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抽象式比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修辞学著作中比喻的定义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过去那种把比喻规定为用具体、熟知、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描绘和说明抽象、生疏、深奥的事物或道理的说法有悖语言事实。文章用大量的语言材料论证了“抽象式比喻”的存在,对此种比喻进行了分类,并从思维科学、语言模糊性和文学形象再创造性等三方面论述了它们存在的条件。文章还把“具体式比喻”和“抽象式比喻”的不同的修辞作用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抽象式比喻”重在其联想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世界各种语言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记得一位著名作家曾将它称之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花朵。”在文学作品中,如运用得当,比喻这一语言艺术,不仅仅具有普通的修辞作用,它往往还能够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特别在塑造形象方面,它比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有着更为方便和有利之处。比喻在对人与物的描绘上,也可达到形象入微的效果。作者往往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说明道理,或用具体的事物喻抽象的事物,或以特殊的事物来比一般的事物,从而把平淡的事物说得鲜明生动,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具体的事物充满情趣,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如果学生在写作当中注意运用比喻,就能增强文章的语言美,意趣美、体现创新能力,让读者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行勉励青少年珍惜时间、立志学习的诗句,已经变成格言式的哲理在人民中流传。 这行纯属说教式的诗句为什么产生这样巨大的教育效果?盖因比喻艺术手法之妙用也。什么是比喻?刘勰云:“比者附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比喻必须比以喻体事物,喻体事物必须确切恰当,这样才能说明道理、阐述有力。《长歌行》这  相似文献   

5.
比喻又叫譬喻或打比方,是语言中运用 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的显著特点是用具体的事物、简明的事理 来作比方,说明抽象的事物和深奥的道理。 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具有 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般说来,比喻和非比喻的句子是容易 分辨的,特别是明喻和暗喻,因为它们的本 体、喻体和比喻词语是明明白白地摆在字面 上的。例如: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的语言,他的语言是我们学习的典范。”①这里我们鞠取了毛泽东语言大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比喻的喻体加以考察。本文以《毛泽东选集》1—4卷合订本②和《毛泽东选集》第5卷③为材料来源,试图通过对语言材料的统计分析,探索毛泽东比喻喻体的个性,为现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提供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7.
谈博喻     
所谓“博喻”就是连用两个以上喻体的比喻。这种比喻可以细致、全面地说明本体的各种特点。秦牧在《譬喻之花》中写道:“美妙的譬喻简直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象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象是一种什么化学药剂,把它投进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秦牧选集》)文中连用三个比喻来说明“譬喻”的美妙以及它特殊的作用和力量。这样的比喻法就是博喻.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表达思想、阐明事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艰深的道理浅显化,使人们从熟悉的东西中了解不熟悉的东西,从已知的道理中推及未知的道理。所以它很早就在我国哲学和文学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屈原到黄遵宪,没有一个不借助于比喻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加强文学的因素的。不过,他们所创造出来的那些比喻,都是从他们那个生产水平和认识水平出发的,跟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戒“盈”     
“盈”的原意是指满或溢。我们的擅长以形象事物讲抽象道理的先哲,常常以“盈”来比喻自满、自大、自我膨胀等心态和行为,并且谆谆告诫人们要戒“盈”。 古代著名典籍《易经》中就有多处讲到要戒“盈”、倡谦,例如:“人道恶盈而好谦”,“盈,不可久也”,“明大者不可以盈”,“有大而能谦,必豫”。它非常赞赏“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甚至认为“谦。德之柄也”,意思是说,谦虚才是道德的抓手。其它古代典籍对此也多有警辟之论,例如《左传》上说“盈必毀,天之道也”,不容量疑,振聋发聩。至于《尚书》上所说的“满招损,谦受益”,更是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毛泽东同志把这一认识过程简明地概括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来(或实践——认识——实践)这样两个飞跃的过程.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第二个飞跃的重要性,他说:“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①他认为认识运动只说到理性认识为止,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一半,更重要的还是后一半,即从认识到实践.那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呢?它是不是可以从理论直接变为人的实践活动呢?如果说前一个飞跃过程是经过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两个阶段(也有的同志认为经过了感性、悟性、理性三个阶段)那么后一飞跃过程是否也有几个发展阶段呢?  相似文献   

