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难题与合理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自上个世纪晚期提出后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大多注重的是可持续性发展"如何可能"的问题,较少涉及"是否可能"的问题.本文从伦理学视角,重点探讨发展得以"可持续性"面临的难题,发展与可持续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走出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而科学消费或可持续消费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3.
"三农"已成为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协调发沟墓丶?南京是江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三农"问题照的成功解决是江苏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就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来探讨南京"三农"如何适应国民经济科学发展观,并依此为南京地方政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文化经济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经济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它提示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及一体化,突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代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文化经济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文章深入分析了文化经济的科学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密切联系,提出从三个方面大力发展文化经济.  相似文献   

5.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及区域的概念、区域发展模型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显示出地理信息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有效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6.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建立了江西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农业社会的可持续性21项具体指标,计算出1996年至2009年间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各指标。通过对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良好态势,综合指数稳步上升。笔者认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根本保证,农业社会的可持续性是最终目标,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最后据此提出江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可持续发展内涵中,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应该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被称为生态环境,后者被称为"人态环境"."人态环境"与"生态环境"存在着互动关系.法律与道德二重维度的统一,是"人态环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路径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四重奏"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大庆实现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既是落实和贯彻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又是决定大庆市未来走向、实现大庆市可持续发展、重振大庆发展实力的重要规划.大庆市将在产业结构、动能释放、要素重组、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系统性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揭示人的本质过程中提出了人的活动的两个尺度: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两个尺度"思想蕴含着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以及深刻的和谐理念.马克思"两个尺度"思想在我国当代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重视人民的主体素质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业态,它提示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及一体化,突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代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实现人的文化权利,也是为了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文化产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摭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延明 《齐鲁学刊》2001,42(1):87-9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概念和新理念,从提出到被社会认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基本涵义是提高和增强人类社会得以长远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限制和可持续是其要点。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与协调性原则,持续性与理智性原则,共同性和整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价值追求,只有在始终坚持将其基本的原理同本国、本民族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科学发展观的整个理论体系和所有实践活动,都全面、深刻、系统、科学、严密地体现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在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其坚持的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能动性价值追求;以人为本,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事物发展要求系统性、全面性、平衡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价值追求;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体现了在推进事物发展中重视实践、尊重客观、讲求方法、促进社会事物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最大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金向红  赵亮 《阴山学刊》2008,21(6):81-8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协调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包头市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水污染、大气污染扣噪声污染等污染问题,企业应树立协调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观念,重视协调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的机会,改善环境质量,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登巧 《齐鲁学刊》2005,42(3):129-132
发展论的兴起既是哲学内在逻辑发展的新生长点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新型发展观,但泛泛地谈论可持续发展容易引起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人文素质、科学素养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通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做人并为学生一生打基础的教育,其宗旨和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促进和大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学生可持续竞争能力的当务之急。笔者试图通过剖析青岛滨海学院通识教育的实践来创新课程体系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主体间性哲学观的人本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主体间性哲学观强调以人为中心来审视人的存在方式;第二,主体间性哲学观关注人的社会属性与社会价值;第三,主体间性哲学观彰显人的道德与伦理;第四,主体间性哲学观重视人的发展。要领会和运用以人为本的主体间性思想,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活动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引领主体间性哲学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课题,本文从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五大重要因素出发,对西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了整体判断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西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唯物史观的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对以往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反思而问世的,其本质在于主体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客体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辩证的、系统的发展观,发展是前提和手段,可持续是保证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推动了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同时带来了人的分裂和异化,也因此产生了和谐人格的构建吁求。西方"和谐人格"思想源于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思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是中国人和谐人格塑型的理论基石,也是中国人现实人格发展的理想目标;中国人"和谐人格"的构建需要在中西现代性语境比较之中,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与文化传统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