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票悖论是困扰众多学者的难题,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对前人解决投票悖论的方案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从投票规则着手研究投票悖论的消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投票规则是解决投票悖论的关键,这是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市场规则的养成是在“需求———供给”理论构架前提下 ,聚焦制度商品的供求和消费特性而引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和视角。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猴儿“不许拿香蕉”故事引出市场规则养成的概念 ,在制度商品“需求———供给”理论框架下阐释市场规则养成的理论蕴意 ,并就我国市场规则养成不完全的现状初步探讨了市场规则养成的机制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农村村民在基层选举中投票意愿的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各种实际因素对村民投票意愿的影响作用.通过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村民"对选举意义的认知"、"受教育程度"、"对上届选举过程的评价"和"对自身权利的认知"是影响其投票意愿最主要的四个因素.此外,村民所表现出的较高投票意愿,在某种程度上实质为因选举无序性等问题而导致的被动与消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再生产中,社会资金、社会劳动的运动过程,同时就是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过程,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实物形式的运动最后形成总供给,而它的价值形式的运动最后形成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从核算原则来说,收入,分配和使用三者是相等的;从计划安排来说,只要在财政上不打赤字,在实物上不留缺口,三者也是相等的。然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供给与需求总是不相等,不是供给大于需求,就是需求大于供给。即不断出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本文将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常修泽等在《经济学家》今年第2期上载文提出“企业效率障碍”问题,指出在研究我国的供给和需求时,可发现“五个疑团”:1.为什么生产性建设的投资逐年增多而供给不能相应推进?2.为什么信贷规模不断扩大而供给不能相应推行?3.为什么投入这么多劳动力而供给不能相应推进?4.为什么能源大量消耗而有效供给形成不多?5.为什么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增加,而社会供给未能相应提高?这源于经济运行中存在吞嗜各种投入要素的巨大经济黑洞——成千上万个低效率的企业。企业效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年终考核机制中,考核人与被考核人之间是一种零和博弈的关系,因而考核的结果往往导致逆向淘汰,并制造等级与帮派.民主考核的内容是非政治类事务,也是判断类事务,并且没有前置的辩论程序,因而其采用民主投票的形式,其考核的结果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反权利性和反规范性.并且,在这种所谓的民主考核机制中,民主并不能制衡权力,相反权力却轻易地轭制了民主.也正是在这一功利意义上,民主投票成为权力者非常实用的权术而被频繁地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间来,经济理论界对持续数年的通货膨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通货膨胀的内涵与作用对通货膨胀的内涵主要有三种不同定义。①通货膨胀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货币投放过量;二是货币贬值;三是物价上涨。三者分别为原因、实质和标志,不能把它片面理解为其中任何一个方面。②通货膨胀是供求双方对比的结果,即一定时期内,供给增量与需求增量不相等,而需求增量又持续大于供给增量,出现供求缺口。所以,短缺是通货膨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③有人认为上述  相似文献   

8.
台湾省选举委员会9月22日发布选举公告,今年县市长及县市“议员”选举确定12月3日同时投票。在此之前,台湾各县选举委员会已正式公告,乡镇市长选举与县市长及县市“议员”选举同日投票。  相似文献   

9.
群决策中个人判断能力与投票规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个人判断能力概念 ,建立了群体决策的效率、可靠性及效益函数。并对投票决策的效率、可靠性、效益进行分析。在同质性假设条件下得到了群体成员个人判断能力、决策规则与群体决策的效率、可靠性之间关系的 5个命题。本文的结果表明对不同判断能力的人组成的决策委员会 ,应采用不同的决策规则 ,这样能收到组织决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经济投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投票"理论为分析公民投票行为内在机理提供有效的观测窗口。伴随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民主选举的蓬勃开展,针对投票人投票参与和投票选择等行为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有研究中由于存在样本选择、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取向等问题,无法从严谨的学术视角提供经济投票理论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行为的影响的实证分析。对经济投票理论展开全景性回顾和归纳性评述,基于全国性调查数据来实证分析农村基层选举中经济投票理论的现实影响,可以发现,年龄与投票行为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社会经济地位对投票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经济状况和主观社会地位来施加,政治涉入程度越深的村民更倾向于积极参与,认为"经济发展比民主重要"的人群更愿意投票,"经济评价"对投票行为只发挥了很有限的影响。所谓"经济投票"理论对中国农村基层投票行为的解释力有限,可能受理论局限性、经济投票测量问题、中国当前重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以及村庄的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适应性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是指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在成长阶段上耦合与协同,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农村金融的竞争力、服务能力及生态环境质量与现实经济的适应程度.构建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克服“有限理性”与“改革惰性”的双重困扰,使农村金融改革沿着既定的目标具有可持续性,使农村金融的供给满足农村金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共识是民主的规范性要求,如何在多元条件下达到共识是现代民主理论的主要难题。公共选择理论基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框架,把理性个体的策略选择当作民主的基础,强调通过投票机制把不同个体的多元偏好汇总起来并形成社会选择。商议民主理论则认为投票并非是民主的唯一内容,公共领域中的交往也是民主的内涵。它期望人们通过无强制的交往达成共识,认为个体偏好可以运用交往理性通过"更佳论证力量"的商谈而得到改变。商议民主理论在总体上虽然有些理想化,但它所提出的许多方法、观点,对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分歧包括政治分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后兴起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工“用脚投票”方式初步解决了工资低的问题,但劳动时间长、超时加班问题仍未解决,且固化为一种强制劳动体制,其表现为“长白班”与“两班倒”工时制,这与国际工时制度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当前超时加班强制劳动体制已给农民工群体带来诸多伤害,也不利于中国制造业健康发展。鉴于劳动者与工会部门干预效果甚微,中国需要一〖BF〗场“〖BFQ〗工时执法革新”,强化政府行政干预,杜绝超时加班。  相似文献   

