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在遗忘、神性隐退以至上帝隐匿的虚无主义时代里,海德格尔毕生所思的问题是:如何唤起人对存在本身的追忆?如何适宜地安置人(此在/Dasein)的栖居?至迟从1934年起,荷尔德林诗成为海德格尔运思的决定性推动力。以《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为主要考察对象,关注海德格尔疏解荷尔德林诗时阐发的"微言大义",分析这种"微言"的形成和推衍,以图窥视海氏"大义"的精神品质全貌。  相似文献   

2.
思想家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一直受到学界的争议。本文认为,荷尔德林诗歌对于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海德格尔借助于荷尔德林的诗意词语形成了天/地二重性的世界观点,后者明显区别于海氏前期在《存在与时间》中形成的此在世界理解;其次,作为海德格尔后期存在—语言思想之核心的诗—思关系问题,主要也起源于海氏与荷尔德林诗歌的对话,荷尔德林关于作为"半神"的诗人的规定,同样有力地规定了海德格尔"诗—思"理想,其哲学后果和政治含义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海德格尔揭示了在贫乏时代,荷尔德林诗在克服语言的技术化,把语言保存在其纯粹性之中,实现诗与思的合一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诗作为接受的尺度,意味着思想对语言的倾听.诗人是存在之家的守护人,只有在语言家园中,才能实现诗意的居住.  相似文献   

4.
"天地神人四重整体"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意味着"存在"与日常生活世界的交融。诸多学者将其阐释为一个"空间"概念,但这种阐释切断了这个概念与其前期存在论之间的联系,因而不利于对其进行完整的理解。"四重整体"与海德格尔的前期思想有着深层渊源,作为对生存论存在论的矫正,它撤销了"此在"的主导地位,但人的一方仍在沟通存在与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此在的时间性在此仍是有效的。海德格尔在对荷尔德林的诗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人在存在之运作中的意义。同时,对应于"四重整体",海德格尔也提出了"四维时间",这说明"四重整体"在本质上仍包含时间内涵。  相似文献   

5.
通过简要梳理了海德格尔存在之思与艺术之思互释的思路历程,指出“转向”时期的重要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是海德格尔从存在去规定艺术和用艺术来阐释存在的尝试,体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艺术本质观和文艺批评观。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最终的答案,但他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和追问,已将艺术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6.
想象希腊与怀念故乡构成了荷尔德林诗的两个基本主题.沿着这样两个基本主题,我们可以很好地去解读、去接近荷尔德林诗的精神旨趣的三个基本方面.那就是荷尔德林的诗,可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其对于自由、理想与美的热烈追求;可以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以及真正的诗对于人类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护与热情拥抱;可以让我们清晰地体会到其诗思舍一或"诗"与"思""相遇而同一"的审美特性.也正是在最后的这个"精神旨趣"上,荷尔德林的诗与海德格尔的哲学,才真正地实现了心有灵犀与"精神的相逢".  相似文献   

7.
在海德格尔关于"追问存在"和"如何存在"的运思中,死亡作为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所内在的不可超越性,正是海德格尔死亡之思的永恒困顿之处.在其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中,这种困顿所赋予的一切迷障就成为海德格尔一生运思所要突破的关键所在.借助于海德格尔直面这种困顿时所付诸的种种运思,我们可以认识到死亡之思的现实意义,并获得直面消解困顿的方法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公共阐释论是在西方阐释学和中国古代阐释学的理论资源上提出的一种哲学阐释学。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阐释学的"公共性"特征为公共阐释论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公共阐释论以公共理性为根基以及对确定的认知真理性的追求则弥补了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阐释在解决阐释结果确定性问题上的不足。本文认为,公共阐释论亦属于本体论阐释学范畴,其"本体性"主要体现在阐释的生成性、整体性、真理性特质。建立公共阐释论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关于“大地”的思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演变而趋于成熟的过程。“大地”一词最早出现于《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这个稍显“突兀”的“大地”之思源自何处?有学者对该问题给出了答案:荷尔德林、古希腊悲剧、纳粹思想等。本文依据相关文本的研究和资料的佐证,认为其根源大体有三处:荷尔德林之诗、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之思,以及尼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海德格尔终其一生致力于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始终关注"此在"的生存境遇构成海德格尔存在概念的内在语境,从而凸显海氏哲学运思的重要特质.在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的解读中,此在的在场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从他的"基础本体论"出发,接触到了"物化"问题.他通过对工具的深入思考,找到了现代技术迷失的根源--笛卡儿的主体哲学.他认为,近代主体哲学采取的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的思维方式是"物化"的根源,现代技术和它的体现物--工具,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通过对词源学的探究,海德格尔引出了"座架"一词,从而把他的"物化"理论深入到了对现代生活的整体批判上."座架"的思考方式在当今已经统治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诗"与"思"才能摆脱"座架"的辖制.  相似文献   

