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锲而不舍拓展深化———著名史学家张磊访谈录晓江张磊先生是著名的孙中山研究专家、中国史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广东省社科联主席。最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举行“张磊研究员从事学术活动四十周年”座谈会,广州地区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文博档案系统的...  相似文献   

2.
列宁离度评价孙中山,誉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毛泽东同志肯定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的先行者;宋庆龄同志推颂孙中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这些都是十分确切的科学论断。张磊同志在所著《孙中山思想研究》中力图严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相似文献   

3.
刘曼容 《学术研究》2001,(10):125-126
张磊的新著《孙中山评传》 ,于 2 0 0 0年 11月由广州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集 4 0余年研究之精华的又一部力作。读后《孙中山评传》 ,深感作者对孙中山的研究在不断地与时俱进 ,不断地向新的高度伸展。作者在《孙中山评传》一书中 ,运用新视角评述孙中山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论点。下面仅从孙中山的历史定位、孙中山的文化取向、孙中山的普遍意义等几个方面作一粗略介绍。(一 )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而且是中国近代化前驱。过去很长一段时期 ,对于孙中山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定位是 :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  相似文献   

4.
<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中国的千古名训。张磊同志在“二十初度”的亢奋之年便开始从事孙中山研究,经过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而不懈其志,终成大器。当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张磊同志研究成果的集锦《孙中山论》问世,为春色满园的孙中山研究园地增添了异彩。 事实上,张磊同志的《孙中山论》也给中年史学工作者提供了一面镜子。张磊同志少年投身革命、青年奋志于学,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他身上集中了他那一代人的某些特色。他崇信马克思主义,并力图在研究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一理论;他热爱科学事业,对自己从事研究的课题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受过名门严师  相似文献   

5.
一九一八年,第一次护法斗争失败,孙中山回到上海。他回顾了民国以来革命多次失败和挫折的经历,认真地总结了经验教训。作为一个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他为民国建设有业无成、国事日形纷乱、人民日增痛苦而感到不胜痛心。他认为民国“欲图根本救治,非使国民群众觉悟不可”,要使国民  相似文献   

6.
王林  颜春杰 《学术论坛》2003,1(1):114-118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开发西部的设想 :以铁路建设为主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以港口、铁路为纽带 ,实现东西部共同发展 ;对外开放 ,利用国际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孙中山开发西部的设想虽提出在 80多年前 ,但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人物名片:陈文科,男,1945年生,湖北鄂州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学术顾问。曾任和现任的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共湖北省委决策支持顾问、湖北省三农研究院顾问、武汉城市圈研究会会长。陈文科先生长期师从我国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朱剑农、张培刚,从农业、农村问题入手研究大国改革发展,特别是以大国"三农"问题、大国经济转轨和大国改革变形为主攻方向,有所建树,有所创新,对发展中国特色大国经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学术著作有:《中国现阶段农业家庭经营研究》(1990年)、《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研究》(合著,1992年)、  相似文献   

8.
走进张岱年位于北大中关国的住所,只见屋内陈置简单,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籍,桌上摊着他正在写作的稿纸。清心寡欲的张先生,一生没有别的爱好,他说:“我最喜爱的事情就是思考问题,写文章。我在写作时自己感到非常愉快”。从此言也可看出张先生的人生与治学态度。一般人都以为张岱年是哲学史专家,他不仅担任了中国哲学史学会的会长和名誉会长,而且这方面著作颇丰。其实,张岱年还是个有独特见解的唯物论哲学家。早在少年时期,张岱年就“好作深沉之思,不自量力,欲穷究天人之故。思考哲学问题,常至废寝忘食。”(张岱年《真与善的探索》1987年版)张先生在20多岁时,就企图将现代辨证唯物论与西方的逻辑方法以及中国古代哲学优秀传统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三结合”体系。1936年,有人发表《当代中国哲学界的解剖》一文,将张先生的哲学思想称为“分析的唯物论”。40年代  相似文献   

9.
<正> 张磊主编、我院历史研究所孙中山研究室(令孙中山研究所)编辑、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九、第十、第十一卷,于今年八月公开发行.至此,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山大学经过五年合作编辑的《孙中山全集》正文十一卷,赶在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前全部面世了.《孙中山全集》第九、十、十一卷,收入孙中山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的著作(包括论著、函电、演说、谈话、公牍等)二千四百九十八篇,一百四十多万字(含注释),与在此之前收集较为齐全的《国交全集》(台北一九七三年版,下称台版)比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联于四月二十至二十二日在郑州联合举行中国古典小说学术报告会,邀请来我省洛阳参加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的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李希凡、宁宗一、刘世德、袁世硕等同  相似文献   