14.
刘兴宏 《东南学术》2013,(1):113-120
国际金融组织的投票权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本文以亚洲开发银行为例,从金融贡献和投票联盟两个视角检视了各成员体之间的权力分配,并通过实证考察了亚行的两个最大权力体——美国和日本对亚行的经济和商业利益分配的影响。结论是:金融贡献是观察亚行各成员体之间权力分配的一个基本视角,但这种视角并不足以解析亚行各成员体的实际投票力;在投票联盟的作用下,亚行各成员体的实际投票力与其各自所拥有的正式投票权并不总是相称;亚行的权力结构呈现出美日主导的二元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的"工荒"并非完全是劳动力供给出现转折造成的,根本原因还是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农民工权利意识已觉醒,他们学会"用脚投票",从而造成某些企业不仅招工难,而且留工也难,使"工荒"现象加剧;同时,国家也出台法规保护劳工权益,低工资时代已难以为继。从当前国内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也需要中国走出低成本劳动力发展模式,"中国制造"也需要积极应对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16.
全球治理的实质良法善治难以应对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性多元耦合产生的新型治理需求,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视角可指引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形式良法善治范式革新。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有助于厘清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概念与内涵,即“规则制定—规则运行—规制评价”嵌套的动态独立国际法系统,以及形式良法善治需求下四类规制“一体两面”的多元协调系统运作方式。通过规制现状与谱系反思,发现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效用梗阻呈现供给能力不足、供给过剩以及供给制约需求的国际公共产品结构性“供给失灵”现象。依据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指引,效用梗阻的形式治理范式革新应坚持“加减乘除”四重运算的复合策略框架。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的全球治理形式范式革新符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主张,中国应积极引领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理念与模式变革。一方面,秉持以数据安全为核心、国内与国际规制双向互动为重点的兼容性规制理念;另一方面,以“数字丝绸之路”为支撑,深化平台联动、议题联结和机制协调,探索全面开放性和高度包容性的数据跨境流动规制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在个人投票中存在不合理性的问题 ,并从西方经济学的公共选择和公共福利观点出发 ,分析了个人在投票选择中存在的非理性现象 ,从中给出一些解释投票困惑的识别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股东投票代理权征集机制通过集中分散的中小股东的投票权,能够缓和股东之间存在的集体行动困境.但是,成功的代理权征集却会在征集者与被征集者之间产生严重的代理问题.因此,代理权征集机制并不是改善公司治理的灵丹妙药.而且,代理权征集法律规则效用的发挥离不开特定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征集投票代理权制度是现代公司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源于民法上的代理权。该制度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实 ,有其存在的法理基础和现实意义 ,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 ,如不加限制就会衍生出各种弊端 ,而我国对于该制度的立法却存在明显的缺漏。通过对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相关立法的比较分析 ,可对完善我国的征集投票代理权立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司审计的存在,不仅反映股东对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更内载着社会、国家及市场参与者赋予的多种期望,发挥着多重的功能.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应极力借重审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与提高.作为影响着资本市场内审计服务品质高低的内在与外在的关键因素,审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路径及方式应正本清源,进而切断股东与审计之间的潜在利益关系,将审计信息尝试从“私人产品”向“公共产品”转变,使审计信息成为真正的“守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