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新创造的社会财富,而财政收入则是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保持财政收入占GDP适当比例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为这一比例过高,会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过低则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我国从80年代以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降低,1980年为25.7%,1985年为22.4%,1990年15.8%,1995年为10.7%,15年下降整…  相似文献   

2.
一、呼盟工业化水平的现状及成因 目前,全盟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这已成为制约我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所在。2000年全盟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包括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和铁路系统)占GDP的比重为19.9%;全盟工业增加值(不含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和铁路系统)占GDP的比重为11.7%。其中,扣除中区直企业,全盟地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2%。 造成我盟工业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政策因素影响。在改革过程中,全盟破产了一批资不抵债的企业,有些企业至今没有重组…  相似文献   

3.
从税收弹性谈提高“两个比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伦俊 《统计研究》1998,15(6):30-35
十五大提出“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简称“两个比重”)。由于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提高第一个比重要求税收增长与GDP现价增长同步,也就是要求税收弹性系数等于或大于1.因此,税收弹性是测定税收发展态势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试从这一角度,谈谈如何增强税收弹性提高“两个比重”问题。  相似文献   

4.
既有研究在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影响因素时或多或少都忽略了某些重要变量,文章基于时间序列方法建立了一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增长率序列模型以更全面地研究这一问题,运用这一模型对我国1978~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中央财政的三农支出和劳动力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去三十余年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GDP年均增长率接近10%的高增长,其中总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在60%左右,是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看,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而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在77%以上,因此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居民消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及消费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由1978年的1759.l亿元上升到1998年的36921.l亿元,年均增长16.44%。居民消费总规模随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而发生阶段性的波动和调…  相似文献   

6.
第三产业贡献率持续上升耿春普三次产业贡献率是指按三次产业分的GDP占GDP总额的比重。与1978年比较,三次产业的贡献率有如下变化:第一产业贡献率持续下降。1978年第一产业贡献率28.1%,“七五”时期为26.2%,“八五”时期为21%。第一产业贡...  相似文献   

7.
周子康  崔斌 《统计研究》2003,20(2):41-3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 ,扭转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 1998年到2 0 0 1年 ,我国政府共发行了 5 10 0亿长期建设国债。由于连续多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赤字和国债余额的规模增加得较快 ,赤字率和国债负担率都比 1998年以前有了明显和大幅度地上升 ,财政风险和国债风险受到了高度关注 ,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也引起了争议。从反映一国财政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来看 ,2 0 0 0年 ,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 14 98% ,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 ,属于较低的…  相似文献   

8.
计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地方财政收入除现价GDP,二是财政总收入除现价GDP。由于地方将75%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划归中央财政,所以各省在计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口径时不尽相同。有些省把上划中央的两税也计入财政收入当中,即以全部财政收入计算财政收入占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  王玉华 《统计研究》2001,88(4):24-28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 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态势。消费占GDP的比重 ,由 80年代的5 2 %降低到现在的 46 %。近年来 ,政府采取了包括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鼓励个人信贷消费、提高中低层居民收入等一系列举措 ,然而居民消费并没有摆脱低迷状态 ,1 998年全国消费品零售增长 6 8% ,比 1 990— 1 997的年均增长低 1 4 5个百分点。与居民低消费率相对应 ,居民储蓄持续增长成为我国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之一。居民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和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包括实物性储蓄和金融性储蓄。在我国的居民储蓄中 ,金融性储蓄约占75 % ,…  相似文献   