11.
《周易》经文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它的一大特色是常用比喻来说明事理的吉凶变化。《周易》中所用的比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周易》中的比喻往往没有被比喻的具体对象,因而具有高度的适用性,可以成为许多事物的概括与抽象,这样的比喻实际上是一些富于哲理性的格言。如《豫·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这是比喻坚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干部的高素质、特别是学习问题,把讲学习放到了讲政治和讲正气之先。我们在这些年的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也悟出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因而高度重视中心组学习,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抓好这一影响干部素质和整个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智者在向他的观众宣讲时问道:“谁知道怎样才能让石头在水上漂起来?”于是有人说:“把石头掏空。”智者摇头,又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智者笑着说:“没有木板。”也有人说:“石头是假的。”智者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一个小孩子站起来大声喊道:“打水漂!”智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其实,我们小时候都玩过“打水漂”的游戏,但是,我们却很少有能从中感悟到它的这一深刻道理。人生没有为你准备等待的机会,你只有与时间赛跑,才有可…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实践活动,一贯倡导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路线。他把“实事求是”这个古老的思想命题,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规定,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经过这样的改造,就赋予它崭新的含义,从而使它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他还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不但指出了“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也指明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聪明的工人     
《阅读与作文》2007,(1):22-22
此一共六个自然段。开笔第一段,质疑人们的惯常见解;第二段联系所给材料,并用形象的比喻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中间的第三、四、五段再用新颖的事例来论证观点:最后第六段得出结论而收束全。结构层次清楚而严谨。章可谓厚实而丰富,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艾森豪威尔于战场上的傲视群雄……作随意写来。这篇章最吸引人的、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它的题目——《饼大不过烙它的锅》。谁能看到了这样一个既通俗、新颖,又形象贴切的比喻明旨的丈题而不被它吸引呢?完全可以说,拟出好题目等于章成功了一半。章采用了比喻、类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手法,把抽象的道理极其形象地阐述了出来,而且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透彻,让人读后留下比较深的印象,的确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国内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即把毛泽东说成是农民革命家,认为毛泽东是农民领袖。国际上一些西方学者也热衷于研究毛泽东思想中的“农民基础”,企图把毛泽东思想说成是一种“农民民族主义”和“农民共产主义”。①这些人的认识无疑是错了,是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  相似文献   

17.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式叫比喻。比喻是汉语中运用得极为广泛而且表达效果很好的一种修辞方式,它被人们称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花朵”。从历史的角度看,比喻也是汉语中一种主要的传统的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反映生活本质”这个提法,似乎成了某些文艺评论者手中一付万能的药方。他们肯定一部作品时,可以从中抽出几条干巴巴的筋说明是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他们否定一部作品时,也可以用几条空洞、抽象的政治概念判定它没有反映生活的本质。眼下,我们就迂到这样的评论者。有人说:揭露林彪、“四人帮”罪行的作品因为描写的是生活中的阴暗面,不是“现实的主体”,因而不能反映出我们时代的“主流和本  相似文献   

19.
红色的比喻     
前言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和思想家,而且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和修辞家。每当反复学习毛主席著作时,总对其中形象鲜明、生动精練的比喻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更好的学习,就日积月累的把它们记了下来,以这些珍品为主,再加上从一些优秀文学作品里抄录下来的精采的比喻,以及个人平日写出的一些比喻,编写此文以响读者。比喻,是语法修辞中的一个方面。比喻的特殊作用在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一个巨大贡献,就是创立了完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这一理论回答的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样两方面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我们理解就是“一条总路线,三个法宝”。一条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说的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三个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它说的是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是大理论家、大哲学家。他观察分析问题,善于把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