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2.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 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3.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 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8,(11):63-63
陈文钦是永城市芒山镇的一位农民。1983年3月的一天深夜,他驾驶一辆三轮车路过刘邦斩蛇碑时,三轮车突然莫名其妙地熄火。收拾了半天才弄好。他启动车辆准备继续前行时,前方一个神秘的魅影让他惊呆了:  相似文献   

5.
蛇联妙读     
在这蛇年到来之际,辑数副含蛇的对联以贺岁。有两人互通姓氏,一曰:"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语带双关,颇为自得。另一日:"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是刘!"气势雄豪,将对方压了下去。相传刘邦起兵时曾遇白蛇拦路,斩而率众起义,终建汉朝。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龟蛇浮水面,两件玉带荷色。以梅花、竹叶喻犬鸡足迹,将蛇比作玉带,龟比作荷色,十分生动形象、维  相似文献   

6.
正紧傍拔剑泉,有一座规模较大、建筑宏伟的千年古寺——汉高祖庙。又称之为汉王庙,庙旁的村落称之为汉王庙村,汉王镇的镇名亦由此而来。据传,汉高祖刘邦灭楚称帝不久,即把家乡徐州作为封地,封给了他的四弟刘交。刘交为了给其兄刘邦歌功颂德,更为了维护其刘家的统治地位,待刘邦死后,在当年刘邦大难不死逢凶化吉的风水宝地——拔剑泉附近,大兴土木,建起了汉高祖庙。汉王庙坐北朝南,庙门上书"宝珠寺",门西旁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门迎曲水龙蛇动,户对环山虎豹藏",为明朝洪武年间徐州知府杨节仲题写。  相似文献   

7.
四川剑阁县新发现的"天师石敢当"碑,时代为明代正德三年。联系相关文献,碑文中多处神符和词语带有明显的道教因素。该碑原立位置极有可能是在今老君庙建筑附近的某处当道路口或宅院附近,立碑的目的在于收摄鬼精,斩绝复连,断除痨瘵。此"天师石敢当"碑是迄今所知文字最多、内容最丰富、最具特点的"石敢当"材料,是道教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极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农历蛇年,蛇在十二生肖排行"老六",在山西独具特色的晋文化中,包含着不少精彩的"蛇故事"。介之推失落"蛇为喻"当年晋文公封赏功臣,"割股奉君"的介之推因被遗忘而遭遇冷落,同行人为其打抱不平、又不敢直谏,于是就巧妙地用蛇来比喻:"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所处。"帖子就悬挂在"宫门上",把晋文公重耳比作龙,随从流亡的五重臣比  相似文献   

9.
正"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地。汉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名胜古迹众多。泗水亭、歌风台、大风歌碑阅沛县千年沧桑,琉璃井、高祖原庙、射戟台、吕公墓、樊井、"五里三诸侯"享誉古今……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前来凭吊、游览。县博物馆(歌风台)藏有两千多件文物,其中有五六千年以前原始人使用的石器;有春秋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陶器;还有被称为"江苏三宝"之一的汉代画像石刻及西汉遗留下来的大风歌碑。因镌刻汉高祖刘邦《大风歌》而得名,是沛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沛县地杰人灵,上古陶唐时代,"三代宗师"许由为拒绝尧帝的禅让曾来此隐居后被奉为隐士的鼻祖。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沛泽隐居悟道长达十年之久,相  相似文献   

10.
芷亭碑记     
<正> 存碑地点 汕头市金平区蛇东桥头居委(原溪东寨桥头社)“电船头”附近“关脚”芷亭。嵌于亭壁,由右至左依次是《蛇浦乡修桥筑路建亭序言》、《捐款纪念碑》、《芷亭记》三碑。  相似文献   

11.
沛县因古有沛泽而得名,秦时置县。自公元前286年建县以来,豪杰蔚起,人文荟萃,王侯将相文人达士数百人。汉高祖刘邦以布衣仗剑斩白蛇,创汉家四百年基业,故沛县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03,(2)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题写过几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块。据考证,"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当年郑板桥到此专程观郑文公碑,因盘桓至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降碑学帖学转换时,书法家沈尹默碑体作品占有重要地位。首先有关沈氏书法生平方面,笔者以"南沈北于"之说法建构当时书艺生态氛围。如民国初年雅集式的结社及展览机制的出现,烘托出沈氏书法风格论点。再则将本文论点核心集中在少数沈氏碑体篆书的作品。特别注重其当年临摹墓志碑帖文与其遗韵分析,依此并稍类比"北于"及两者时代共通点,企图佐证由碑转帖之过渡的主流发展。最后归结沈氏在中国现代书艺史上着重笔法与理论的帖学代表性,及其文化传承事业执着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6,(6):22-23
秦朝被推翻之后,逐渐形成以项羽和刘邦为主角的楚汉之争。而结局以处于弱势的刘邦的胜利而结束,并创立了大汉王朝。刘邦成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从"秦人三喜"可以看出刘邦的成功之道,刘邦的性格决定他能使秦人喜,他为人宽容,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大大得到秦人的支持,这是刘邦得天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是当年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千古遗风造就了这里的豪迈之气。这里人以刘邦的老乡自居,亦以汉文化的传承者自诩,多数人表现出刚直和粗犷,构成了徐州鲜明的人文现象。历史留给了徐州太多的文化元素,无论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都是得天独厚的。尤其大汉王  相似文献   

16.
王尧 《淮海文汇》2013,(2):24-25
正近日关于大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电视剧如《楚汉争雄》、《楚汉传奇》等正在热播。这些剧目均对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的功业进行了赞扬,对刘邦本人也作出了重要评价。但是,令人担心和困惑的是,剧中对刘邦平民经历的刻画描述,主要仍是以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平民刘邦是"流氓皇帝""乡间泼皮"的定位评说作为参照原型,距离真  相似文献   

17.
浅析《史记》中刘邦的"形""神"和谐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对圣人进行神学渲染中,数刘邦最多.刘邦以一介平民而成为帝王,司马迁用神秘文化为他阐述了合理性,从神学角度阐述了"神"与"形"的关系.刘邦从"形"与"神"之间的关系中找到了一种天道与人道的和谐而成就帝业.  相似文献   

18.
秦末,西楚霸王项羽本欲以巴、蜀封刘邦,张良通过项伯为刘邦请得汉中郡之地,强化了刘邦的政治地位和军事主动权。汉中为最早的"华夏"区域,政治认可度高;汉中为巴、蜀的"咽喉"和"捍蔽",三者连为一体,于稳固自身和进据关中均至关重要。得汉中之地,是刘邦还定三秦、逐鹿中原的基础,也使汉中在两汉时得以兴盛。  相似文献   

19.
秦汉之际汉王刘邦就国南郑时"烧绝栈道"之处及其行为人,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从《史记》的记载考查,刘邦经行子午道,《留侯世家》中的"褒中"为"中"之讹,而《汉书》的失误导致出现张良、刘邦"相送"的矛盾和经行褒斜道的错误观点。"烧绝栈道"发生在子午道并由汉王君臣实施,其他种种说法皆不可信。汉初褒斜道已壅塞四十年,刘邦无缘由此经过,亦毋须破坏此道。  相似文献   

20.
在对刘邦进行评价时,历来很多文人学者忽略了司马迁的"不虚美",而特别看中了他的"不隐恶",造成了对刘邦评价的尴尬。其实,像刘邦这样一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王朝的统治者,是很难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他的个人品质的。刘邦驾驭全局、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审时度势的精确判断力、不拘一格的用人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气度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刘邦的狎侮、猜忌等性格缺陷是个性所然。我们今天评价刘邦,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