10.
宫芳 《山西统计》2001,(12):22-23,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质量日益提高。但也有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内部结构仍不合理。因此 ,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一、我国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但仍然滞后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第一、二产业转移出大批富余劳动力 ,“九五”期间前 4年全国从业人员共增加 2 6 39万人 ,第三产业吸收了其中的 81%。 1999年底 ,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为 2 6 .9% ,比 1995…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率先基 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精神,广东省和深圳市的计划部门分别制定了2010年与2005年的计划目标(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深圳市目标值超前广东省五年以上,是个催人奋进的宏伟目标。通过分析与预测,我们认为大部分目标都能顺利实现,但获得圆满结果并不容易,个别目标还相当困难,迫切需要政府的调控和引导。下面就对几个重点和难点目标提出建议。 根据我们的分析,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将是深圳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目标。实现人均GDP目标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观点传真     
中央财政收入越来越多地用于补助地方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一举突破5.1万亿元大关。这个大蛋糕是如何切分的呢?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财政收入越来越多地用于地方。在2007年的财政支出中,中央本级支出占23.1%,地方本级支出占76.9%,中央财政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的实证分析(上)□文/钟伟木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是基本合理的,但收入来源结构中存在税收收入比重偏低,初次分配结构中存在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偏低的双失衍,然后从财政体制本身分析了收入规模与结构间矛盾形成的根源,并讨论了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保险业快速发展 ,寿险业的增长速度更是快于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体现出我国寿险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1 999年我国寿险保费收入达 82 7.1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 1 5 % ,占我国保险费收入的六成以上。发达国家纷纷看好我国保险市场 ,尤其  相似文献   

15.
鲍文前 《统计研究》2003,20(1):64-1
财政收入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收入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则是加强国民经济核算和宏观调控的需要 ,也是评价财政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 ,我国对财政收入的统计分析主要基于预算收入法及其以其为基础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但是 ,就当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实际情况来看 ,仅仅依靠这种统计分析方法 ,不仅有失偏妥 ,也给各级财政工作带来了被动。这就需要在建立政府财政收入统计方法的基础上 ,构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政府财政收入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要对现行财政收入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首要的前提是…  相似文献   

16.
随着 1 995年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 ,即从MPS核算体系向SNA核算体系的转轨 ,国内生产总值 (简称GDP)作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指标 ,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GDP中各产业的构成尤其是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地位更是受到高度关注。在计算GDP时 ,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收入如何处理 ?究竟应计入哪一个行业 ?本文试从理论上探讨我国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过渡前后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收入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其对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构成比重所造成的影响。一、过渡前后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收入的处…  相似文献   

17.
1997-2001年通辽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分别为246元、184元、110元、190元、174元,农牧民收入增长速度呈放慢趋势。一、制约通辽市农牧民增收的四个主要因素(一)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1、从农、林、牧、渔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看,2001年种植业占71.6%;林业3.7%;牧业24.2%;渔业0.5%。2、从农牧民收入构成看(抽样调查资料),2000年我市农牧民人均家庭经济收入中,种植业收入的比重为66.5%;牧业为24.7%;第二产业为2.9%;第三产业为5.4%。  相似文献   

18.
罗良清 《统计研究》2004,21(12):13-5
一、基础教育经费总量偏低首先 ,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表 1)看 ,我国作为一个下中等收入国家 ,其水平虽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持平 ,但与上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 ,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正是我国政府所缺乏的。从表 2若干经济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基础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相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这个比例是明显偏低的。表 1基础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比较 (2 0 0 2年 ) %基础教育支出 /财政总支出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0 82 8下中等收…  相似文献   

19.
文摘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情况表明,改革开放16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很大变化.这16年中,居民个人收入增幅最大;农村和城市收入增长分阶段有所不同,各种所有制经济收入增长也有一些差别.据统计,从1978年来1994年中,绝大部分年分里国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31.6%下降到1990年14.5%;而居民个人收入和集体收入则呈上升趋势.居民个人收入所占比重由49.3%迅速上升到61.7%;集体收入比重由19.1%上升到23.8%.  相似文献   

20.
摆脱"马太效应"提高经济层次文/杨靖1994年统计年报出来后,人们不免惊叹于下面这些事实:人口占全省42.8%的苏北四市,全年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占全省的22.0%,工业总产值仅占11.6%,财政收入占18.0%,其人均GDP数值为29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