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隐喻与谜语     
《江西社会科学》2014,(8):242-247
谜语是一种口述文学样式,其语言为非指向性语言。隐喻不仅是谜语的辞格之一,而且也是谜语话语的构成方式。谜语同时也是一种"文字游戏",这种游戏的本性源自于谜语的隐喻话语结构,谜语的审美功能也在此突显出来。隐喻具有从已知达到未知的认知功能,谜语的认知功能也因此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生态隐喻是生态语篇中的重要手段,通过概念化的方式将生态观念传达给公众.习式话语中的生态语篇采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隐喻表达.功能语言学在功能研究的卓越成绩,为剖析生态隐喻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视角,以2012-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的会议、考察讲话等为语料,对"习式"话语中生态隐喻进行概念元功能分析,剖析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借助生态隐喻,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并进一步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倡导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3.
广告在当今社会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交流方式.在成功有效的广告中,广告创意者利用一种策略 -- 隐喻性表达把广告需传达的信息概念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本文以一定相关广告知识为背景理论支持,以"隐喻性思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论证视角,通过对广告语中隐喻的分析,提出广告中的隐喻性表达是展示人类隐喻性思维的最佳例证之一.而广告中的隐喻表达既反映了广告创意者对信息概念的独特创造性思维,也为广告信息受众对隐喻表达做出概念整合达到理解目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隐喻一直运用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政治领域的隐喻更具有其独特的文体功能和语用功能。隐喻的各种功能不仅展示了隐喻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能加深人们对隐语本质的认识。隐喻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因此政治隐喻潜在的劝说话语意图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5.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在<论修辞>一书中提到了"隐喻"一词,但隐喻作为修辞的一种,还仅仅是为了服务于说辞演讲.到了20世纪初期,新修辞学的最重要理论家之一Richards提出隐喻就是从一种事物(本体)的思想中抽象出来一种特征,然后把这一特征(喻义)附加到另一事物(喻体)的身上.隐喻并非像亚里士多德所说是"天才的标志",它是无所不在的.在本体论上,隐喻的地位被大大地提高,人们已经从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上升到认识和思维的一种内在的,本质性的结构层面上来重新认识隐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隐喻不再仅仅被看做具有文学意义上的审美功能,它所特有的科学认知功能也逐渐被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隐喻作为语言中的重要现象,得到了语言学界以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本文在阐述隐喻概念和功能的同时,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和行为方式,具有系统性、经验性和心理现实性的特征,并从隐喻与隐喻思维的关系出发,论证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哲学的隐喻性,提出隐喻的深层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统一论.  相似文献   

7.
辩论话语不仅存在于辩论赛当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当人们需要表达观点时,往往就需要用到辩论的手法。而隐喻也常常被运用于辩论话语当中,因为隐喻可以让辩论话语变得更加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在传统的语言认知中,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在现代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一个认知手段。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隐喻在辩论话语当中的意义,分析了隐喻是如何从思维、情感、体验的层面影响人们认知的过程,并试图通过研究结果来找到提高话语说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隐喻在话语中大量存在,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但隐喻的翻译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图式与隐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性,译者在处置隐喻的翻译时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对源语中的隐喻先进行释喻,然后通过对隐喻在译语中的移植、转换或其他手段,最大程度地保留隐喻在译语中的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晓传 《理论界》2013,(9):160-162,34
"好吧"在言谈交际中经常单独应用,不仅具有疑问和应答的意义和功能,而且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后一种功能是由前两种功能虚化而来的,其线索有两条:1.由疑问功能虚化为提请对方注意的话语标记。2.由应答功能虚化为具有话轮延续,话轮转接功能的话语标记。促使"好吧"虚化的因素主要是:1.语义背景转变。2.语用推理和话语位置。"好吧"发挥维护对方的面子的作用,表现出极大的交互主观性。  相似文献   

10.
语用预设在广告语篇中的文体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用预设是从语用的角度对话语的预设进行的分析。它本身具有单向性、主观性和隐蔽性。在交际过程中,语用预设相对于话语而言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广告是我们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一种现象。为了推销商品,生产商必定会展开广告攻势,从而使我们了解其产品。通过对广告语的研究,我们发现广告语篇常采用语用预设手段取得其特定的文体修辞效应,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相似文献   

