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是由唐而入五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在晚唐的诗坛上该是最后一位值得人们注意的作家了。关于韦庄的生年,夏承焘先生在一九三四年即撰有《韦端己年谱》,以为“考端己生年,《镊白》诗‘新年过半百’一句最为坚证,只求考订此诗作年,即可考定生年。”而《镊白》诗的作年,夏先生以为此诗前二十一首有《闻再幸梁洋》  相似文献   

2.
0.1戴震(1723—1777)对音韵、训诂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既问学于江永,又是段玉裁、王念孙的老师,在清代著名音韵、训诂学家中,处于承上起下的地位.《转语二十章》(以下简称《转语》)就是他在这方面的一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著作.《转语二十章序》(以下简称《序》)说:说经之士,搜小学之奇觚,访六书之逸简,溯厥本始,其亦有乐乎此也.作者对自己在书中提出的“转语”学说是颇为自信的.因而他往往把这个学说运用到其它一些有关音韵、训诂的研究中去.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说:  相似文献   

3.
关于殷夫的生年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九年说"的由来 1927年秋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就读的殷夫,在1928年1月,看到了当时太阳社出版的<太阳月刊>创刊号,心情很是激动,就检出年前"四·一二"政变中被捕时在狱中写的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署名任夫,投寄<太阳月刊>编辑部,并附上一信.  相似文献   

4.
戴震是我国清王朝前期一个著名的学者,也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哲学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都发生过重要影响。下面就他哲学思想中的认识论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共党史简明词典》(肖超然、梁柱、汪其来主编;以下简称《词典》)一书,将陈延年及其胞弟陈乔年的生年分别定为1899年和1901年。有些工具书则分别定为1898和1902年。陈延年、陈乔年为陈独秀之长、次子,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都有较大影响,都曾是党第五届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6.
李方膺,字虬仲,一字秋池,号晴江,乳名龙角。江苏南通人。“扬州八怪”之一。关于李方膺的生年,一些国内外有影响的工具书均记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如王伯敏著《中国绘画史》、文物出版社资料室编《扬州八怪》、《辞海》、郭味蕖编  相似文献   

7.
针对程朱理学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二元对立并以前者压抑后者的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戴震重新思考了人性的基础、内涵等问题。他以“血气心知”来规定人性,把人性建构在自然实体的基础上,并从自然生成和社会构成两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血气心知”的人性内涵;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古代儒家的性善论进行了改造,表现出某些前近代色彩。  相似文献   

8.
针对程朱理学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二元对立并以前者压抑后者的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戴震重新思考了人性的基础、内涵等问题。他以"血气心知"来规定人性,把人性建构在自然实体的基础上,并从自然生成和社会构成两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血气心知"的人性内涵;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古代儒家的性善论进行了改造,表现出某些前近代色彩。  相似文献   

9.
关于武则天的生地与生年问题,从一九五四年,在四川广元县出土了五代到宋间有关武曌的一些文物后,先后即已有十多篇文章加以论述。但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在主、客观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遂使这一问题讫今还未取得较为一致的结论。首先就主观方面谈,如某些文章始终摆脱不了《资治通鉴》等旧籍为武则天所定下的年岁。而这些年岁,本来早已就成问题,不应再作为主要的依据。但这些文章仍然袭用了司马光的八十二岁说,因而使生年与生地之间矛盾重出,甚至陷于牵强附会。另一个问题,即在掌握与运用如《攀龙台碑》及《谭宾录》等文献资料时,不仅有不够全面的情况,并对各资料间的关系,也缺乏较全面的估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戴震与江永     
本文据早于段著《东原年谱》的文献资料,确证戴震与江永首次相见不是在乾隆七年,而是在乾隆十八年。他们二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师弟关系,而是师友之交。戴震于学术观点、治学方法及最终治学目的等方面,皆不同于江永,而表现出近代气息。  相似文献   

