剧主人公命途多舛的一生,透露出哈代对人生特有的一种生命悲剧意识:“人的正常本能和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结局”,“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哈代这种生命悲剧意识犹如一个乐章的主旋律,在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次第展开,反复迥荡,不断加强,成为哈代小说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诗词作品大多数属于悲诗悲词,表现出浓烈的悲剧意识,并形成其诗词的主要审美品质。具体说来,这种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生命悲剧意识和历史悲剧意识两个方面,并通过多个维度体现出来。王国维诗词中悲剧意识的形成不但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同时还有哲理的、时代的、政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