11.
隐喻:生物学与社会学对话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生物学与社会学的对话 ,离不开对隐喻的分析。通过对生物学隐喻在社会学中应用与滥用的分析 ,将使我们明晰 :逻辑思维是为了让我们说得真 ,而隐喻则让我们说得好 ;隐喻不仅仅是一座展现修辞艺术的桥梁 ,而且是创造新概念、新思想、新思维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邹欣欣 《云梦学刊》2003,24(6):119-121
英语广告的语言在词汇、句法、篇章上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从语言的意义、风格以及功能去分析,可以发现广告英语的共性以及广告英语在不同类型广告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仝国斌 《殷都学刊》2008,29(1):109-111,117
概念系统各种结构的组成部分为图式和隐喻。图式是动作本身概括化的直接结果,图式的完全匹配是事物的归类规则,图式的部分匹配却成了隐喻的诞生机制。“无过不及”,是一种演化而来的比较图式。肇始于动作图式的“无过不及”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后内化为思维图式,作为思维图式的初始图式可能经常作用于单一领域,之后通过非基于物理特征或不完全基于物理特征的相似亦即通过隐喻的途径转移或复制到其他领域或情境,成为了一种滥觞于宇宙间的基本图式,进而成了数千年来深深锲入民族文化心理的常规认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晶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119-121
广告翻译的过程是一个跨文化再创造的过程,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美学策略,才能达到翻译上的功能对等,再现广告中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在广告翻译中必须遵循文化对等原则,使目的语受众能够接受译者传达的文化信息,减少源语与译人语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相似文献   

16.
对小品词out语义伸延的认知有多视角:经验主义原型范畴模式、家族相似性让OUT的词义伸延有了基本范畴和认知原型;意象图式的动标、静标和路径让OUT的词义伸延有了形象的心理现实性;Lakoff隐喻理论让OUT的词义有了伸延的桥梁,减轻了人们的认知负担;前动词的意义和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小品词OUT的存在和取舍,反之亦然。OUT伸延词义还可以作语义的逻辑联想认知,如同源联想、前后联想、因果联想。  相似文献   

17.
拟声词和联觉语音象征,能够引起人们在思维上的联想,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音义相切、声情相谐的艺术效果。由于它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被广泛应用于命名艺术当中。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广告中,命名因此具有拟声或联觉语音象征理据。  相似文献   

18.
陈巍  黄家裕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00-104,158
个体在经历隐喻时所处的环境激活了隐喻理解的认知过程。在情绪的身体基础上形成隐喻的身体基础,使得个体隐喻的思维方式以情绪为基础而被局部表征。个体对于隐喻理解的整个认知过程可能无法清楚的记忆,甚至根本就没有进入意识层面,但是我们的身体用情绪的表征记住了隐喻加工的过程。具身的动力性使得隐喻的身体基础不断反馈于个体经历隐喻时的环境,最终形成具身化的隐喻理解过程。所以当个体再度体验隐喻时,情绪启动刺激隐喻的身体基础,从而促进个体更快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论与隐喻认知的工作机制密切联系。隐喻的构成特点决定隐喻的理解和翻译是一个具有目的性、跨文化的选择过程。翻译时,针对目的性强的源文本和译文,应首先分析源文和译文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再对源文本中的隐喻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修改或增删,运用各种修辞手段进行翻译;针对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隐喻,翻译时不妨灵活运用直译加注、替换喻体或转化喻体等方法。有时为保证译文的语际连贯性,翻译时还可采用添加喻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浅析英语广告中修辞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辞作为英语广告文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了双关、排比、拟人、押韵等手法。研究修辞特征不仅能帮助国人更好的欣赏英语广告,也能对中国企业的英语广告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文章主要对英语广告修辞学方面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讨论范围仅限于报刊杂志中的商业广告,分析了广告的定义、目标、广告语言对修辞的要求、常见的修辞手法等,并选取了一篇广告就其修辞手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