11.
该文将孙中山早年的重农思想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分析了其重农思想的五个特点及其内在价值与合理性,进而分析了这一思想的演变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获悉“中国科学院西部资源环境研究开发中心”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我们即访问了“中心”首倡者之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谢自楚同志。 谢自楚是我国第一个参加南极冬季考察的著名冰川学家。他的名字,我们早已所闻。这次虽属初次造访,我们却怀有一种敬慕的亲近感,没寒喧几句,便开始了采访主题。 记者:谢所长,请您先谈谈倡议成立“中心”的动因。 谢:这首先得从西部的特点说起。西部有两大特点:一是生态环境脆弱,二是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 1989年1月13~15日,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研究所举行了以“深化孙中山研究”为主题的座谈会.张磊、黄彦、李时岳、方式光、黄明同等十多位同志欢聚一堂,在热烈、自由、融洽的气氛中交换意见,回顾了近几年来孙中山研究状况,提出了拓展与深化孙中山研究新领域和新途径的一些看法.针对孙中山研究暂时沉寂的状况,有的同志指出:研究的暂时沉寂,并非说明研究的过时或走到尽头,而是发人深思,说明我们需要开拓与创新,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研究.反思与参与将是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环节,孙中山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仍有待于我们一代人以至几代人的努力.拓展与深化孙中山研究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马忠 《江汉论坛》2008,2(1):90-93
孙中山的政治建设思想,强调首先从"革心"开始,其目的在于发掘政治转型的情感因素、认识根源和道德力量,变革国民心理的政治价值,就是培养政治情感、提高政治知识和强化政治伦理.孙中山的这些思想,是在分析中国人传统心理特点、人民实际知识水平和德教传统基础上提出的论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基松先生,出生于1925年,浙江省杭州人。曾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名誉系主任,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现任杭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夏先生是国务院学部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哲学学科组成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会长兼华东分会会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西方哲学专家。  相似文献   

16.
理论和实践表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伦理道德文化。这种积淀深厚、传承久远的伦理道德文化,讲究道德修养,推崇忠信仁义。反对不忠不义之举。而深受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浸润的中国古典小说,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7.
李霁野(1904~1997),著名翻译家、鲁迅研究专家、教育家和诗人,南开大学教授并长期兼任南开大学外文系主任。曾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天津市政协一、二届副主席,天津市一至六届人大代表,天津市文化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鲁迅研究会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天津市图书馆名誉馆长,天津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李霁野早年先后就学于安徽阜阳第三师范学校、北京崇实中学,在京期间从事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工作,开始与鲁迅交往。1925年,他与韦素园、曹靖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现状谈及21世纪历史学的命运———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专家叶显恩教授邢寒冬问:您多年来致力于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您可以谈谈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现状与走势吗?叶:建国以来经济史的研究,多局限于生产关系史的研究。自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研究,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清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术研究工作,在民国时期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民国时期的孙中山研究,大体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界,分为初始和发展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整体研究呈粗线条、轮廓式的特色,论著较为简单,属于介绍性的通俗简易读物,但其具有开拓性,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后一阶段,显示出有三个特点:从民修书发展到官修书;征集、整理和出版孙中山文献资料取得颇大成绩;研究领域明显拓展,已逐步形成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课题研究体系。更值得注意的是,还出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孙中山的著作,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孙中山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由于国民党正统史观的指导等原因,民国时期孙中山研究在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及学术质量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构筑中西交流的学术桥梁——访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大师季羡林已经度过95岁的生日,正在迈向他的期颐之年。经常接触季羡林的人,会在他身上发现一种奇特的吸引力。他既有学术的吸引力,也有人格的吸引力。胡适曾对台湾“中央研究院”李亦园说:“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香港学界泰斗饶宗颐说:“他(季羡林)是一位笃实敦厚的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做起学问来,一定要‘竭泽而渔’”;张中行也曾说过:“季羡林先生是中外知名的学者。知名,这‘名’确是实之宾,与有些人,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