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利经济学     
规定福利经济学的范围这件事,几乎与给经济学本身下定义一样地为难。主题一定是存在的,因为人们写下许多关于它的书籍和文章,但是,什么包括、什么不包括在福利经济学之内,要在其间划一条界线,就不容易了。一端是几乎把引起原则问题或求诸判断标准的任何经济政策的讨论都包括在内,而另一端则把主题局限于对社会最适度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1.新福利经济学是响应实证主义革命的挑战而产生的。最初是巴莱多的“最适度”或“效率”法则。最近廿年来福利经济学沿着两条路线发展:一是卡尔多、希克斯和森托夫斯基等的补偿原则;二是贝格森、萨末尔逊和格瑞夫等的社会福利函数。2.新旧福利经济学者都假定观察者对个人的偏好是全知的。但效用只是一种主观的量度,经济学者只可能根据观察到的实际行为作某些假定,但这种全知的假定却不能完全接受。假如以观察者无知的假定来代替全知的假定,则作为标准的“效率”就必须严格予以修正。3.关于福利经济学者所提出的补偿问题,如假定对个人偏好为无知,则其预言只能在补偿全部支付后才能支持或拒绝。如假定为全知,则补偿的实际支付可以说没有必要。福利经济学者对个人消费和生产决定方面可能存在的外在影响,却根本没有提到。这都和实际不符合。4.社会福利函数排列了一切可能的社会形势,并允许外界观察者选择其中“最好”的一个。这个最好点是位于“福利边界”上。但这个“福利边界”的正确意义并不明确,引起许多逻辑上的矛盾。5.政治经济学者有发见“价值是什么”的特殊任务。他的假定必须是采用政治命题的形式。他的工作是要在现存的社会结构内发见缺点并建议可能的变革。由于“社会”价值不能离开自由社会的个人价值而存在,所以选择集团成员的一致同意才是保证变革有益的唯一检验。  相似文献   

3.
据说,福利经济学定量了“看不见的手”使之形式化;又据说,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福利经济学就定义了“帕累托最优”。于是,我们便有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竞争均衡。然而不幸得很,作为零和博弈的竞争均衡,常常较少带来社会净福利的增长。因为在不愿、特别是在不能自由选择的情况下,竞争均衡往往是内耗,甚至是“窝里斗”;而独辟蹊径,善于创新,则往往会创造出特别的高效益好效益。  相似文献   

4.
这里译载的三篇评述《垄断竞争理论》的文章,是美国经济学会第76届年会上为纪念美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发表30周年而提出的论文。《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在1933年出版后广泛流传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被认为是当代资产阶级"垄断经济学说"的一本"经典著作",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张伯仑为了粉饰垄断现象,替垄断资本辩解,捏造出一套荒谬"理论"。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市场的普遍情况既不是垄断,也不是完全竞争,而是所谓垄断和完全竞争两种因素的混合。他把造成垄断的原因归之于什么"产品差别",这种"产品差别"则由于产品的"本性"和适应消费者不同需要所产生。这显然是故意混淆是非,把小企业和垄断资本等同起来,并且妄图论证:通过垄断之间的竞争,不仅可以改进产品质量、花色、式样,而且还能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既然如此,那末垄断本身就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了。当然这是十分荒谬和完全站不住脚的。首先,垄断的产生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决不是由于什么"产品差别"。其次,所谓垄断竞争决不能也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相反,事实证明,在垄断阶段,垄断与竞争交织在一起,只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导致日益严重而深刻的经济危机,使劳动人民遭到更加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张伯仑自称他的《垄断竞争理论》的主是要得出垄断竞争价值论。按照他的这种价值论,消费者购买商品所支付的价格恰好等于生产和销售该商品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因此在这种价值论看来,垄断资本不但没有加强剥削,而且资本主义本来就是一种没有剥削的制度。这种"理论"的反动性是不言而喻的。三篇评述文章的作者们异口同声地为张伯仑捧场。比萧普把《垄断竞争理论》一书说成是"掀起了一场理论革命,其在微观经济领域里比较重要可以同凯恩斯分析在宏观经济学里比较重要相比拟"。包莫尔大力宣扬张伯仑的"理论"对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培因则吹嘘张伯仑著作对"行业组织"这个领域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可见,他们的立场与张伯仑一样,都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效劳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为了克服实证经济学的理论局限,福利经济学引入了功利主义作为自己的伦理学基础,实现了实证经济学到规范经济学的转变;第二,仅仅以功利主义作为自己的伦理学基础,福利经济学(通过帕累托准则)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应该改弦更张,进一步将道义主义作为自己的伦理学基础;第三,同时以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作为自己的伦理学基础,福利经济学必须引入伦理妥协的方法,以解决可能遇到的理论不一致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旧福利经济学不仅以边际效用理论作为自己的经济学基础,而且以功利主义伦理理论作为自己的哲 学基石。但是,在新旧福利经济学之间,其价值观的差异也是明显的。旧福利经济学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强调 分配均等和国家干预。而新福利经济学则更注意强调福利的全民性,并主张通过提高效率来增进社会福利,同时 强调个人自由。尽管新福利经济学从效率的角度表达了试图解决社会分配问题的意愿,但仍然只是一种理想境 界,缺乏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新旧福利经济学不仅以边际效用理论作为自己的经济学基础 ,而且以功利主义伦理理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石。即或新旧福利经济学都具有大体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同样浓烈的伦理意蕴 ,但是 ,在新旧福利经济学之间 ,其价值观的差异也是明显的。旧福利经济学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强调分配均等和国家干预。而新福利经济学则更注意强调福利的全民性 ,并主张通过提高效率来增进社会福利 ,同时强调个人自由。旧福利经济学没有解决效率问题 ,新福利经济学则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解决个人分配的公正问题。尽管新福利经济学从效率的角度表达了试图解决社会分配问题的意愿 ,但仍然只是一种理想境界 ,缺乏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如果福利经济学被定义为关于若干伦理判断经济含义的一系列命题,本文拟评论的四本书都是关于福利经济学的著作。作者中有些是当代第一流理论家,其中至少有一位对经济政策的拟订有广泛经验。因此,人们可合理地企望从这四本书中获得福利经济学最新和最可靠的材料。紧接着战后时期,曾是福利问题引起人们深切兴趣的时期。发表的大部分著作在形式上是非数学的,因而所有经济学家都能看懂。这个时期的结束,  相似文献   