12.
文学"知识场"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并不排斥甚至是更适用于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剖解出作品中所含蕴着作者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该作品的文学价值、该作家创作的演变轨迹.以穆旦<五月>为例,通过分析其诗中"知识场"的关节点,可以发现该诗的矛盾聚焦于"自由",以及构成矛盾几股力量间的关系与叙述策略,从而为当代新诗批评与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阐释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此问题有助于理清海德格尔本身的诗学思想。海德格尔的思想与里尔克的诗歌存在着不谋而合的契合点,海德格尔通过阐释里尔克的诗歌展现了深刻的存在之思,这也是他阐释里尔克的根本原因所在。在阐释过程中,海德格尔对里尔克持一定的保留态度,认为他称不上是“唯一的诗人”。这实出于海德格尔自身哲学思想之缘故,其自始至终反形而上学的立场以及对此在的精妙阐述和对存在境域时间与空间的追问为回答此问题提供了一种较为独特的视野。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阐释并非如他所说是出于存在历史之命运,其阐释无非是出于自身之立场而进行的文本解读,其结论常常是先于过程的,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阐释现象,对这种阐释应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由此,海德格尔的里尔克阐释问题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澄清。  相似文献   

14.
现象学的思考方式促使海德格尔走上探索存在之路,而此在现象学阐释学成为其具体运作方式。他的《存在与时间》以发问方式,通过观照、牵引和通达来蕴造本源性之境,显示其运思方式为“面向事情本身”这一现象学方法的具体尝试。《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探索存在之路的第一个典型路标,其运思方式开启了“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十八和十九世纪欧洲知识分子们提出"新神话",意欲对启蒙理性与感性神话进行改造:要将哲学神话化以使其具有感性化的特质而能被民众接受与感知.荷尔德林用诗学的表达方式对"新神话"做出了回应与阐释.荷尔德林的诗学与古希腊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伽达默尔认为,古希腊文化并不是荷尔德林的"教育材料",两者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在论文《海德格尔与笛卡尔》和《自我是否作用于自身?慷慨与现象学:评亨利对笛卡尔的“我思”的解释》中,马里翁考察了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解读。他指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批评,旨在针对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笛卡尔因素。但马里翁并未将海德格尔中后期“世界图像的时代”讲演中的笛卡尔阐释纳入考察。换言之,马里翁对此问题的整体把握是有所缺憾的。本文试图推进马里翁对“海德格尔与笛卡尔”这个主题的讨论,通过考察《世界图像的时代》中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批评,从整体上把握海德格尔对笛卡尔思想的理解与批评的旨归。  相似文献   

17.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之所以非常喜欢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它道出了生命的一种本真的、自在状态。人原本就栖居在大地上,与自然存在,过着自由自在的“天然的”、本真的生活,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控制自然的欲望不断膨胀,以致忘  相似文献   

18.
言意之辨与视觉思维--兼及对海德格尔诗论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之辨提供了由"言→象→意"这样一条路径,它显示了言与意和象与意之间孰近孰远的关系;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对"象"与语言关系的阐释可视为对此的具体论证;由此可获得对海德格尔诗、思近邻说的新的理解;执此反思图像时代文学的困境,也可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本质源始于人,而人具有"存在"的性质,由此人的"存在"问题构成了教育研究的核心。海德格尔的"存在"思想建构的是一种反思性方法,"存在"的"在世存有"超越了传统教育形上学的二元对立困境,通过"存在"思想在教育方法上的运思、教育研究者的"存在"反思与确立"存在"思想在教育方法上的优先性三重入路来耕犁出以"存在的存有论"为枢轴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必须对人的"存在"样态有所把握与理解,才能澄明教育研究在"人成为人"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前期海德格尔的哲学立场是否可以称为一种"超越论哲学"?这一直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所激烈争论的问题.一方面,海德格尔既与当代的多位超越论哲学代表人物关系密切,而他的作品又大量充斥着超越论哲学的术语;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对超越论哲学又明显抱有强烈的批评态度,而他所谓"超越"又似乎与中世纪学院派哲学所谓"超越之物"有关.本文旨在以前期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为线索,以指出前期海德格尔思想中所包含的超越论哲学成份,以及其与康德的超越论哲学之间的一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