11.
戴震是清代一位具有广博知识的著名学者.但在以往的清史研究中,史学界往往把戴震列为清史中的哲学家范畴,说他是一位富有战斗精神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有的著作还把戴震看作是清朝著名的思想家和考据学家.作者则着重论述鲜为人知的戴震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辑佚学史上,戴震是引领风尚的人物,其遍治经术,补缺匡失,成就甚伟。然而,今人言辑佚之事,极少提及戴震。本文从实例出发,试对戴氏在辑佚方面的成就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乾嘉考据学皖派领袖戴震 ,文学家对其贬抑颇多。笔者认为 ,戴震主张“义理、考核、文章”的统一及“道本艺末”的观点 ,实际上就是唐代古文运动“文道合一”思想在清代的继承和发展。其理论与实践的成就与“桐城派”古文大家相比 ,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14.
戴震的理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震的理欲观,不仅在新安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古代思想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戴震在批判程朱理学理欲观时,既看到理和欲的统一性,又看到理和欲的矛盾性,提出了对立统一的理欲观。为了进一步完善他的理欲观,他在理欲观的理论基础人性论的问题上,极力与程朱理学划清界线,提出了人性择善论的思想。戴震之所以要推翻程朱理学的理欲观,重新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理欲观,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5.
戴震是我国18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哲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提出并践行了实事求是、存疑求真、淹博精审、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些,迄今仍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戴震生活于清代考据学盛行的时代,但是他志在闻道,期望从文字的训诂开始,发掘及恢复由六经以及典章制度背后所承载的儒家之道。在对义理的阐释过程中,戴震提出了"达情遂欲"的王道思想,并通过一系列论说,指出王者之治的实现意味着人的血气心知之性逐步完满实现。这表明一方面,情欲的落实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以及最终归宿;另一方面,"达情遂欲"并不意味着对百姓情欲的放纵,君王必须承担起教化的责任,通过教化使得人们的心知之性不断趋近于神明的境地。由于人性的不完满,受天命所限、有所愚昧的君主只有通过效法圣人所制作之礼,才能实现王者之治。通过对戴震王道思想的内涵、逻辑推演及如何落实的探讨,正可以窥见他通过哲学上的建构,为其一生所做的事业进行辩护的意图。  相似文献   

17.
经学中的方法论问题,是中国经学史和中国逻辑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題之一。如果能够从整个历史过程中对历代经学家的治经方法作系统的考察和科学的分析,是会大大有助于经学思想的探究的。但是这个问题相当繁杂,远非一篇论文所能概括。我认为戴震的经学方法论在经学史上较有代表性,影响也较深远,因此,本文拟通过对戴氏治经方法的剖析,以探索清代汉学家治学方法一斑,从而吸收其有益因素,摈弃其消极  相似文献   

18.
戴震以气化过程为道之实体,试图消解宋儒的形而上学.他以人性为血气心知之自然,以理义为自然之必然,并以分理规定理,试图将理义还归人的现实生活,并将心知、理义看作一个不断完善的经验主义过程,因而发展了血气心知之自然与理义之必然的辩证法.在本体论上,戴震将血气心知之自然与理义之必然的关系置于一个连续的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但又预设了一个目的论观念,有似于潜能与现实的关系,所以并未完全摆脱宋儒理气二元对立的影响.理义被具体地规定为分理,意味着在本体论意义上肯定了个体的人的存在,肯定了人的个性.戴震以此为基础严厉地批判了宋儒的天理观,认为其天理观是对人的个体存在和个性的扼杀.  相似文献   

19.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哲学家对这一问题都发表过看法,但直到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前,几乎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令人满意的回答。当然,这并不是说,过去的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都是没有意义的。相反,我们应该看到,他们之中有好些都是真理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伟大先行者,清代的著名  相似文献   

20.
戴震的经学研究以先秦儒家的论述力驳朱熹的心性之学 ,肯定情和欲的合理性 ,力矫宋代理学与清前期的主流意识之谬 ,为推进当时思想的发展作出贡献。他的学术研究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