9.
福利经济学既是对经济因素如何影响社会福利进行分析的实证经济学,又是对某些政策措施是否应当被采纳的规范经济分析.它的一些思想对于我们完善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林业资源配置的若干问题,其中包括林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帕累托改进、森林资源区域配置中的帕累托改进和林业资源配置的动态均衡分析等,并指出了我国林业资源配置结构调整的趋势。文章运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表达范式研究林业经济中的具体问题,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林业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经济思想来考察它对全球福利的影响。WTO主要迎合了重商主义,既包含自由贸易的思想,也有大量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主要是各国国际贸易政策协调的产物和机构。WTO能增进全球福利,但作用有限,且发达成员方的利益远远大于发展中成员方。世界需要新的WTO去扩展世界贸易,增加全球福利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使用消费者剩余方法的福利分析.然而,这种分析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剩余方法忽略了农户的风险态度,难以解释农业保险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时的福利增加情况,从而难以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并且,由传统理论推导出农业保险具有外部性以及准公共产品的结论显得并不严密.基于传统分析的思想,引入效用最大化的方法对农业保险在影响与不影响作物供给曲线右移两种情况的福利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原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两种经济变化 现在的经济增长与以前不同。不久以前当经济增长时,人们可以合理地设想,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会相应地提高。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统计数据表明,经济在整个战后时期都保持增长,而1973年后经济增长率却减慢了。1973年后一个典型的中等家庭收入基本上保持平衡,在1973年至1996年的23年间只上升了6%(从1947年至1973年这段时间内则上升了104%)。在此期间,一个典型工人的工资实际下降了10%(从1947年至1973年这段时间内上升了79%)。 很明显,1973年后和1973年前的经济截然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发达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理论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将东欧转型国家纳入到研究范围当中,界定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概念;并以此为基础,从多种视角考察了东欧转型国家社会政策的演变及其现状研究。总体而亩,当前对东欧福利国家制度的研究还极为薄弱,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力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中央力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其政策目的是增进广大农民福祉,促进土地流出方与流入方的双赢,即通过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最优。从社会语言学的话语分析入手,可发现在土地流转帕累托最优背后隐藏诸多不利情形。运用福利经济学原理,提出政府要积极良性干预,才能促进土地流转的乖卜学发展,真正达到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6.
经济问题与伦理问题不能截然分开。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新旧福利经济学,其伦理源泉直接来自于功利主义理论。同时也因其所特有的价值判断性质而显示出浓烈的伦理意蕴。福利经济学虽然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社会效用的最大化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与分配,但是,这种研究本身在客观上也体现出了人类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需求,比如对“家庭幸福”、“精神愉快”、“友谊”、“自由”、“正义”等等的需求。福利经济学在其理论上和对实践的诉求上,也突出地体现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强烈关怀。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是最起码的保障。在制定社会救助政策过程中要考虑到如何最大化地增进社会福利,以期取得较好的政策效果。本文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对社会救助政策方案的规划,在规划时尤其要注意社会福利最大化、减少效率损失、实行增进型的社会福利改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主义继承和延续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思想内核,同时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福利思想。新自由主义者以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为基本出发点,对集权主义和国家干预的制度模式进行批判,反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20世纪8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的福利思想渐渐在一些西方国家成为主流思想,以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想为指导的社会福利政策改革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9.
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是当今世界财富无偿转移的两种主要制度安排。在西方理论界,关于私人慈善与福利国家的各种理论与思潮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争议日久。它们的经济效率问题是争论的焦点之一。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在经济效率上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但我们完全不应夸大其词,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也同时在经济效率上各具其局限性。从各国的实践经验上来看,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往往并存发展,相辅相成。福利国家不应扼杀私人慈善的自由空间,而私人慈善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福利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