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境内,宝藏着我国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凡经重点调查的主要文物,都得到了适当的保护。这些出土文物,是新疆自古就属于祖国大家庭的见证,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历史关系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从考古资料看汉晋时期罗布淖尔地区与外界的交通羊毅勇罗布淖尔本是一个湖的名称,而现在泛指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部的大片戈壁。维吾尔语称尉犁县即谓罗布淖尔。这片地域北隔库鲁克塔格山与和硕、吐鲁番及哈密相望、东接甘肃省敦煌县、南依阿尔金山、西与...  相似文献   

4.
霍巍 《中国民族》2023,(4):28-33
<正>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高耸的雪域高原为世人所瞩目,这就是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从地理区位上看,西藏是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位于其西南部。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米至5000米之间,雄踞亚洲大陆。长期以来,青藏高原曾被视作人类生命的禁区,汉藏文献所记载的人类出现于高原上的历史比较晚近。  相似文献   

5.
巍然矗立在世界屋脊的布达拉宫,是藏族人民天才的创造和智慧的结晶。它集西藏宗教、政治、历史、艺术为一身,已成为整个西藏的象征,为中外所瞩目。它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丰富深刻的内涵来,它形象地反映出了西藏地方与祖国源远流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从考古发现看西藏史前的交通与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巍 《中国藏学》2013,(2):5-24
近年来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揭示,西藏高原史前人类与外界曾发生过密切的文化交流,并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通贸易中形成了一定的交易物资种类和较为固定的交通路线。事实证明,早在距今约5000年左右,西藏高原居民便已经和中原及黄河上游、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带的原始文化之间有着相互交往和影响,宝贝的南下,玉石的西传,麦类作物的东渐,早期金属器的传播,都在高原留下了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这些史前文化的成就,奠定了后来吐蕃王朝统一高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也为我国西部边疆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开辟了最初的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8.
漫长的岁月里,分布在天山南北广袤大地上的9542处历史文化遗存,充分展现了古代新疆同中原及祖国其他地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事实,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实物见证,是底蕴深厚、生命力强大的中华文明标识。  相似文献   

9.
一、序 中国东南地区的考古工作开始并不算晚,但是除了江浙以外,其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能算是很理想的.  相似文献   

10.
民族共识和民族冲突一直以来都是民族研究的重要问题,民族的差异性并不是民族冲突的根源,而是民族共识的基础.在现代性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激烈碰撞成为民族共识达成的主要障碍.本文试图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出发,以交往理性为手段,考察民族共识的生成机制.哈贝马斯将现代性危机归之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用交往合理化来重建生活世界,从而为民族共识的达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贾璞 《中国民族博览》2017,(10):228-229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不断发展,对于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有了更加详实的推测,并在原有历史史料证据基础上,得到了考古资料的证实.根据历史史料和考古文物发现分析,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比南诏时期,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另外,在洱海、滇池等政治、经济中心区域,少数技术可与同期中原地区发展水平相媲美,甚至犹有过之,彰显了古代云南先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不断发展,对于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有了更加详实的推测,并在原有历史史料证据基础上,得到了考古资料的证实。根据历史史料和考古文物发现分析,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比南诏时期,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另外,在洱海、滇池等政治、经济中心区域,少数技术可与同期中原地区发展水平相媲美,甚至犹有过之,彰显了古代云南先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70年代初,在欧亚大陆发生了一件被当时的外国学者惊叹为世界上最“轰动”和“最激动人心的”、“最光荣的”历史事件,那就是我国近十七万厄鲁特土尔扈特蒙古人在其年轻汗王渥巴锡率领下,冲破沙俄重重阻挠,跋涉万里,从他们游牧了近一个半世纪的伏尔加河下游,浩浩荡荡一举迁回了自己的故土——中国新疆的伟大历史事件。这件事发生之后,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注意,二百多年来,围绕着这个主题写  相似文献   

14.
从酉水流域考古发掘看楚文化与诸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近几年来的考古发掘和文献史料,论述了湘西酉水流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内涵及其诸多民族之关系。在商、周和春秋战国早期的遗址中,它集中反映了当时土著民族“濮”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文化特点;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它集中反映了既有楚、巴文化遗存,也有土著民族文化遗存。由此,说明在战国以前,酉水流域确实有一支古老的土著民族在那里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濮”文化。楚国开始经营西南后,使大量巴人进入湘西;形成“濮”与“巴”人杂居的局面,也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巴人的习俗和文化特点。到了战国早期,楚人进入湘西,楚、巴、濮互相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加速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融合。本文对这一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文化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濮”是这地区的土著民族和楚、巴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及楚、巴、濮民族文化融合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考古工作中,从原始社会晚期到阶级社会初期,于不少地区都发现过人头,一般认为这是人祭的反映,也有人认为有些人头是祖先的象征物,属祖先崇拜的性质。然而,这些习俗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如此崇尚人头,其中一定包含着比较复杂的社会内容,这决不是一种以人祭所能解释的,对此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所谓猎头是指人们在血族复仇、掠夺战争中,或者是在宗教祭祀前夕所获得的敌人首  相似文献   

16.
达五德 《回族研究》2005,(1):112-114
四川是一个回民人口相对较少的的省份。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赛典赤·赡思丁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元大德八年(1304年)赡思丁第三子忽辛出任四川行省左丞,实行军民屯田制,他们的部属、家眷、工匠、阿洪、随行商人也来到四川,形成较具规模的回民定居人口。明末张献忠转战四川,烽火连绵,四川人口大减。清初实行“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政策,从湖南邵阳等地迁移来大批回民。据《邵阳县志》卷八记载:当地马姓苏姓回民后裔,除一部分留居宝庆(邵阳 )外,有的迁四川成都、泸州、隆昌、富顺、内江、绵竹、罗江、孝泉、新都、土…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数量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由于客观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在古代,由于生产、分配、交换的需要,不仅产生了数的观念,而且也有了各种简陋的度量衡制度。在我国古代,长度有里、丈、尺、寸、分;体积有石、斗、升、合、勺;重量有担、斤、两、钱;面积有顷、亩等等。到了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数量观念日见繁杂,日趋精  相似文献   

18.
新疆从前汉时代起,一直是祖国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汉至清都称作“西域”,正如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二十四册《西域》所述,即东接玉门关,西至葱岭的西部地区之总称。这个地区,“唐、虞、三代、汉、后汉、自魏及晋、唐、宋、元、皇明”都是中国的一个部分,即所谓“西域土地内属”,也就是说,西域是国家的西部疆土。清乾隆时设伊犁将军及付都统领队大臣等官,留西征军驻防,改称新疆。光绪九年(1883年)改设行省。新疆即新设的直辖行政区域或行省之谓。新疆境内各兄弟民族,有的很早就住到当地,有的  相似文献   

19.
从“振武将军章”看西汉末年汉与北方民族的关系李桂芹一、关于“振武将军章”“振武将军章”于1961年秋,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昌武镇西大坑沿被发现。今保存于该市小城子乡丰强村于占江处。该印为铜质,呈正方形,边长2厘米,高2厘米,龟形钮。印文为阴刻汉书九叠策:...  相似文献   

20.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全世界各国所公认的事实.以达赖为首的民族分裂集团,自1959年叛逃后,在国外长期从事民族分裂活动,利用国际上提供的各种场合,到处宣称"西藏自古以来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反动谬论,利用混淆古代国家与现代国家的概念,不仅搞乱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模糊了人民群众的视线,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其推行"民族独立"的分裂活动张目.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牢固掌握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以实际行动抵制达赖的民族分裂活动,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